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栋封顶,南沙坦尾村更新改造项目空中造楼亮技术
6月30日,由中铁城建集团承建的坦尾更新改造项目实现首栋封顶,标志着项目主体结构施工取得重大进展。
作为广州市重点民生工程和南沙区首批获批的旧改项目之一,坦尾村更新改造项目致力于打造“广州市城市更新示范项目”。项目涵盖9栋高层住宅、商业中心、商业裙楼、幼儿园等,总建筑面积约27.83万㎡。
以“绣花”功夫精耕细作,打造城中村综合治理改造样板工程。项目建成后将为坦尾村3000多村民提供新家,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推进城市更新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提前体验,让新家品质“看得见,摸得着”
“客厅空间大,主卧带飘窗,比我想象的还要敞亮!”村民李叔手持激光测距仪,在样板间里来回丈量,眼角满是笑意。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坦尾村更新改造项目上演:村民们戴着安全帽,或蹲下身敲敲地砖听声响,或踮脚摸摸吊顶接缝处,用最朴实的方式检验未来新家的品质。
为让村民提前体验未来生活场景,保障住房的品质,在施工过程中,中铁城建集团持续开展样板房开放日活动,样板间不仅让村民对“美好新居”的期待愈发清晰,还通过工序三维模拟交底、施工过程质量细节管控措施等,让村民“零距离”感受建造全过程,确保新家品质“看得见、摸得着”。
1小时爬升2.9米,空中造楼“加速度”
项目创新引入高层建筑智能化施工装备集成平台——“空中造楼工厂”,显著提升了绿色建造水平、施工效率、工程质量和本质安全。
“1小时内可完成2.9米爬升。”中铁城建集团二公司科技创新与数字化部经理潘笑豪介绍,相较于传统爬架,“空中造楼工厂”主要构件采用标准化装配式型钢件,周转率高达95%,大幅降低成本。其模板悬挂系统优化了外墙外模板施工工艺,全部采用大模整体提升,使得外墙实测实量合格率大幅提升。
据悉,空中造楼工厂在爬升过程中通过模板悬挂系统,使外墙竖向模板随设备一并提升,避免外墙模板散拼散拆,标准层施工时间缩短30%左右。集成在钢桁架平台的智能遥控布料机与传统布料机相比可减少工人2名、有效提升浇筑效率约2小时。
此外,该项目通过覆盖6层的挂架防护系统,能合理安排外墙打磨、抹灰、涂料等多工序穿插作业,可实现节约工期1个月以上。
潘笑豪介绍,“空中造楼工厂”为高空作业人员提供了工厂化环境和全天候作业条件,大大提高了施工的安全性。其降温隔热遮阳棚与喷雾系统结合,夏季可使作业面温度降低10℃以上;全封闭式挂架及顶棚可降低施工噪音约20分贝,有效保护环境及人体健康,同时也为周边居民营造了更安全的生活环境。
坦尾村更新改造项目作为广州市重点民生工程、南沙区首批旧改项目之一,也是中铁城建首个应用“空中造楼工厂”技术的示范项目,致力于打造“广州城市更新标杆”,目前已入选广州市第二批智能建造试点培育名单。
智慧环保,建造绿色“好房子”
“项目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根据绿色建造策划,针对建筑垃圾、噪声控制、水污染控制、抑尘措施、有毒有害废弃物等方面制定了环境保护指标,并严格按标准执行管理。”中铁城建集团坦尾村更新改造项目经理方铭介绍。
此外,项目积极推动“科技兴安”,创新应用“智能安全积分超市”系统。作业人员完成入场教育后即被录入项目部安全行为之星系统,可通过手机端“隐患随手拍”、参与安全教育、消除隐患等安全行为获取积分,并在智能超市兑换物品,有效激发了主动安全意识,落实了双向安全管理。
同时,还全面推广“157智慧工地平台”,实现全流程云平台管控;引入AI智能监控系统,结合“智能安全帽+鹰眼摄像头”,可实时精准捕捉未系安全带、临边防护缺失等隐患,预警准确率达98%。
在现场,管理人员通过操控遥控器,测量机器人和喷涂机器人即可以在各自区域高效作业。据介绍,测量机器人能够两秒钟完成熟手工两小时才能做到的工作,而且精确度更高、效果更强。
据悉,目前该项目所有楼栋均已进入二次结构施工阶段,预计7月下旬可实现全面封顶。
撰文:余妍玲 徐泽东 白又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