中山公园改造提升计划引发热议,专家呼吁守护历史根脉

南方日报 南方+  2025-01-16 09:24

日前,汕头市发展和改革局发布了《汕头市中山公园配套服务品质提升项目特许经营方案审核前公示》。公示提到,汕头将投资4209.114万元对中山公园进行改造提升,改造区域包括游乐场、泳园、大同电影院等。

中山公园是粤东地区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公园,承载了一代又一代潮汕人的城市记忆,更见证着汕头从近代到现代的城市发展史。此次公园的改造升级引发了市民的热议。不少市民表示支持老园焕新,也有市民担忧破坏了公园的历史文化属性。中山公园的现状如何?改造公园应该注意些什么?记者实地采访市民与专家学者,探索如何做好百年老园的改造升级工作。

近百年老园为何改造?

1月13日上午,中山公园内草木葱茏、绿水环绕,亭台水榭与大自然相映成趣,使公园更显古朴幽静。许多老人正在闲聊、下棋,年轻父母带着小孩在林间小路散步,还有游客慕名前来打卡。

中山公园建成于1928年,园内四季常绿,绿荫密盖,树影婆娑。除了丰富的生态景观之外,园内的假山、牌坊和九曲桥被誉为园中“三绝”。假山之上怪石嶙峋,曲径通幽,底层还保留了一幅展现汕头30年代繁荣景象的浮雕壁画“汕头商埠图”,九曲桥则将亭、台、桥、榭融为一体,在碧波之上更显得古色古香。此外,公园还坐落着忠烈祠旧址、绳芝亭、浩然亭等历史建筑。

中山公园将迎来升级改造。 南方+ 陈斐仪 拍摄

中山公园将迎来升级改造。  南方+ 陈斐仪 拍摄

曾几何时,中山公园也是汕头的“顶流”景点。每逢节假日,无数市民游客前来公园打卡拍照,“公园照”也成为一代代人的回忆。“以前这里可繁华了,每年春节还有放烟花呢!”年逾七旬的谢叔回忆道,自己小时候喜欢爬假山、踢足球,后来公园还开设了电影院、游乐场、泳场等娱乐设施,“当时大家都知道大同电影院的电影票比较便宜,很多人大老远跑过来这里看电影。”

对“85后”市民林秦典来说,中山公园是他童年记忆里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他说:“小时候多数周末都在中山公园度过。爸妈会跟朋友在中山公园见面喝茶聊天,小朋友可以在溜冰场滑冰、在泳园游泳、在游乐场尽情玩。”在他看来,中山公园更像是一个户外亲子游乐场所。

中山公园承载着岁月的记忆,也历经多次变迁。近年来,公园的自然资源日益丰富,然而,市民记忆中的大同电影院、泳园等场所已经关闭多年,墙上爬满了绿植,园内的游乐设施也日渐陈旧,亟待更新。

此次中山公园的改造提升主要针对园内尘封已久的设施,包含了园内的游乐场、泳园、大同电影院等区域。其中,游乐场将规划设置摩天轮、碰碰车、豪华转马、勇夺鲨鱼岛等14个动力游乐设备,同时对“忠烈祠旧址”周边的环境进行升级改造。

泳园将以泳池为基础,设置水上滑梯、戏水区域、儿童水寨、配套休闲区、张拉膜遮阳区、绿化亭廊区等区域。此外,大同电影院将开辟为公益性的群众小球馆,主要是开展免费乒乓球运动项目,同时增设元宇宙沉浸式体验馆等现代科技体验项目。

针对此次改造,不少市民表示十分期待。“我们希望中山公园能够翻新改造,新一批汕头人需要有自己的童年记忆。”“90后”杨旭带着孩子在园内滑滑梯,他告诉记者,相比于现代化的商场,他更喜欢带孩子来公园贴近大自然,这里让人们更有归属感。

免费公园的旅游潜力何在?

