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城同频传圣火,三地同心向未来

作者 许仪;李强 2025-11-02 23:10

“三地联动、四城同传”,11月2日上午,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在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举行。这是全运会历史上首次跨境火炬传递,也是全运会火炬首次在香港和澳门传递。炽烈绽放的火炬,见证着粤港澳大湾区从“硬联通”“软联通”走向“心联通”。

上午9时,火炬传递启动仪式在深圳市莲花山公园举行。随后,香港、澳门、广州、深圳4条线路的第1棒火炬点燃,4位首棒火炬手手持火炬起跑。

四簇火焰在粤港澳大湾区的四个核心城市传递、燃烧,勾勒出一幅“三地联动、四城同传”的生动画面。

同频

四城同步湾区节奏

这一刻,全运会火炬传递的历史被重新书写。告别传统的单线传递模式,港澳广深四座城市同步开始传递圣火,形成了历史首次“四重奏”。

与往届不同,本次火炬传递在组织形式上实现了“三地联动、四城同传”的创新。这一设计打破了传统火炬传递的形式,展现了大湾区城市的协同发展,全景式呈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湾区实践。

四城火炬传递共设火炬手200棒,每个城市跑动50棒,每棒跑动50至100米,除个人火炬手外,还安排了部分团体火炬手,团体火炬手由1名主火炬手和不超过6名助跑火炬手组成,展现相关领域或团队风采。四座城市各自奔跑,但步调统一。

传递方式上,采取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汽车、低空飞行器等进行火炬传递或串联路段,凸显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产业优势。广州站的无人驾驶车参与全运会的火种灯护送,顺利将其运送到点位;深圳站的0号火炬手“夸父”人形机器人精准接棒,稳步传递,这些都以极具创新性和未来感的尝试,展示科技与体育的深度融合。

而十五运会的圣火,更是“科技之光”与“体育之火”交相辉映的最好诠释。这束注定载入史册的“源火”,源自南海1522米深的海马冷泉口。科研人员通过远程操控“可燃冰原位采集分解及引燃装置”采集海底渗漏的甲烷气体,合成可燃冰后通过降压装置获得分解气体,利用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供电实现“燃烧室”内深海引燃,呈现引“天之光”燃“海之火”的“水火交融”奇观。

“四地同传”的背后,是粤港澳三地高效的制度协同。本次火炬传递参照跨境赛事的“无感通关”模式,组委会制定了专属保障方案,开展火炬及配套设备、火炬手和护跑手服装等的通关运输工作,实现了当天起运、当天到达。

这场跨越制度的精准协作,让四座城市的火炬在同一节奏下跃动。从物理空间的“硬联通”,到制度规则的“软衔接”,大湾区用一场火炬传递,诠释了“一国两制”的生机活力。

同辉

四城同写湾区故事

当圣火燃起,四座城市用四条精心设计的传递路线,讲述着同一个大湾区故事,每一条路线,都是一座城市的精粹缩影。

香港的火炬路线以香港特区政府总部为起点,串联起维多利亚港、启德体育园多个地标。全长约10公里的路线,展现香港国际盛事之都风采,彰显“全球金融中心”活力。

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霍震霆表示:“今天是作为体育人兴奋的一天!全运会交给我们香港合办,意义很大。”

澳门的传递,尽显中西文化交汇点的独特魅力。全长约2.6公里的传递路线在澳门半岛展开,从特区政府总部出发,终至世界文化遗产大三巴牌坊。

“真的很开心,能作为火炬手,参与到十五运会中。”澳门立法会副主席何润生说。拿着火炬在别具风情的澳门街头传递,虽然是很熟悉的场景,但今天再看,何润生却觉得分外美丽。

广州的传递,突出“千年商都”的城市特色,途经镇海楼、海心沙等点位,古老与现代在这条路线上对话,历史与未来在火炬光芒中交汇。

跳水奥运冠军杨景辉是广州站第一棒火炬手,他表示:“作为土生土长的广州跳水运动员,成为第一棒火炬手非常荣幸。”

深圳的传递,则彰显“开放之城”的创新气质。火炬传递总长45公里,其中跑动约5公里,空中传递约40公里,致敬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担任首棒火炬手,开启了这段融合改革、开放、创新精神的传递之旅。他说:“能够亲身参与这次火炬接力,将这份象征着开拓精神和民族梦想的火种传递下去,我倍感自豪!”

四条路线,四种风情,却讲述着同一个主题——开放、创新、包容的大湾区精神。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城的每一簇火焰都在述说这片热土的独特魅力。

同心

火种同聚共启新篇

火炬传递活动结束后,四个城市代表将火种送回广州。下午5时左右,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了简单融火仪式,以衔接十五运会开幕式场内火炬传递和主火炬点火。

这一刻,物理意义上的火焰合而为一,精神层面的火焰开始燎原。四簇火种汇聚成一朵更加炽热的火焰,照亮着大湾区互联互通的未来之路。

“三地共同举办意义重大。四个城市一起开展火炬传递,合作协调方面非常顺利,证明我们有能力,可以一起协作很多大型项目。”香港特区政府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全国运动会统筹办公室主任杨德强表示。

大湾区首次联合承办全运会的实践意义,远不止于此。从同心礼花的会徽设计,到“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规三地”的创新实践;从火炬传递的跨境协调,到赛事场馆的资源共享;从运动员的联合培养,到观赛服务的标准衔接,每一步都是“软联通”的突破。

这场火炬传递,是十五运会开幕前最重要的活动之一。随之而来的赛事组织、服务保障,将进一步检验大湾区跨制度协作的深度与效能。7天后,凝聚着四城光热的主火炬塔将在开幕式上燃起,开启这场精彩纷呈体育盛宴。

十五运会将证明,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不仅是地理空间的相连,更是精神力量的汇聚。在圣火的映照下,三地正以体育为桥,向着更紧密的协同未来阔步前行。

南方+记者 许仪 李强

编辑 钟烜新 周煦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