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舰入列,人民海军进入三航母时代!

南方+  2025-11-07 13:54
01:18

福建舰入列!人民海军进入三航母时代

11月5日,我国第一艘电磁弹射型航空母舰福建舰入列。

自2024年5月开展首次海试以来,福建舰按计划有序开展各项海上试验,顺利推进各类装设备调试和整体运行稳定性测试。在今年9月22日,中国海军宣布,中国海军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完成在福建舰上的起降训练。

辽宁舰的科研训练,到山东舰的战斗力生成,再到福建舰的技术跨越,这艘中国完全自主设计的电磁弹射型航母入列,不仅是海军装备建设的里程碑,更是一个海洋大国走向深蓝的战略宣言。

电磁弹射技术具备多种优势

福建舰从建造到下水再到海试,一直都备受关注。

这是我国完全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弹射型航空母舰,于2022年6月17日正式下水,满载排水量8万余吨,采用平直通长飞行甲板,配置电磁弹射和阻拦装置,是全球首艘采用常规动力电磁弹射技术的航空母舰。

福建舰上的电磁弹射器由中国自主设计、自主研发、自主制造,这一技术到底难在哪儿?

在现代航母上,舰载机起飞的方式直接决定了舰队的作战效率。当今航母的主流起降方式包括“短距滑跑起飞/垂直降落”“滑跃起飞/拦阻降落”和“弹射起飞/拦阻降落”。

而“弹射起飞/拦阻降落”被认为是最能发挥航母舰载机能力的模式。相比其他方式依靠舰载机自身动力实现起飞,弹射起飞是依靠航母上的弹射装置将舰载机加速到起飞速度,因此舰载战斗机得以采用“满油满弹”起飞,固定翼预警机等大型飞机也能借助这种方式稳定升空。

弹射装置又分为蒸汽弹射和电磁弹射。过去半个多世纪,蒸汽弹射是美军航母的标志性装备,它依靠锅炉产生的高压蒸汽推动活塞,将飞机加速到足以起飞的速度。

然而,这种技术存在体积庞大、维护复杂、对飞机冲击大等缺陷。福建舰最引人注目的突破,是跳过了蒸汽弹射阶段,直接采用最先进的电磁弹射技术。

福建舰采用中压直流综合电力系统驱动的电磁弹射器,是全球首创,也是技术突破的核心所在。

“传统意义上的直流电机,输入的是电流,输出的是旋转的机械能。”军事专家王群怀说,电磁弹射的核心是用磁力弹射,通过在导轨中铺设一个个通电的线圈,使电磁力沿直线方向推动载具,实现能量高效转化。

这些特性使电磁弹射不但可以满足更大型飞机的起飞要求,而且它可以对弹射全程进行精确控制,具备弹射无人机等更轻更小舰载机的能力,扩大了航母搭载不同机型的能力。同时电磁弹射装置的牵引块复位更快,能量转换效率高,这些特性都极大提升了航母的作战能力。

此外,相比蒸汽弹射,电磁弹射装置的重量更轻、体积更小,减少了对舰上液压油、淡水和蒸汽等辅助设备的需求,各组成部分的布局也更加灵活,能最大限度地优化航母内部布置,增加了航母设计灵活性,潜在地提升了航母的生存能力。

中国海军配齐“航母五件套”

9月22日,中国军方公布,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已成功完成在福建舰上的首次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

这是我国首次在弹射型航母上,实现多型号先进舰载机的电磁弹射和阻拦着舰,备受瞩目。

“一艘成熟的航母需要具备制空、制海、预警、电子对抗等强大的综合能力,支撑这些能力的核心舰载机体系被网友称为‘航母五件套’。”王群怀表示,具体来说,“航母五件套”由隐身舰载战斗机、多用途弹射舰载战斗机、舰载固定翼预警机、舰载固定翼电子战飞机和舰载反潜直升机构成。

弹射起飞和着舰训练的歼-15T、歼-35和空警-600三型舰载机,能够实现高效协同出击,大大提升航母编队隐身突防和饱和打击双重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航母舰载机的作战能力。这也意味着中国海军初步建成核心舰载机体系。

“尤其是空警-600的弹射成功,补齐了我们航母编队体系的最后一块短板。”王群怀说,空警-600是我国第一型舰载固定翼预警机,能够遂行预警探测、指挥引导、目标指示和作战协同等任务,此前受起飞速度制约无法上舰。

作为航母编队电子信息系统的空中核心节点,空警-600在航空母舰上起降成功,不仅重塑远海预警指挥链路,预警探测、空域监视范围大幅拓展,还意味着航母编队对相关海域的控制从“阶段性存在”转向“持续性掌控”,空防圈和打击圈向外大大延伸。

王群怀具体解释说,以往航母编队中雷达的直线探测距离约四五十海里,有了预警机之后,相当于在万米高空长了双眼睛,而且航母上通常会配备三、四架预警机,也就是说能够在各个方向上收集信息。

除了收集信息,空警-600还可以作为空中大脑,为海面作战提供强有力的引导和指挥。“在目标打击时,大致看见和精确制导是两回事。”王群怀说,导弹打击需要非常精确的坐标,预警探测距离通常在300-500公里左右,有了预警机后,面对亚音速的导弹袭击,可以为我方争取半个小时的时间,即便发现目标也能早十几分钟应对,这在实战中至关重要。

统筹:李劲

记者:杨琼 曹嫒嫒

综合自@中国军工、新华社、央视新闻、福建日报等

编辑 张梦圆
校对 马海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