不同于林秦典回忆中的中山公园,如今,汕头的公园基本已免费开放,这使得更多市民可以在闲暇时间到公园散步、锻炼、休闲,享受公共资源,进而提升生活质量。

正如2023年底汕头市编制发布的《汕头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21—2035年)》所提出的,汕头要构建并完善“生态公园—城市公园—社区公园”的城乡公园体系。到2035年,全市规划公园不少于1800个。其中,自然公园9个,郊野公园不少于33个,城市公园(综合公园与专类公园)不少于280个,社区公园不少于500个,口袋公园(小游园)不少于1000个。

而公园作为城市的重要景点,其免费开放政策能够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游览,从而推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记者了解到,中山公园作为汕头市内的重要景点之一,往往会被旅行社纳入半日游或一日游的线路中,与其他知名景点如小公园开埠区、潮汕历史文化博览中心等组合起来,成为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元素。

汕头投控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少征指出,公园收费的合理性在于其是否物有所值。“汕头收费景点相对较少,对于中山公园这类具有旅游价值的老牌公园,如何在不收取门票的情况下实现‘以园养园’,是运营方需要深思的问题。”

吴少征表示,除去“门票收入”,“以园养园”需要通过公园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休闲设施等资源,开展各类活动和服务来获取资金,用于公园的维护和发展。“例如,可以提供讲解服务,让外地游客了解汕头的历史、人文、美食等,对这座城市产生感情,促进口碑传播和复购行为,吸引更多人前来汕头。”

在中山公园内的高绳芝先生纪念亭,记者偶遇了从广州到汕头旅游的大学生吴沛庭。对历史文化十分感兴趣的她将中山公园作为汕头之旅的其中一站,细细地品读园内每个景点的历史介绍。

“假山让人印象深刻,浮雕壁画‘汕头商埠图’让人直观地感受到汕头的历史文化底蕴。”谈及中山公园的升级改造,吴沛庭认为,改造要以历史积淀为基础,宣传好汕头的历史和文化,“园内的许多设施设备都比较老旧,更新和升级是有必要的。”

林秦典同样认为,升级改造能够激发中山公园的活力,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和游玩。他强调,应保护和传承公园中具有历史文化价值和独特韵味的景点,同时增加现代化设施设备的投入和现代化功能的设计

他举例说:“在保护中山公园‘三绝’之一的假山时,自然要完整保留传承,但也可以在假山周边加入新潮的事物,比如办文化集市、设咖啡馆,或是做成婚纱旅拍基地。”

如何守护百年公园的文化味?

在期盼老公园改造升级的同时,部分市民对于改造的细节看法不一:“中山公园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还是保持原貌好。”“中山公园感觉维持古风好点,摩天轮有点突兀”“把原来那些关闭的项目重新开放就好了,比如博物馆、泳池、溜冰场等,千篇一律的改造没必要。”

相比于其他城市公园,经历近百年的中山公园拥有浓厚的“文化味”,这也是在改造升级过程中市民关注的焦点

“中山公园对于研究汕头从近代到现代的发展史非常重要。”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表示,对于广东乃至全国而言,中山公园是同类型公园中建设较早、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公共空间,也成为潮汕以及全省很多学者进行历史学研究的不可移动、不可复制的重要标本。他认为,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与市民情感的公共空间,有必要进行改造和完善,但在此过程中要非常慎重。

市场化改造无可厚非,要防止把公共空间变成‘商业味’太重的地方。”在陈鸿宇看来,中山公园的改造升级应该找准自身的定位,向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公园看齐,而不是向游乐园看齐。纵观当下的行业发展,摩天轮能够吸引多少客流,主题乐园能够“火”多长时间,这些都是需要深思熟虑的问题。

根脉不能断掉,应该认真考虑该做减法还是加法。”陈鸿宇表示,应该对汕头中山公园的发展历史进行深入研究,把公园历史的、文化的深层内核研究好、发掘好、书写好、讲述好,把公园改造作为进一步发展潮汕文化、侨乡文化、开埠文化的重大事项来抓,这也是做好侨文章非常重要的一步。

再过几年,中山公园将迎来建成后的一百周年,园内的历史文化有待挖掘研究。陈鸿宇希望有更多的专业学者、市民和决策者共同参与中山公园的研究工作,未来可以将博物馆、农展馆、大同电影院打造成潮汕文化的传承空间和网红景点,并经常在这里举办学术交流活动,讲好公园变迁的故事、城市发展的故事。

南方+记者 张晓宜 陈斐仪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吴夏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