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好发这4类疾病,6道养生食疗来应对

广东中医药 2025-10-19 08:37

秋分以后,天气以凉燥为主,凉燥是与温燥相对而言。《重订通俗伤寒论•秋燥伤寒》说:“秋深初凉,感之者多病风燥,此属燥凉,较严冬风寒为轻。”

肺主秋,肺气与秋相通应,秋季之肃杀,对应肺收敛功能。肺为娇脏,喜润恶燥,喜热恶寒,又肺主皮毛,开窍于鼻,故凉燥邪从口鼻、皮毛侵入人体,最易伤肺。

肺与大肠相表里,肺经与大肠经相通,容易出现肠道疾病。肺在志为悲,容易诱发情绪低落。

秋季好发这4类疾病

呼吸道疾病、胃肠道疾病、抑郁症、骨关节炎。

燥胜则干,津气内伤,则有鼻燥咽干、唇燥、皮肤干燥之秋燥症。秋燥伤肺,出现头痛、恶寒、发热,也会有干咳,少痰,甚则胸痛等呼吸道症状。常见的有过敏性鼻炎、咽喉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或复发性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胃喜润而恶燥,且秋凉易伤脾胃阳气,故秋分后是胃病多发的时节。燥邪伤津,不能濡润肠道,会出现便秘。肺气不敛,大肠不收,加以饮食不慎或受寒,容易出现腹泻。

“秋悲”又名秋季抑郁症,多发于秋季,尤其是气温越来越低,昼夜温差加大,景象萧条,更容易出现秋季抑郁症,表现为心情不佳,感觉生活没意思,甚至会出现焦虑,如食欲下降,失眠,疲乏,自我评价低,精神迟滞等。

随着昼夜温差逐渐加大,气温逐日下降,身体容易受寒邪侵袭,易引发痹证,即关节疼痛。

生活调理注意这些方面

防寒保暖、愉悦心情、户外运动、调节饮食。

秋高气爽,要注意保暖,适时增减衣服,注意避免受凉感冒。尤其是注意头颈部、腹部、关节的保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多交益友,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舒缓工作上的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多参加室外活动,宜登高、散步等,增加肺通气量和肺活量。

少吃生冷。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且色白可入肺,宜多吃燕窝、银耳、百合、山药、雪梨、杏仁、蜂蜜等食物。少吃辛辣烧烤食品,如大葱、生姜、辣椒、芥末等。便秘的人群,可多食香蕉、芝麻、核桃等。腹泻的病人可以吃扁豆、淮山药、薏米、莲子等。骨关节炎的人群,宜多食牛奶、蛋类、豆制品、蔬菜和水果,必要时要补充钙剂。

推荐6道食疗方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脾胃科康宜兵主任中医师给大家推荐几道食疗方,有需要的朋友可根据自己的体质选用。

1、五指毛桃煲鸡汤

【材料】

五指毛桃50克、炒薏米30克、老母鸡1只、蜜枣3个、生姜3片。

【做法】

1.先将五指毛桃、薏米浸泡30分钟,去杂质,备用;

2.把鸡剁块,焯水后再冲冼干净;

3.所有材料放入汤锅,加水10碗,武火烧开后文火煮1.5小时,煮好后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适用人群】

天气变化时关节疼痛。

【功效】

健脾补肺,行气利湿,舒筋活络。

2、南北杏润肠汤

【材料】

南杏15克、北杏10克、火麻仁30g、陈皮15克、瘦肉500g、蜜枣3个、生姜3片。

【做法】

1.先将南北杏和陈皮水浸泡30分钟,火麻仁布包备用;

2.猪展焯水;

3.所有材料放入汤锅,加水10碗,武火烧开后文火煮1小时,煮好后加入食盐调味即可。

【适用人群】

大便困难,肠燥便秘。

【功效】

大肠为六腑之一,六腑以通为用。核仁类药质地重,擅下行,且含油多,擅长润肠。

南杏润肺平喘、润肠;北杏祛痰宁咳、润肠;火麻仁润肠通便;陈皮行气。

3、三叶猪展汤

【材料】

人参叶10克、龙脷叶5克、枇杷叶5克、猪展500克、蜜枣6个。

【做法】

1.人参叶、龙脷叶、枇杷叶洗净,备用;

2.猪肉洗净切块,焯水,捞出;

2.将所有材料加入煲内,加水10碗,武火烧开后文火煮1小时,调味即可。

【适用人群】

肺燥咳嗽。

【功效】

叶类药质轻,清轻上扬宣散,多入肺经,可润肺化痰。

枇杷叶味苦、微辛,性微寒,能清肺化痰止咳;人参叶微苦、微辛,能清肺生津,药性平缓,可温燥伤肺之干咳;龙脷叶味甘、淡,性平,能润肺止咳,通便。

4、莲子百合猪心汤

【材料】

猪心1个、瘦肉250g、茯苓15g、莲子30g、百合15g、蜜枣2个、生姜3片。

【做法】

1.白莲子祛心,将茯苓、百合浸泡30分钟,纱布袋包,装入猪心,再用针线缝上;

2.瘦肉洗净切块,焯水,捞出;

3.将所有材料加入煲内,加水10碗,武火烧开后文火煮1.5小时,调味后饮汤,猪心酟适量酱油吃。

【适用人群】

秋季抑郁症。

【功效】

润肺清心,养心安神。

百合养阴润肺、清心安神;莲子补脾益肾、养心安神;茯苓健脾宁心。

5、山药芡实猪脊骨汤

【材料】

茯苓15g、淮山药15g、芡实15g、莲子15g、猪脊骨500g、生姜3片、蜜枣2个。

【做法】

1.将茯苓、山药、芡实、莲子浸泡30分钟,备用;

2.猪脊骨斩块,焯水,捞出;

3.将所有材料放入加水的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再煲汤1小时即可,加盐适量。

【适用人群】

进食生冷、油腻、辛辣食物容易腹泻者。

【功效】

健脾化湿,培土生金。

茯苓化湿健脾;山药健脾、补肺、固肾;芡实补脾止泻、益肾固精;莲子补脾益肾。

6、党参茯苓猪肚汤

【材料】

党参30g、茯苓10g、陈皮5g、砂仁6g、猪肚500g、生姜3片、蜜枣2枚。

【做法】

1.猪肚清洗干净,用粗盐里外搓洗两遍;

2.将党参、茯苓、陈皮、砂仁装入纱布袋,填进猪肚,再用针线缝上;

3.将上述食材放入加水的锅中,大火煮开后转小火再煲汤1.5小时即可,再加盐适量调味后饮汤,吃猪肚。

【适用人群】

慢性胃病,脾胃虚弱(寒),胃痛胃胀容易反复发作。

【功效】

健脾和胃。

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茯苓化湿健脾;陈皮健脾化痰;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作者:脾胃科 康宜兵主任中医师】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