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染秋色,奋斗正当时。近日,记者从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获悉,8月份以来,环北广东工程全体建设者铆足干劲,乘势而上,完成多个施工节点建设,以实干实绩谱写秋日奋斗者之歌。
施工D1标15#—14#顶管段顺利始发。
施工D1标15#—14#顶管段顺利始发。
8月22日,环北广东工程施工D1标15#—14#顶管施工在湛江廉江市石城镇沙坡顺利始发。15#—14#下穿茂湛高速,穿越长度207米,15#始发井深12.27米,14#接收井深14.97米,穿越地质为泥质中粗砂、泥质中细砂层,管线整体走向与原湛江引调水管道走向平行,且两条饮水管道中心间距约为37~45米。面对复杂环境、地质以及原有管线保护等挑战,项目施工团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理念,压实各层级管理人员安全生产责任,构建穿透式安全管理体系,统筹推进工艺流程标准化、重大风险源排查治理,持续做好汛期施工安全管控。在质量管理方面,项目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为目标,严控“人、机、料、法、环”,积极推进顶进核验试验、工艺方案优化、团队技术攻关等工作,在顶管始发、掘进、贯通等各个环节实施动态监测管理。在水环保管理方面,项目积极做好地下管线、沿线构筑物保护措施,实时监测顶进作业各项数据,建立地表沉降标准,加强施工技术培训和交底,分析预测风险源,灵活制定、细化落实弃渣、泥浆、排水等环境管控措施。截至目前,施工D1标四台顶管机全力运转,已累计完成顶进1453米。
施工D3标3#-4#顶管井成功始发。
施工D3标3#-4#顶管井成功始发。
8月13日上午,环北广东工程施工D3标3#顶管井在湛江雷州市南兴镇铺仔岭正式启动顶进作业。3#顶管井作为本次顶管作业的起点,地面高程54.3米,净空直径11米,壁厚800毫米。为确保施工安全及有效止水,井体采用Φ600毫米搅拌桩支护,始发洞口区域特别采用搅拌桩结合旋喷桩进行加固止水,井底已浇筑封底混凝土。工程选用先进的NSPD2600泥水平衡顶管机。该设备已于今年7月通过出厂验收,其壳体直径3160毫米,长度5300毫米,完全适配3#井施工需求,能有效控制施工对地层的扰动。由于顶管井将穿越207国道,为了确保207国道不受施工影响。项目团队制定了严密的沉降监测方案:在公路两侧、距顶管中心轴线22米处,共布设6个监测点,并已在施工前精确测量初始值。施工期间(沉井下移及顶管顶进),将依据不同阶段加密监测频次,实时分析反馈数据。一旦监测值接近设计报警阈值,将立即上报并启动应急预案,确保地表变形严格受控,全力保障国道通行安全与路面稳定。
全线首台智能化衬砌钢模台车顺利完成验收。
全线首台智能化衬砌钢模台车顺利完成验收。
2025年8月20日,环北广东工程全线首台智能化衬砌钢模台车--施工B3标高田隧洞小里程智能台车在茂名高州市荷塘镇存心村顺利完成验收。智能台车集成智能振捣管理系统、智能防空洞预警系统、智能自动布料管理系统、智能灌注监控系统、智能云平台等9大智能模块,实现了自动振捣、布料,对浇筑方量、饱满度进行实时监测反馈,大大减少人为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干扰。同时浇筑数据同步上传至智能衬砌平台,实现衬砌施工与监管的可视化、一体化及智能化,从而显著提升衬砌施工的质量和效率。本次智能台车的顺利验收将大幅提高隧洞衬砌施工的效率和施工质量的稳定性,为打造新时代民生精品水利工程注入了强大的科技动力。
施工B1标塘头隧洞提前25天顺利完成衬砌施工。
施工B1标塘头隧洞提前25天顺利完成衬砌施工。
8月24日,环北广东工程首条主干线隧洞——塘头隧洞在高州市大井镇塘头村顺利完成衬砌混凝土施工。施工B1标引水主洞全长为16.65公里,其中塘头隧洞全长1140米,采用钻爆法施工。塘头隧洞作为全线首条贯通输水主隧洞,于2024年6月10日正式启动衬砌混凝土浇筑。为保证衬砌施工顺利进行,项目部制定了严格的施工计划,同时联合多家单位成立“塘头隧洞衬砌质量提升党员先锋队”,多次邀请外部专家进行专题研究,严格把控材料质量,推动技术创新,采取专人盯仓的方式,对混凝土的浇筑质量进行严格跟踪把控,重点控制混凝土塌落度、和易性、施工振捣和养护环节,紧抓工序衔接,较原定节点工期提前25天完成衬砌施工,为环北广东工程建设按下加速键。
施工A3标山河隧洞贯通。
施工A3标山河隧洞贯通。
8月26日,环北广东工程云浮分干线山河隧洞实现全线贯通。山河隧洞位于罗定市附城街道山柏村和八亩村之间,是云浮分干线的“咽喉”。隧洞全长1297米,采用钻爆法施工,地质条件复杂,Ⅳ、Ⅴ类围岩占比超60%、岩层破碎,施工过程中频繁面临涌水、坍塌等风险,对建设团队的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构成了严峻挑战。
面对重重困难,建设单位联合设计、施工、监理等各方参建单位精心谋划、科学组织,施工过程中始终秉持“短进尺、强支护、勤监测”原则,合理规划施工工序,动态优化爆破与支护方案,为隧洞的顺利贯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南方+记者 刘稳 通讯员 刘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