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 | 夏天暴热但不出汗?小心热射病!防暑降温这样做→

广州卫健委 2025-07-17 14:26

炎炎夏日,高温天气持续,不少人一出门就大汗淋漓。而户外工作者、快递员、建筑工人等,由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极易中暑。

但更危险的是,如果在暴晒后突然停止出汗,并伴随高热、头晕甚至昏迷,可能是热射病的信号!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死亡率极高,必须及时识别并抢救。

本文作者:

林铃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五区 主治医师

医学指导:

刘锦全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疗科五区 主任医师

热射病:高温下的“隐形杀手”

热射病属于重度中暑,核心体温可超过40℃,并伴随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如昏迷、抽搐)。最典型的危险信号是:

1. 高热(体温>40℃); 

2. 意识模糊或昏迷; 

3. 皮肤干热无汗(或出汗后突然停止)。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必须立即降温并送医,否则可能引发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如何科学防暑?记住这5点!

1.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

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是一天中最热的时间,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如果必须外出,尽量选择阴凉处行走,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穿宽松、透气的浅色衣物。

2. 科学补水,别等口渴才喝

每小时补充200-500ml水,可选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补充流失的电解质。  

避免喝酒精、咖啡、浓茶,这些会加速脱水。  

不要一次性猛灌大量水,可能导致低钠血症(水中毒)。

3. 警惕“无汗”信号,及时降温

如果发现自己在高温环境下突然不出汗,并伴随头晕、恶心,要立即停止活动,到阴凉处休息。  

快速降温方法:

用冷水喷洒或湿毛巾擦拭身体,尤其是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  

扇风或使用空调、风扇加速散热。  

有条件的话,可浸泡在凉水(非冰水)中降温。

 4. 特殊人群更需注意

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差,即使不出汗也可能中暑,建议空调房定时通风。  

儿童:代谢快、易脱水,避免长时间户外玩耍。  

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糖尿病)及服用利尿剂、抗抑郁药的人,更易中暑,需格外小心。 

5. 室内也要防暑

WHO建议,空调温度建议26℃左右,避免直吹;若同时打开电扇——这将使屋内体感温度下降4℃,并有效节省电力,更加环保。 

如果没空调,可用湿窗帘+电扇增强降温效果。  

白天关闭朝阳窗户,晚上开窗通风。

热心网友提问:

❓ 在炎热的户外马上进入空调房,会导致热射病吗?

在外面太热了马上进空调房不会直接导致热射病,这是因为热射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身体调节功能失衡,产热大于散热,导致核心温度迅速升高,超过40℃,伴有皮肤灼热、意识障碍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致命性疾病。其主要诱因是高温高湿环境和高强度体力活动,与是否从炎热环境突然进入空调房并无直接关联。

但从炎热环境进入空调房可能会引发其他健康问题,例如:

  • 感冒等呼吸道疾病:从高温环境突然进入低温的空调房,身体的温度调节系统会受到较大冲击,导致血管收缩,抵抗力下降,容易引发感冒、咳嗽、鼻塞等呼吸道疾病。

  • 心血管疾病:突然的温度变化会使血管急剧收缩和扩张,增加心脏负担,对于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来说,可能会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等疾病。

  • 肌肉痉挛:在高温环境下,人体肌肉处于紧张状态,突然进入低温环境,肌肉可能会因温度变化而发生痉挛,导致疼痛和不适。

遇到热射病,如何急救?

如果发现有人出现高热、昏迷、无汗,必须争分夺秒:  

1. 立即转移到阴凉处,脱去多余衣物。  

2. 快速降温:用冰袋敷颈部、腋下、腹股沟,或冷水擦拭全身。  

3. 及时拨打120,等待救援时保持患者侧卧,防止呕吐窒息。

防暑关键点总结

1. 避开高温时段外出,做好防晒。  

2. 少量多次补水,选择含电解质的饮品。 

3. 警惕“无汗”信号,及时降温。  

4. 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更需注意。 

5. 遇到热射病,立即降温并送医!

夏天防暑不是小事,

转发给家人朋友,

关键时刻能救命!

参考文献: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2021). Heat and Health.

[2] National Institute for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Health (NIOSH). (2020). Heat Stress.

[3]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s Medicine.(2019). Exercise and Fluid Replacement.

[4] Mayo Clinic. (2022). Dehydration: Symptoms and Causes.

[5] Harvard Health Publishing. (2021). The Dangers of Drinking Too Much Water.

[6]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2023). Heat Stress in the Workplace.

来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通讯员:鲁旭、魏彤

编辑:大然   责编:邹向东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原创、注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联系和投稿邮箱:jiankangGZ@126.com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