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佛山市顺德区召开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陈新文主持会议,总结全区探索和发展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经验、做法,动员全区上下深刻践行新时代人文经济学,赋能顺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会上,顺德区大良街道党工委书记钟德慰、陈村镇党委书记黄东青、龙江镇党委书记龙仲英、顺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黄宇恒依次作交流发言,以实际探索为文化赋能经济发展,进而实现文化与经济的互动增长,提供参考。
顺德区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张艳青 摄
顺德区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举行。张艳青 摄
大良:
中心城区扛起使命担当,让文化站“C位”
如何让文化“活起来”更“走出去”?近年来,为推动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中心城区的大良,让文化站“C位”,打出了“以文塑旅、以文促产、以文兴城”的组合拳,深化文旅融合激活消费新引擎,厚植人文精神赋能产业新发展,深耕文化底蕴塑造城市新品质。
在以文塑旅方面,大良精心塑造“清晖家宴”文化品牌,“寻味大良”IP持续吸粉;以非遗大良鱼灯为主题的《鱼乐升平》获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案例”;中法文化之春夏至音乐日潮出国界;华南最大万象汇开业,“五一”当日客流达26万人次……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敢为人先、奋勇争先”的城市品格,成为大良企业发展的内驱力所在。93岁的“德叔”63年来始终坚持深入车间一线,拼搏精神深融企业经营理念,上半年实现22%的增长;万家乐攻克技术难关,产品随雪龙号科考船进入南北极;务实的城市气质更吸引了德国赛威集团等企业落地生根;咖啡机企业格米莱探索工业制造与人文美学的融合,产能实现三年三级跳;伊之密等企业创新精进、不断向上向新,老地方有了“新气象”。
作为中心城区的大良扛起使命担当,让文化站“C位”。良宣供图
作为中心城区的大良扛起使命担当,让文化站“C位”。良宣供图
让文化赋能城市更新,大良让城市留得住记忆、存得住情感。撬动社会资金超1.2亿元让一批老旧建筑焕新颜、获重生;“网红”打卡地金榜牛乳文化街提质升级,商铺租金实现约20倍增长;新滘(五组)自建房项目融入岭南建筑元素,设计美学触手可及;一体推进华侨城、顺峰山公园、金凤凰广场串珠成链,加快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大良立交、桂畔海水上立交、顺德大桥、德胜体育中心逐渐“点亮”城市新风景。
“未来,大良将扛起中心城区的使命担当,为全区人文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大良力量。”钟德慰表示,接下来,大良将深入挖掘岭南文化、厚植人文价值、创新推动城市文化营销,推进宝华巷开发建设,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千亿镇街”,让大良扩大开放,走向世界。
陈村:
塑造“进可繁华、退可田园”的美丽人文城镇
探索和推动人文与经济的互促互融,陈村晒出经验。
享有“千年花乡”美誉的陈村,坚持以文润城,推动城乡品质从重绿化、重美化到重文化。
新晋“网红”打卡点陈村潭洲“时光九八街”,爆改60余栋建筑,“无中生有”打造出了一片怀旧复古街区,不足4个月吸引游客6.5万人次,网络曝光超2600万次,让农房风貌从“1.0”的绿化筑底、美化绘景进阶为“2.0”的文化赋能提升。
南涌社区“NCC·新岸”展开对“公园+主理人+非标商业”模式的探索,新岸艺文周、人才市集等活动人文氛围浓厚,助力实现了“3.0”的商业化激活突破。
“千年花乡”陈村探索和推动人文经济的互促互融。陈宣供图
“千年花乡”陈村探索和推动人文经济的互促互融。陈宣供图
以文促旅,陈村让文旅融合从配角成长为顶梁柱,主动贴上年轻、活力、人文气息等新标签。从迎春花市、焰火晚会到半程马拉松、美食文化周,“千年花乡”释放现代魅力,2024年以来累计引流近500万人次,拉动消费2.5亿元,全网曝光14亿次。世界冠军赛事落户,潮流经济、谷子经济萌芽,陈村文旅兴城迈入新阶段。
很多人不知道,顺德第一个海关挂号口、第一所邮局、第一家民营银号、第一家电话所、第一条机器人自动装配吊扇生产线都产自处于广佛通衢重要位置、明清以来便商贸发达的陈村。
不论环境如何更迭,陈村始终坚持将开放创新、奋楫争先、尊商重商的人文精神融入产业发展,涵养宜产、宜商、宜业环境,为企业发展、创新提供优越环境和优质服务。
