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名导电影工作室落户开平塘口,助力江门打造影视梦工场

作者 申红洲 2025-08-02 18:21

8月2日,由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指导,香港知名导演高志森电影工作室、开平塘口镇与中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打造的“中投高志森(塘口)创意/电影工作室”在江门开平塘口正式签约成立。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冀出席活动,并为高志森导演颁发“江门市影视资源推荐官”聘书。

活动现场。林芷仪 摄

活动现场。林芷仪 摄

作为工作室落户的首场重要活动,“光影塘口・圩有喜事——喜剧电影与在地文化”主题分享会在塘口镇先锋天下粮仓书店3号仓温情启幕。活动持续至8月3日,共举办三场不同主题的创意电影分享会,为侨乡文化注入新的艺术活力。

本次活动具有多重重要意义:既是江门影视综合服务平台成立后的首场主办活动,也是“IE公社”系列文创项目的重要组成,更与5月启动的“侨乡新大众文艺社”形成艺术呼应——前者以光影艺术讲述侨乡故事,后者以文学创作记录时代变迁,共同构建起侨乡文化创新发展的双引擎。

活动由江门市委宣传部指导,江门影视综合服务平台、开平市委宣传部、塘口镇党委联合高志森电影工作室、中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共同主办。现场汇聚了大湾区80余位电影从业者、青年导演编剧、文旅专家及“侨乡新大众文艺社”创作代表,通过光影与文字的艺术对话,串联起侨乡深厚的历史底蕴与当代创新活力,为打造侨乡特色影视文创产业开启了新的篇章。

三方携手筑基石,激活侨乡影视生态新活力

活动现场,一场意义深远的仪式为塘口影视文化发展按下“加速键”:塘口镇党委、高志森电影工作室与中投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订框架协议,共建“中投高志森(塘口)创意/电影工作室”。

签约仪式现场。林芷仪 摄

签约仪式现场。林芷仪 摄

据介绍,这座崭新的工作室将以塘口的碉楼群落、古墟风情、侨乡民俗等文旅资源为底色,打造集创作孵化、交流展示、宣传推广于一体的文化平台——高志森团队将持续带来创作分享,优先挖掘塘口故事融入影视创作;中投集团提供资源支持;塘口镇人民政府则统筹在地文化素材与政策保障,共同培育扎根侨乡的青年电影人社群。

签约仪式上,开平市政府向高志森导演赠送感谢状,塘口镇政府向中投能源公司致赠谢意,政企协同的暖流在会场涌动。而这样的文化协同,正与塘口“侨乡新大众文艺社”等平台形成呼应,让不同领域的创作者在这里找到灵感土壤。

当下,江门正以塘口为试点,鼓励更多县区、镇街打造特色化影视服务平台,吸引更多影视工作室进驻,共筑江门影视发展大格局。

经典与在地对话,解锁喜剧创作的深层密码

分享会期间,香港著名导演高志森——这位手握《开心鬼》《家有喜事》《南海十三郎》等经典作品的金马奖、金像奖得主,携数十年影坛积淀带来三场深度主题分享。从港片黄金时代的创作肌理到喜剧内核的现代表达,他的分享始终围绕一个核心:“无论影视还是文学,‘好故事’永远是核心竞争力,而好故事的根,永远扎在生活的土壤里。”

首场分享“从《开心鬼》到《家有喜事》:经典港片喜剧的诞生密码”中,高志森回溯代表作的创作历程,穿插影片片段详解喜剧节奏与时代情感的捕捉。

现场交流活动。林芷仪 摄

现场交流活动。林芷仪 摄

“《家有喜事》里的家庭日常,《鸡同鸭讲》里的市井烟火,都是从生活里‘长’出来的故事。”他望向窗外塘口古墟的青砖黛瓦,笑着看向台下“侨乡新大众文艺社”的创作者们,“我来过江门几次,发现这里的文化底蕴非常丰富,同时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可供拍摄的题材也非常多元。这里的一砖一瓦、一粥一饭,都是最好的创作素材。”

活动现场,影视从业者与文艺社创作者的直接交流,更生动演绎了“文学创作—IP孵化—影视转化”生态链的构建逻辑。

“今天很高兴来到高志森导演的主题分享会。他用一种很轻松、幽默的语言跟我们分享了一些精彩片段,对我们很有启发。”开平市首部院线电影《神秘家书》的导演、编剧崔少红说道。

光影牵起文旅线,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近年来,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与支持下,江门市委宣传部紧扣推动“天然摄影棚”向“影视梦工场”蝶变这一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建立了完善的落实机制,全力推动江门影视拍摄服务与后期制作产业发展。

两年前,江门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促进江门市影视产业繁荣发展的意见》;今年,又以全省地级市首创的28条政策“组合拳”破题,构建“1+7+N”服务网络,承诺8小时办结协拍函,让政策红利切实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目前,全市130余家影视企业已初步形成产业链,政策的肥沃土壤正孕育着无限可能。

作为塘口“IE公社”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这场分享会不止于艺术交流,更成了文旅融合的生动实践。茶歇间隙,嘉宾们漫步先锋天下粮仓书店,看粮仓房与侨乡老建筑相映成趣;不少人走进塘口旧墟,用镜头记录碉楼与稻田的诗意邂逅。“这里的每一处场景都像为电影而生。”一位青年导演在朋友圈分享道。

“塘口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看见。”高志森的话道出了在场者的心声。这场光影盛会,与“侨乡新大众文艺社”的文字创作一道,正以“电影+文学+文旅”的多元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文化新动能。

塘口的故事也是江门五邑侨乡故事的浓缩版。这场盛会不仅是江门影视综合服务平台的首秀,更是撬动江门影视全产业链建设的支点,下一步,江门将以平台为载体,吸纳更多的影视产业主体落户侨乡,争取早日成为中国影视的“湾区封面”。

采写:南方+记者 申红洲

实习生 林芷仪

编辑 梁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