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有你”——2025年广东省优秀环保公益项目展(第5期)

广东生态环境 2025-08-06 14:24

自2015年起,广东连续十一年开展优秀环保公益项目培育行动。今年,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指导各地开展一系列兼具创新性与实践性的环保公益项目,这些项目通过环保科普课堂、创意环保秀等多元化形式,将环保理念融入公众生活,有效带动企业、学校、社区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为广东省构建全民参与的生态治理新格局注入了新动力。

走进雅荷塘小学

一“碳”究竟

近日,“环保有你”2025年广东省优秀环保公益项目团队(碳惠迎全运·绿意满羊城)走进广州市越秀区雅荷塘小学仓边校区,由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的老师给约80名四年级小学生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一 “碳” 究竟》科普实践讲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在学习与实践环节,老师为大家带来低碳知识科普课堂。随后,老师还通过图片、视频、游戏、问答互动等多种有趣的方式讲授碳循环、全球气候变化、碳排放量、绿色低碳行为、碳普惠机制和十五运碳减排等知识,让同学们在轻松氛围中通过思维碰撞加深对低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将所学知识转化为推动绿色生活的行动自觉。

最后,在现场老师的指导下,每位同学都绘画了一幅碳足迹小树日记,在树枝上写出低碳行为,在动手实践中理解“低碳”的具体含义,使低碳环保意识真正内化为他们的行为习惯,进而通过“小手拉大手”影响更多家庭成员参与绿色生活。

惠州核电“惠众核谐‘核美’志愿服务队”

青少年科普讲解员培训

日前,惠州核电“惠众核谐‘核美’志愿服务队”青少年科普讲解员培训活动启动。惠东县黄埠中学的同学们化身“核电小达人”,在太平岭核电基地开启了一场为期两天的集知识、趣味与成长于一体的科普研学暨小小讲解员培训之旅。

在第一天的活动中,同学们先亮出自创的讲解脚本和模拟演示,老师们化身“金牌导师”,手把手抠细节。随后,《太平岭核电科普馆讲解稿》里的“硬核知识点”被一一拆解,老师们用通俗的比喻把复杂的原理讲成小故事,让同学们秒懂“人民核电为人民”的发展理念。

第二天,培训现场转移到太平岭核电科普馆。在模拟讲解环节,同学们站在真实展柜前,按照所学知识认真地介绍“大国重器”,还机灵地模拟回答观众提问。据了解,下一步同学们还将通过线上打卡练技能、线下考核验成果,过五关斩六将后,就能正式在太平岭核电科普馆“上岗”啦!未来,他们将作为志愿讲解员,在研学活动中把清洁能源知识讲给更多人听,让“华龙一号”的科技魅力和环保价值走进千家万户。

“博”采“忠”长绿美突击队

助力“百千万工程”开新局

近日,暨南大学忠信笃敬科创领航菁英班与绿色青年志愿者服务队联合组建的“博”采“忠”长绿美突击队(以下简称突击队)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湖镇镇,开启科技赋能乡村振兴实践。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突击队抵达湖镇镇与镇政府及相关单位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双方重点聚焦水质检测、茶产业壮大等核心诉求,对本次行动的具体任务与服务内容展开深度交流,为后续工作的高效推进筑牢坚实根基。

在专任教师和实验师的专业指导下,突击队采样组精准定位显岗水库、石芽坝山茶种植区等关键点位,系统采集了水体、土壤及茶叶样本。这些样本将带回暨南大学环境与气候学院实验中心进行精密检测与深度分析。本次采样旨在科学构建湖镇镇“水源-土壤-作物”多介质关系链,并基于权威检测数据,为当地茶叶种植提供精准施策建议,赋能产业提质增效,进而打造差异化品牌优势。

与此同时,由组织员及实验师带队的调研组,深入石芽坝山茶合作社开展问卷调研,并与村民、农户及基层干部深度访谈,全面梳理当地生态环境情况、产业发展现状以及科技赋能需求,为科学擘画湖镇镇“绿美生态”蓝图提供依据。

此外,突击队还开展了“科技+红色”双轨研学,首站来到航天育种基地,近距离观摩太空诱变育种成果,深入学习航天科技赋能现代农业的融合创新之道;随后前往湖镇镇红色教育基地——新作塘村,在村委的带领下,感悟这座村落的新貌,追溯其发展历程与客家六百年筚路蓝缕的迁徙史诗。此次研学,成功串联客家历史与航天农业前沿成果,实现了科技创新精神与红色文化传承的知行互鉴与深度交融。

湿地初印象

汕尾青少年湿地科考奇妙之旅

7月26日-29日,由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指导,共青团汕尾市城区委员会、汕尾市城区给力义工协会联合主办的“湿地初印象:汕尾青少年湿地科考奇妙之旅”第一期活动顺利开展。活动以“湿地生态认知与环保意识培养”为核心,通过专业讲座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方式向青少年们传递湿地保护的关键价值,解码“地球之肾”的生态智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70多名青少年从奎山公园的“历奇闯关”活动启程,首先通过七大关卡练习默契与环保知识;随后挺进高螺湿地,AI识红树、量水质;登大德妈祖山,海风与汗水让“坚持”二字可触可感;走进红海湾烈士陵园献花鞠躬,听黄旭华院士隐姓埋名30载的故事;在汕尾市博物馆盖印非遗纹样、VR体验出海捕鱼,感受古今科技对话;再到长沙炮台化身“水质侦探”,测得PH、溶氧等一手数据,把“保护湿地”写进实验报告;最后,同学们用黏土捏出“芦苇笔筒”“潮汐时钟”,写下“把湿地带回家”的青春誓言。

四天的足迹串起自然、历史与科学,完成从好奇到行动、从知识到情怀的跃迁。湿地潮声暂别,但少年心中那粒守护种子,已在悄悄发芽。

来源/广东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中心

整理/广东生态环境微信编辑小组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