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书|钢铁柔情:周保中战火中的革命家书

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  2025-08-20 17:29

1940年,王一知紧握着一封辗转送达的信笺——那是与之并肩战斗在抗联烽火岁月里近三个月未见的丈夫周保中,在勃宝行营写下的滚烫文字:

“无论处境如何变转,我对于你的想念是不易抑止的......时代的巨变,这样的汹涌,伟大的中华民族解放战争是又如何的光荣。而中国共产党和每一个共产党员,在这样时代巨变和革命潮头又是如何的光荣,共负担起如何伟大的历史任务......我想,你不会放松一刻千金的光阴,为中国全部革命事业而加紧您的学习,加强您的劳动和健康。我想,您绝不会使您底(的革命情感与兴致流入一般生活的起伏状态。我想,您是一定能够以最大努力来理解工人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基本......希望您有系统的(地步步踏实的(地向前勇往迈进。这是革命事业所希望于您的呢。 我们这边同志斗争情绪很好,许多同志也常在怀念着您呢。祝您努力和健康!!

周保中

一九四〇年六月三日于勃宝行营”

周保中

周保中

这封写于85年前的家书,字里行间表达了时任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兼政委的周保中对爱妻也是战友王一知的思念之情,在生活上关心她,从政治思想、工作和学习等方面勉励她,让我们真切感受抗联将士在战争年代的烽火恋情——把恋情与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

周保中提笔给远赴苏联学习的妻子写信。信中既有对爱妻的深切思念,更燃烧着革命者的炽热信念。他敏锐剖析世界大战的“丑恶”,盛赞中华民族在强敌面前的坚韧:“日贼已成强弩之末,我们民族解放战争获取最后胜利的前途已经日益显明呢!”笔锋一转,他对妻子提出革命者的要求:“您必能完成您的学习任务,充分准备您最近将来的革命斗争!”他叮嘱妻子不仅要精进无线电技术,更要“提高革命文艺和政治知识”。

这封家书穿越重重封锁线,最终抵达王一知手中时,她已学成归国投入新的革命斗争工作。1940年11月6日,她给周保中写下回信。这对革命伴侣的书信交织着双重旋律:一边是“大路(陆)气候着实寒冷异常了,全队服装解决否甚为挂念”的细腻关怀;一边是分析国际形势对战局的影响,通报国内抗战有了更好的条件。战火中的家书,成为他们交换革命理想与战斗经验的特殊纽带。

周保中的家书之所以字字千钧,源于他十四年浴血东北抗日战场的厚重底色。这位令日寇闻风丧胆的“铁血将军”,有着关云长般的钢铁意志。

周保中所写的抗联日记

周保中所写的抗联日记

1932年宁安之战,他亲率敢死队冲锋时腿部中弹。面对无麻药、无器械的战地手术,他命令战士:“怎么做?用刀挖,用钳子夹,有什么难的!我受得了,你们快动手。”当弹头从腿骨间取出,他竟幽默地说:“你们看,没有医生,没有麻药,没有器械,不是照样做了手术......”另一次激战中,他的肠子被打出,他塞回腹腔用绷带紧紧缠住,继续指挥部队冲锋。战士们传颂:“刮骨取弹真英雄,胜过昔日关云长!”

正是这样的钢铁意志,支撑他在与党中央失联的漫长岁月里,始终高举抗联旗帜。他亲笔起草《政治备忘录》《组织备忘录》《行为备忘录》,要求将士贴身携带。当1945年从收音机里听到毛泽东主席《论联合政府》的报告时,他感到欢欣鼓舞,并将其作为抗联全体指战员政治教育的基本教材。

经过八十五年风雨洗礼,这封珍藏的家书的纸页已泛黄卷曲。然而,那力透纸背的墨迹,依然激荡着穿越时空的力量——那是革命者对伴侣的深情告白:“我想,您绝不会使您底(的)革命情感与兴致流入一般生活的起伏状态”,更是共产党人对信仰的铮铮誓言。

当和平年代的我们重读这封战地情书,触摸的不仅是一段烽火恋情,更是一个民族在最黑暗岁月里的精神脊梁。周保中与王一知用生命书写的答案,早已化作照亮复兴征程的星辰:真正的爱情从不为战火减色,至坚的信仰永不被黑夜吞没。

周保中(1902-1964),原名奚李元,云南大理人,白族。 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学校,早年参加过护法战争和北伐战争。192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历任中共满洲省委军委书记、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兼政委、中共吉东省委书记、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旅长、中共东北委员会书记等职,是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创始人和东北领导者之一。 1955年被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64年2月22日在北京病逝。

(图片由东北烈士纪念馆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