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咚!咚咚!”几声清脆的鼓声划破新年夜空,而后锣鼓齐鸣,乐声如潮水般涌来。四周的彩灯打出五彩斑斓的光,与锣鼓的节拍相互辉映。
《西山村迎春大锣鼓》热闹开场。
《西山村迎春大锣鼓》热闹开场。
这里是潮州市饶平县新圩镇西山村,大年初一晚上,2025年饶平县西山村春节联欢晚会在此火热开场。
随着主持人的报幕声,潮州大锣鼓、广场舞、潮剧、独唱等节目轮番登场,男女老少拿出“看家本领”全情表演。现场人山人海,舞台被围得水泄不通,台下不时传来掌声和叫好声,整个村庄沉浸在一片欢乐喜庆的海洋中。
幸福的烦恼:报名的节目太多了
小组唱《上春山》。
小组唱《上春山》。
“小小一台村晚,调动了全村1900多人的参与热情。”新圩镇文化站站长陈宋明告诉记者,自1月初宣布举办“村晚”的消息后,全村男女老少便开始摩拳擦掌,积极策划、排练节目。
村民高涨的参与热情,成为西山村幸福的“烦恼”。西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翁贤龙笑着说,去年报名的节目实在太多,以至于彩排从晚上七点半持续到深夜十二点,所以今年特意提早截止报名。
“白脸要唱,红脸也要唱。”尽管每个人都想上台展现才艺,但晚会时长有限,他和评委们便通过彩排的方式,择优选取。“让报名的村民都能在舞台上完整地演一次,过把瘾。”
“村晚”彩排,不少村民冒雨前来观看。黄品 摄
“村晚”彩排,不少村民冒雨前来观看。黄品 摄
今年经由村委会及文化部门登记筛选,42个节目进入了彩排阶段。
彩排也是西山村“村晚”的重要环节。演出前三天,位于村中心广场的舞台已经搭建完毕。彩排从傍晚持续到深夜,热闹程度不亚于正式演出。
彩排之夜人头攒动,不亚于正式“村晚”。黄品 摄
彩排之夜人头攒动,不亚于正式“村晚”。黄品 摄
村民耐心记录彩排画面,为表演者提供指导。黄品 摄
村民耐心记录彩排画面,为表演者提供指导。黄品 摄
今年,9岁的黄诗涵精心准备了舞蹈节目报名参加“村晚”,为了赶上彩排,父母带着她从广西南宁驱车返乡,历经十几个小时,刚下车就开始为上台做准备。“不管最终能否入选,能在舞台上过过瘾,就很开心。”她开朗地说。
“村晚”是过年的头等大事
“村晚”是这里过年的头等大事。旧年进入腊月,西山村的夜晚总是回荡着歌声。“乡村大舞台,有才你就来。”翁贤龙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舞蹈《龙腾盛世》。
舞蹈《龙腾盛世》。
“锣鼓队、广场舞队轮流演练,大伙在家也都会练习。”村民郑成才告诉记者,为了准备今年的“村晚”节目,他已经练唱了好几个月。
村民既是表演者,也是组织者。晚会的幕后工作由村两委带头,发动社会热心人士参与。新圩镇美术老师郑明亮平日里有策划活动的经验,他“自告奋勇”当起了执行导演。县音乐家协会、吉他协会提供舞台设备支持。
“‘村晚’的舞台一年比一年专业、大气。”郑明亮感叹。他还记得1990年西山村首次举办晚会时,没有专业设备,村民用自己的巧手,把灯泡装入铁罐头“打光”,搬出老戏班的幕布,架上收音机,就这样办起了晚会。
合唱《迎新年》。
合唱《迎新年》。
“如今的设备条件、文艺水平已今非昔比,乡村文化生活愈发红火。”看着眼前五光十色的舞台,他不禁感慨万千。
年轻人带来新潮“村味”
一曲《祖国不会忘记》唱罢,“西山半边天舞蹈队”带来广场舞《苹果香》。台上灯光璀璨,村里的左邻右舍犹如舞台明星,随着音乐的节拍翩翩起舞,每一个动作尽显欢快与自信。
小组唱《祖国不会忘记》。
小组唱《祖国不会忘记》。
郑成才的节目虽然未能入围,但他依然乐在其中,看得津津有味。“今年不行,回头多练习,明年争取能上。”
翻开“村晚”的节目单,唱歌、舞蹈、朗诵、潮剧等表演形式多种多样。郑明亮表示,“村味”是评选节目的首要标准,潮剧、潮州大锣鼓等非遗让舞台充满了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
独唱《苹果香》。
独唱《苹果香》。
台上台下还有不少年轻的面孔。今年大一的郑栅妮,寒假回乡后,就和弟弟妹妹一起加入了锣鼓队,带头组织训练,并挑选更新潮的服装道具。“想让锣鼓表演更‘燃’、更多样!”她说。
“村晚”还注重社会价值观的传递。事业有成的乡达上台分享创业干事的经历,激励年轻人不断向上。
西山村“村晚”现场热闹非凡。
西山村“村晚”现场热闹非凡。
随着最后一首独唱《为祖国干杯》结束,西山村“村晚”落下帷幕,村民们仍久久围在舞台不愿散去。看着乡亲们纵情歌唱、合影留念的欢乐身影,郑明亮感到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我们的‘村晚’将一直办下去!”
采写:南方+见习记者 黄品 记者 徐子茗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