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个‘人’字我写得比以前好看了!”阳西县程村中学的教室里,孩子举着书法作业笑着对支教老师说。7月6日到15日,广东理工学院“艺”笔耕心,“教”泽乡野实践团在这所沿海乡村中学开展了十天暑期支教。他们带着书法、心理课、安全知识走进课堂,用知识和陪伴给孩子们的暑假添了份温暖与希望。
初来乍到:课堂里的“破冰”与信任
程村中学坐落在阳西海边,暑假里,不少孩子父母忙着干活,心里总盼着能有人陪自己说说话,学点课本外的新鲜东西。实践团一到学校,就马不停蹄地收拾教室、打磨教案。开班第一天,老师们特意准备了“趣味自我介绍”“组队拼图案”这些轻松的小游戏,你一言我一语间,就拉近了和孩子们的距离。
“一开始孩子们有点害羞,问一句答一句。”支教老师小吴说。但玩着玩着,孩子们的笑声多了,主动举手问问题的也多了。有个平时不爱说话的女孩,下课时悄悄塞给老师一张画,上面画着两个牵手的人,旁边写着“谢谢老师”。十天的支教,就从这份慢慢建立的信任开始了。
课堂上的“干货”与“欢乐”:书法、心理、安全课全安排
实践团的课不只有课本知识,更有孩子们喜欢的“新花样”。
书法课上,老师从握笔姿势教起,用“字谜游戏”讲汉字故事。“‘人’字就像两个人互相扶持,写的时候要站稳脚跟。”老师边讲边示范,孩子们歪着头练,一笔一画写得认真。有个男孩说:“以前觉得写字没意思,现在发现好好写字,字也能有力量!”
心理课上,老师带大家玩“情绪猜猜乐”,用卡片教大家识别“开心、生气、难过”,还模拟“遇到校园欺凌怎么办”。“有委屈要告诉老师和家长,不要自己扛着。”老师的话让孩子们记在心里。
安全课上,从“身体隐私不能碰”到“遇到陌生人怎么办”,老师用情景剧、问答游戏讲安全知识,孩子们边玩边学,知道了怎么保护自己。
下课铃响了,足球场上还能看到师生奔跑的身影,趣味游戏里的欢笑声飘出很远。
课堂外的温暖:写信、交流,把爱“留”下来
支教不只是上课,更要走进孩子心里。结营前,实践团搞了“心语寄信”活动,让孩子们把想对未来的自己说的话、藏在心里的小秘密写下来。“我想考个好高中”“希望爸爸妈妈少加班”……孩子们稚嫩的字迹里藏着认真的期待。
老师们一封封回信,鼓励他们“好好努力,未来可期”,然后把信和回信一起放进“时光瓶”,交给学校保管,约定“以后回来打开”。“这不仅是封信,更是给孩子的一个约定和希望。”实践团老师说。
十天很快过去,结营那天,孩子们抱着老师舍不得松手,有的还把自己做的小手工送给老师当纪念。“以前觉得支教就是教知识,现在才明白,陪伴和鼓励更重要。”实践团成员说。
这些广理学子用十天时间,在乡村课堂里播下知识的种子,用陪伴点亮孩子的笑容。他们知道,支教结束了,但这份光与暖会留在孩子们心里,陪着他们慢慢长大。筑梦乡村的路,青春的脚步从未停下。
南方+记者 欧阳胜勇
通讯员 “艺”笔耕心“教”泽乡野实践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