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只备受关注的“小猪妖”重归大众视野:由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 “上影”)旗下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上影元等共同推出的动画电影《浪浪山小妖怪》将于8月2日正式登陆院线。它的前身是单元短片《小妖怪的夏天》,归属于2023年元旦面世的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该剧集豆瓣评分高达8.7,B站累计播放量3.4亿,而“小猪妖”的故事也是其中“破圈”效应最显著的一个。猫眼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7月30日,《浪浪山小妖怪》点映票房已突破1300万人民币。
“我想离开浪浪山”——短片中这句台词席卷社交平台,“浪浪山”成为了职场环境缩影,一只小猪妖成为万千“打工人”的化身。当动画IP与年轻群体的人生体验同频,上影将其改造为衍生品消费的增长引擎,证明着“情绪价值”能够成为IP工业化的核心燃料。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海报(官方供图)
电影《浪浪山小妖怪》海报(官方供图)
内容裂变延续相似内核
“第一集好在视角,从无名小妖的角度讲述西游故事,构建了一个职场,对无脑蛮横的管理有着入骨的讽刺。”在《中国奇谭》豆瓣评论区,一条高赞短评如是写道。
的确,虽然以《西游记》经典神话设定与志怪元素作为背景,短片《小妖怪的夏天》的故事本质却完全是当代的——小猪妖是任劳任怨的“职员”,为了苛刻的工作任务头疼不已,却也是猪妈妈心目中的骄傲。从这样的角色上,无数在外漂泊的“打工人”找到了强烈的代入感和共鸣。
而在《浪浪山小妖怪》电影中,尽管故事具体设定和走向有所改编,它仍然保留着整体上对现实议题的戏仿。“大王洞”的每只妖怪有着自己的工牌和工号,小猪妖考了三年也没考上,想进去还要托关系;而在妈妈看来,大王洞就是“铁饭碗”,并以中国家长的典型话语安慰他:“年轻人,领导肯定派活多,好好表现就对了”……通过延续对当代青年群体生活细节和困境的洞察,“小猪妖”IP再次以“草根无名者叙事”唤起集体情绪,对相应的受众群体进行了又一次锚定。
《小妖怪的夏天》台词
《小妖怪的夏天》台词
“《中国奇谭》项目初期即定位‘奇谭宇宙’IP,希望打造一个带有先锋性和实验性的平台式厂牌,构建贯穿创作、开发到用户连接、激活商业价值的全链路开发及运营体系。”上影元相关负责人向南方日报记者表示,“奇谭宇宙”以现代语境对现实议题进行探讨,在优质内容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角色与用户在文化、情感上的共鸣,让IP通过更多品类、场景触达消费者,一方面反哺电影内容的热度与厚度,另一方面为未来的系列化开发、多元化运营奠定基础。
从情感共鸣到精准消费转化
“靠谱二次元”发布的《2024年“二次元潮流消费”趋势报告》中提到,二次元潮流消费的心理驱动,是个性化的二次元内容形象带来的情绪价值,其中便包括消费后人与物的情感交互:“IP内容的设定和内涵,引发接收者产生共鸣共情,根据人的不同经历对IP消费品产生进一步的情感投射。”