此外,陈村充分汲取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力量,浸润文明乡风,探索以文化赋能社会善治。《三字经》的“仁义礼智信”、朱子家训的“家风家教”都成了基层治理的“活教材”。
“从陈村过去的发展实践来看,传统文化、人文精神,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不仅影响、托举着陈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更赋予了陈村转型发展的新空间、新动能。”黄冬青表示,文化是陈村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亟需激活的新动能、值得期待的新力量。
接下来,陈村将努力践行新时代人文经济学,推动人文经济繁荣发展,建设“进可繁华、退可田园”的美丽人文城镇。
龙江:
让文化与产业“双向奔赴”
为实现人文与经济的共生共荣,入列佛山环两江先行区核心区之列的龙江,致力于推动和实现文化赋能产业、产业反哺文化的“双向奔赴”。
发展人文经济,关键在人。龙江以“人”为核心,力求破除思维定势,凝聚干部、企业家、村干部等多方共识,从思想层面深化对人文经济学的认知,接续传承龙江“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文化基因,紧抓环两江先行区机遇,以谋求高质量发展。
深挖文化密码,龙江坚持产业文化融合,以文兴业,做优特色产业集群,活化东头烧肉、左滩酱鱼等非遗美食技艺,加速三产融合。
中国家具看顺德,顺德家具看龙江。作为“中国家具设计与制造重镇”“中国家具材料之都”的龙江,引导企业汲取文旅发展的“深度用户洞察”与“沉浸式体验设计”要点,重塑家具产业优势。
抢抓环两江先行区机遇,龙江让文化与产业“双向奔赴”。龙宣供图
抢抓环两江先行区机遇,龙江让文化与产业“双向奔赴”。龙宣供图
此外,龙江将人文关怀融入企业服务,践行“无事不扰、有求必应”理念,精准破解企业之忧。当前,龙江全域掀起一股“文旅新风”,工业元素与文旅发展进一步融合。规划建设的甘竹溪水上潮玩基地,将串联起龙晟乐园、麦朗榕树头营地、万安蚕来小院、领尚中心等项目,人们在龙江就能享受“吃住游购娱”全要素。
同时,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导向,龙江积极回应民生期盼,让人文经济红利真切惠及民生。社区卫生站点改造、优质医院合作、智慧居家养老、儿童托育服务提质;老旧校舍换新、区镇教育资源衔接、产学研合作;绿美工厂和园区拔地而起、乡村微改造和风貌管控焕新家园;历史建筑活化,留存“龙江记忆”……人们在人文浸润中共享发展成果。
龙仲英表示,下阶段,龙江将持续解放思想,深入践行人文经济学,为顺德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顺德区文广旅体局:
以人为本、文化赋能,激活人文经济发展新动能
如何打通人文价值与经济价值转化的“任督二脉”,让“世界美食之都”的烟火气、李小龙的武魄、岭南水乡的灵韵,都成为顺德吸引全球目光、驱动产业升级的澎湃动力,助力顺德打造湾区人文经济典范?
近年来,顺德区文广旅体局围绕“以人为本,文化赋能”,通过以文聚力、以文润城、以文促产、以文兴业四个维度发力,全面展示顺德城市的发展速度、文化厚度、人情温度,凭借可感可知、活力迸发的城市形象,推动顺德成功“出圈”。
一组数据看成效:三年来,顺德撬动社会资金2.5亿元活化200多个老旧建筑项目,小熊织梦园、机车文化创意园、琼花戏楼·茶馆等一批文旅消费新空间为城市人文版图增添亮点,城市“硬”环境有了硬支撑。
聚焦文旅行业的新业态、新玩法,顺德正努力对接低空文旅、水上游艇、动漫VR、焰火展演、户外音乐等优质资源。据悉,今年上半年累计推动洽谈重点文旅项目18个,累计投资预计可达30亿元。
而香云纱产业化、品牌化也迎来新进展:聚焦产业强链与项目园区打造,今年上半年,顺德新引入10个意向项目,预计投资超5000万元。
顺德区文广旅体局以人为本、文化赋能,激活人文经济发展新动能。戴嘉信 摄
顺德区文广旅体局以人为本、文化赋能,激活人文经济发展新动能。戴嘉信 摄
世纪莲、国际体育文化演艺中心、潭洲国际会展中心累计举办大型演唱会89场,吸引超160万观众;2025容桂马拉松拉动消费超4000万元;端午期间顺德龙舟吸睛无数,仅杏坛龙母诞就吸引148支龙舟、10多万游客。顺德先后擦亮“演艺之城”“赛事经济”等文旅新名片,点燃消费新热情。
而对标新时代人文经济学的要求,顺德也将锚定自身的短板持续发力,促进文化与经济交融互动。
下阶段,顺德将以国际化的视野,瞄准“世界级旅游目的地”这一目标,用好“世界美食之都”与“李小龙”两个世界级名片,打造更有“实力”的人文经济;各部门也将齐发力、区镇村同频,合力为企业、项目解难题、蹚路子,打造更有“活力”的人文经济;顺德还将瞄准演出演艺、宠物经济、低空文旅等新赛道、新风口,让经济融入人文、人文浸润经济。
黄宇恒表示,未来,顺德区文广旅体局将继续以创新思维激活岭南水乡文脉,勇当人文与经济的“转换器”和“放大器”,助力打造新时代人文经济的“顺德样本”。
撰文:张艳青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