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能繁母猪将再调减100万,有关部门提出降至3950万头!

农财宝典 2025-06-17 14:27

记者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获悉,近期有关部门召开了生猪生产调度会,会议提出了具体的生猪生产调控目标,将对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在现有基础上调减100万头左右,降至3950万头。

据新牧网了解,农业农村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25年4月末能繁母猪存栏4038万头,环比持平,同比增长1.3%,高于农业农村部设定的3900万头正常保有量,相当于正常保有量的103.6%,产能正常,处于绿色区域。

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在现有基础上调减100万头,将会对养殖业带来什么影响?

一、政策背景与当前市场现状

1.产能过剩与价格低迷

2025年6月全国生猪出场价跌至14.45元/公斤(17个月新低),行业普遍处于微利或保本状态。产能过剩的核心原因是:

能繁母猪存栏偏高:2025年4月存栏达4038万头,同比增长1.3%,叠加仔猪供应增加,导致出栏量持续高位。

二次育肥(二育)投机行为:前期压栏增重及二育占比偏高(2025年3月超35%),加剧短期供给压力。

2.政策调控升级

本次调减是继2024年能繁母猪保有量从4100万头下调至3900万头后的延续,并配套限制二育、窗口指导头部猪企控产能等措施,旨在加速产能去化,避免周期拉长。

二、调减政策对养猪业的短期影响

1.加速产能出清,但短期价格仍承压

6-7月高温淡季需求疲软,叠加压栏大猪集中出栏,猪价或继续底部震荡。

二育占比已暴跌至1.64%(环比降0.46%),显示市场投机情绪降温,但短期供应压力未消。

2.行业现金流压力加剧

中小养殖户因资金链紧张可能被迫退出,头部企业则需通过降重加速出栏回笼资金,进一步压制短期价格。

三、中长期影响:供需重构与价格回升

1.供给缺口逐步显现,8-10月或迎上涨

前期能繁母猪减少(2024年4月低点3986万头)及仔猪损失,将在三季度传导至出栏端,预计8-10月猪价回升至15.6-16.2元/公斤。

政策调减100万头母猪,相当于现有存栏的2.5%,叠加冬季疫病影响,2025年下半年供应增量或低于预期。

2.行业盈利改善与结构优化

成本控制能力强的企业(如牧原、温氏)有望获得超额收益,2025年行业或整体摆脱亏损。

政策推动产能向3900万头保有量靠拢,中长期猪价波动收窄,微利成常态。

四、产业格局加速重构

1.规模化与专业化提速

散户因缺乏资金和技术优势加速退出,头部企业通过"公司+农户"模式整合资源,提升行业集中度57。

政策要求头部猪企暂停扩产,倒逼企业从规模扩张转向效率提升(如PSY指标从18升至22)5。

2.二育投机受抑制

广东等地已禁止二育,政策引导减少投机性育肥,避免供给无序扩张,稳定价格机制。

转载声明

来源:新牧网

编辑:龙振辉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