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查出的甲状腺结节会癌变吗?医生:关键看这几点

广东健康头条 2025-07-08 15:23

结节,正频繁出现在体检报告中。

32岁的李女士每年体检都顺利过关,然而今年的报告上却有“意外发现”:甲状腺右叶低回声结节,直径0.6cm,TI-RADS 3类。“平时没有不舒服,怎么突然长结节了?”网上关于结节癌变的讨论让她彻夜难眠。

隔天,李女士带着体检报告来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甲状腺疝外科门诊看诊。

该科室副主任医师邹湘才指出,和李女士有相同困惑的人不在少数——随着甲状腺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自己患有甲状腺结节。“我国成人甲状腺结节超声检出率高达20%—35%,其中女性占比约为男性的3倍。”邹湘才说。

查出结节后需要穿刺吗?

“3类结节只需每年做一次B超,定期复查,不需要进行特别的检查或治疗。”邹湘才对前来就诊的李女士说。

医生提醒,体检查出甲状腺结节时,最好到甲状腺专科进行综合评估,医生会通过体格检查、血常规、甲状腺激素检测等常规检查了解患者的状况,其次利用超声、穿刺等检查手段探明结节情况后再进行治疗。

“结节需要穿刺判断良恶性吗?”邹湘才说,门诊很多人会提出这个疑问。

其实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不一定必须要穿刺,对于囊性、边界清晰、内部虽然有钙化但超声提示为良性的结节,在没有其他可疑症状的情况下,不需要穿刺活检,规律超声随访(6—12个月一次)即可,如果在随访中发现有变化再行穿刺即可。

邹湘才解释,超声检查可以清晰显示结节的边界、形态及内部结构等,是判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简便、经济、无创的检查方法,准确率70%左右,基本可以预测肿物的性质。

结节是早期癌变信号吗?

“网上说3类也可能,我等得起吗?”由于甲状腺癌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很多人像李女士一样,担心结节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癌变。

对此,邹湘才重申,“体检发现的甲状腺结节大多数不是癌。”癌变风险需综合评估。一是超声显示微钙化、边缘不规则或纵横比>1,提示结节竖立状生长(竖着长),则恶性可能大,需密切观察;二是生长速度 ,半年内增大≥20%,或引发声音嘶哑、吞咽困难需警惕;三是高危因素,如颈部放疗史、甲状腺癌家族史等。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临床和研究都发现,良性结节直接恶变的概率较低,85%的甲状腺癌初发即为恶性。

因此,如果体检查出甲状腺结节不必过度担忧“良性变恶性”,规范随访(如TI-RADS 3类每6—12个月复查超声)比盲目恐慌更重要。

“懒癌”也要尽早规范治疗

据2022年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以20%的年增长率持续攀升,总患病人数已超46万,新发病例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3位。

“临床中甲状腺癌分为乳头状癌、滤泡细胞癌、髓样癌、低分化癌、未分化癌等类型。”邹湘才介绍,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占全部甲状腺癌的90%以上,恶性度较低、生长缓慢,早期治疗预后较好,5年生存率超过92%。

然而,“温柔的癌”也可能转移,尤其是出现颈部侵犯气管、食管或颈部大血管,手术难度就会大大增加。因此,甲状腺癌同样需要尽早规范治疗。

此外,甲状腺髓样癌、甲状腺低分化癌、甲状腺未分化癌绝非“懒癌”,恶性程度相对较高,容易出现局部侵犯与远处转移,威胁人的健康和寿命。

邹湘才指出,假如不幸确诊甲状腺癌不必过于恐慌,现代医学对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癌)有成熟的治疗方案,以外科手术治疗为主,辅以术后内分泌治疗、放射性核素治疗等。

他提醒,甲状腺结节更像是身体发出的一个信号。“关注甲状腺健康,建立科学随访计划,才是有效的应对方法。”

南方+记者 刘汉能

通讯员 许咏怡 李敏

编辑 冯颖妍 彭奕菲
校对 马海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