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实记录南粤故事!广东省地方志事业发展40年

南方新闻网 2025-01-21 17:24

1月20日,广东省地方志事业发展40周年座谈会在广州召开,系统回顾全省地方志事业40年发展历程。

广东省地方志事业发展40周年座谈会现场

广东省政府副秘书长刘华伟出席活动并致辞,对今后地方志事业发展提出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他强调,要深刻把握地方志工作新时代新使命,进一步夯实修志编鉴写史基础主业,忠实记录好、传播好广东改革发展的伟大实践;要充分发挥地方志事业的特色优势,坚持留存史实与服务现实相结合、开发利用与宣传弘扬齐推进,着力在建机制、搭平台、拓载体上下功夫,不断提升方志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党组成员、一级巡视员邱新立在讲话中殷切希望广东省地方志系统围绕“三大主业”(修志编鉴著史)、“三大顶层设计”(《地方志工作条例》修订、制定出台全国地方志事业“十五五”规划和全国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意见)和“三项工程”(中国扶贫志编纂工程、中国全面小康志编纂工程、中国地方抗日战争志工程),不断开创地方志事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广东省地方志办党组成员、副主任丘洪松在会上作《1984—2024广东省地方志事业发展报告》。《报告》指出,40年来广东省地方志系统各项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志鉴史编修、年报资料、地情调查、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数字方志体系建设、方志场馆建设、理论研究等多项工作为全国率先和首创,充分发挥地方志事业鉴古知今的历史意义、资政辅治的现实作用和培根铸魂的时代价值。

1984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成立广东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及其办公室,并要求各市(县、区)成立地方志编纂组织。

广东省地方志事业发展成果展

40年来,广东地方志系统夯实修志编鉴写史主业,忠实记录好各个时期的南粤故事。2011年,广东在全国率先提出“一年一鉴、公开出版”规范化要求。2013年,县以上行政区域全面开展综合年鉴编纂。至2024年底,全省编纂出版部门年鉴、行业年鉴110多种(不含统计年鉴),出版镇(街道)、村年鉴近80种。

在助力历史文化保护传承方面,广东地方志系统也做了大量工作。2005年起,历时7年全面搜集整理广东(按明清时期广东政区)历代通志、府(州)志、县志433种,出版《广东历代方志集成》(277册),这是广东有史以来第一次对历代方志的全面搜集整理,是抢救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项重要文化工程。至2024年底,全省旧志整理类成果近200种。

此外,广东地方志系统借力数字化技术,完成多个信息平台搭建。目前,全省建有地方志信息系统23个,数据规模居全国地方志系统前列,便利社会公众使用。其中,全省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开全国先河,建成全粤村情数据平台,助力乡村振兴。

会后,与会嘉宾共同参观了位于广东省方志馆4楼的“守正与创新”——广东省地方志事业发展成果展(1984—2024)。展览通过图文资料、实物展示和多媒体互动等形式,展现了广东省地方志事业40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 黄慧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