“无论是实体产品的开发,还是营销事件的打造,我们会充分地放大电影中最能与受众产生情绪共鸣的特质。”上影元相关负责人向南方日报记者分享道。从短片到电影,上影推出的大量衍生周边,都在回应“打工人”的情绪和需求。例如,《小妖怪的夏天》上线后,负责IP商业化运营的控股子公司上影元推出“浪浪山员工入职指南”礼盒,内含手机支架、玻璃杯、待办事项记录本等办公场景实用品类。上海电影(601595)2023年财报中表示,借助《中国奇谭》剧集开播,数10款文创产品上线即售罄,冲上淘宝热搜第一。今年暑期档,《浪浪山小妖怪》则在部分影院和场次随票发放“特典”,其中包括印有主角团头像与代表性对白的卡套,观众将身份证或工卡放进去,就像是完成了一次具象化的共情体认:“小猪妖完全就是我自己。”
《中国奇谭》热播后,上影元推出的“小猪妖”工位摆件(图源商品页面)
《中国奇谭》热播后,上影元推出的“小猪妖”工位摆件(图源商品页面)
在《中国奇谭》播出结束至《浪浪山小妖怪》电影上映之间的间隔期,上影也一直在对“小猪妖”IP进行长线运营和商业价值发掘。上海电影2024年财报显示,集团继续在短视频平台对《中国奇谭》内容进行常态化焕新,并多形式渗透社交场景,为IP维持热度、积攒口碑。上影元则重点布局《浪浪山小妖怪》《中国奇谭2》的全产业链开发,该年度,公司授权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2.74%,毛利率达90.87%。
《浪浪山小妖怪》影院特典卡套 南方+ 周妤洁 拍摄
《浪浪山小妖怪》影院特典卡套 南方+ 周妤洁 拍摄
跨界联名、线下场景,扩大情绪共振磁场
“小猪妖”还与众多其他品牌打通了跨界合作。2023年《中国奇谭》开播后,《小妖怪的夏天》IP与京东自有品牌“京东京造”联动,于京东平台618活动期间推出“猪事顺利粽”联名限定礼盒,限量发行的5000份很快售罄,其中的毛毡工艺包里写有“逃不出浪浪山,就吃空浪浪山”字样,还有“算了!算了!造不动了”“一切随缘”等趣味贴纸,符合联名商品本身的美食属性的同时,又为“打工人”提供代言。日前,国产智能电动汽车品牌阿维塔宣布和《浪浪山小妖怪》电影IP达成深度合作,搭载影片中“冲出浪浪山”的打破束缚、个体成长叙事,宣传“智在随心,奔赴热爱”的品牌主张。《浪浪山小妖怪》与《赛尔号》手游的联动版本也将于8月8日上线,游戏中的组队玩法和电影中的“组团取经”故事主线十分契合。
银幕之外,众多实体消费场景也复刻了微缩版“浪浪山”。近期,《浪浪山小妖怪》IP联动全家便利店,“小妖怪天团”走进门店内扫码收银、整理货架,从动画中的“社畜”变为现实中的人类版“社畜”;7月18-21日举办的第36届广州萤火虫动漫游戏嘉年华中,“浪浪山”主题的全家便利店进驻场馆,借由大型漫展平台与大量参展游客实现互动。7月30日,《浪浪山小妖怪》主题餐厅落地上海核心商圈新世界城,“黄鼠狼精的愿望清单”等创新食谱既贴近影片情节设定,又十分适合在社交平台“打卡”拍照展示。
《浪浪山小妖怪》IP联动全家便利店(图源上影元官方公众号)
《浪浪山小妖怪》IP联动全家便利店(图源上影元官方公众号)
在“浪浪山小妖怪”的跨界实践中,新语境、新业态使得IP的价值和边界得以不断拓展。当今社会,消费行为愈发寄托着人们对彰显身份认同的需求,而当IP成为情绪的汇聚点,每个消费者都能从衍生品中认领自己的故事,“浪浪山”不再只是动画中小猪妖生活的场域,而升华为了陪伴和连接着无数受众的精神符号。
“近年来,多部热门作品带动了大众对于国产动画电影的关注,也成功证明了国产动画的无限可能。”上影相关负责人谈道,一方面,动画电影已突破“低幼”标签,通过奇幻想象力引发Z世代对现实议题的探讨,既满足其文化认同需求,又通过职场隐喻、家庭羁绊等创新叙事激活情感共鸣;另一方面,IP开发逐渐成为电影核心的产业逻辑,“IP+文旅商体展”的融合模式能够带动全域消费,使得文化符号跨界增值。“票房受上映周期限制,而衍生开发则潜力无限,二创社区也能持续激活粉丝参与,延长IP的生命周期。中国电影正在从单一的‘票房经济’转向多元产业结构。”
南方+记者 周妤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