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结算!巴西采购商广交会现场数钱买下国产桌面陪伴机器人,时长共15秒)
人民币结算!巴西采购商广交会现场数钱买下国产桌面陪伴机器人
羊城秋日凉意起,广交会展馆里采购商步履匆匆。来自科威特的采购商马尤尔·帕乔里的目标明确:前两年中东地区经历了罕见的“冷冬”,让取暖设备意外爆火,他要寻找这个冬天的新爆款。在宁波阿帕奇电器公司的展位上,他找到了心仪的天然气取暖器,主动提出:“我想用人民币结算。”
在服务机器人专区,巴西采购商丹尼尔・埃德森掏出一叠人民币,现场数钱买下了一台桌面陪伴机器人。“过去,我们习惯给外国客商报美元价格,但如今询问人民币报价的客人变多了,用人民币结算的意愿更强了。”派宝机器人副总经理舒绪琼说。
作为中国规模最大的贸易展会,这里正悄然涌动着一股新潮流——越来越多外贸企业发现,海外客商开始主动要求以人民币完成贸易订单结算,东南亚、中东、中亚等新兴市场尤为明显。
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同比增长14%,其中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6.4万亿元。人民币正变得越来越“好用”,折射出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化与全球货币体系的变局。
摆脱“美元潮汐”影响
跨国生意降成本增便利
在本届广交会的集成房屋专区,广东真豪星空家居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升级版的星空屋产品:顶部加高、边框加固,更适应海外用户体型和气候需求。俄罗斯采购商亚历山大非常满意,开展首日就下了24套。他特别告诉公司负责人梁晓艳:“不用美元交易,我回头换成人民币给定金。”
“直接人民币结算,既方便,又省钱。”在帕乔里看来,选择用人民币结算的理由很简单。对于他采购的取暖器这类季节性产品,人民币结算的便利性体现得尤为明显。
“如果使用美元结算,客人需要先将科威特第纳尔换成美元,我们企业收汇后再换成人民币。中间不仅有高昂的换汇手续费,流程还特别慢。”阿帕奇电器董事长罗国定告诉南方+记者,“但如果使用人民币结算,少换一道汇,当季可以钱货两清,帕乔里的‘急单’才能把握住这个冬天的商机。”
罗国定表示,公司的外贸订单中,今年人民币结算的订单标的额首次突破了1000万元,占总量约5%。“我们接触的买家都欢迎人民币结算,如果人民币在海外的流通量更大,人民币结算的场景还会更多;而且,外贸行业还能摆脱‘美元潮汐’的影响,生意更好做。”
所谓“美元潮汐”,是由于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引发全球美元供给与利率波动,出现美联储降息时美元流向全球、美元下跌,加息时美元回流、利率上涨的现象。最近一次美联储利率调整是在9月17日,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25个基点,这也是继2024年三次降息后再次降息,美元接连走低。
对外贸企业而言,汇率的相对稳定至关重要。凌丰国际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岳营从事外贸行业已有22年,至今仍记得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时,欧元一周之内跌去20%币值:“当时我在欧洲出差谈订单,客户付款的时候订单已经亏了。”
今年以来,美元指数从年初接近110高位已下跌近10%。相比之下,人民币“稳定器”作用更强,近五年来人民币汇率年化波动率均值保持在4%左右。
“外贸企业管理外汇波动风险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工程。”岳营说。在汇率弹性增强的背景下,更多企业愿意使用人民币进行跨境结算,以规避汇兑风险,降低财务成本。
中国人民银行宏观审慎管理局负责人介绍,2025年上半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35万亿元,同比增长14%,其中货物贸易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为6.4万亿元,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的比重为28%,收付金额和占比均处历史最好水平。
作为服务广东超半数外贸企业的银行,中行广东省分行数据显示,2025年1-8月该行办理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超万亿元,同比增长超30%,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支超60%。
贸易伙伴“去美元化”趋势渐显
人民币变得越来越好用
越来越多外国客商用人民币买中国制造,这绝非简单的交易选择调整,而是金融市场、全球货币格局演变与政策协同推进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金融基础看,离岸人民币在海外市场的“蓄水池”效应持续增强,为贸易结算提供了坚实支撑。目前,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金融资产超过10万亿元,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将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人民币债券、股票纳入全球主流资产交易指数。
以新加坡为例,其人民币存款规模从2020年的1340亿元升至2024年的2760亿元,短短四年实现翻倍,离岸人民币更充足。按全口径计算,人民币已稳居全球第三大支付货币,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同样位列第三,货币地位的提升让外国客商使用人民币结算时更便利。
从全球格局维度看,“美元霸权”的动摇与“去美元化”趋势的兴起,为人民币国际化浪潮创造契机。二战后长期主导全球的美元体系,近年因美国滥施关税、频繁动用金融制裁而动摇根基,不少国家开始寻求更安全的结算替代方案,降低因地缘政治风险被“切断”支付链路的可能。
东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去美元化”趋势明显:2024年东盟内部贸易中本币结算比例已超25%,较2019年不足10%的水平实现质的飞跃;与此同时,人民币在东盟的使用近年来展现出强劲增长态势,2024年中国与东盟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同比增长35%。
从政策层面看,这是中国推动制度型开放与各国政策协同的共同成果。东盟各国政府推动人民币使用,比如,印尼央行与中国人民银行已建立本币结算(LCS)框架,允许通过特许交叉货币做市商直接使用印尼盾与人民币进行双边交易,而无需依赖美元中介。
渣打银行新加坡及东盟行政总裁李福祐观察到:“人民币正逐渐成为东盟企业与中国供应链往来的结算货币。这背后的驱动因素包括中国—东盟贸易投资规模持续扩大、区域一体化倡议的推进以及金融基础设施的完善。中国企业‘走出去’,也进一步提升离岸人民币需求,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随着新能源和电动车等中资企业在东盟设厂,并在新加坡建立区域采购与财务中心,人民币计价交易需求进一步上升,帮助企业在合作过程中降低汇率风险、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如今,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已接入1729家参与者,覆盖全球六大洲共189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余家法人银行机构。小到广交会上一笔笔人民币结算的外贸订单,大到跨洲贸易的资金划转,人民币全球支付清算网络逐步完善,人民币变得越来越“好用”,为国际经贸注入更多稳定性与多元性。
采写:南方+记者 唐子湉 邵一弘 陈颖
摄影:南方+记者 钟志辉 张令
摄像:南方+记者 唐子湉
剪辑:南方+记者 徐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