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佛跨城通勤日均约37.5万人,一半和佛山这四个镇街有关

作者 陈雪婷;蒋晓敏 2025-08-08 21:07

最新发布的《粤港澳大湾区视角下广州都市圈通勤空间报告2024》显示,广州与佛山日均出行189.6万人次,跨城通勤人口约37.5万人。这一数据较2019年增长12.9%,占广州与周边城市跨城通勤人数总量的61.5%,稳居湾区城市通勤联系前列。

值得注意的是,佛山南海大沥镇、里水镇、桂城街道及顺德大良街道四个镇街,贡献了超50%广佛通勤流量。这一系列数据强有力地印证了广佛同城化正从“双城记”加速迈向“一座城”的深度融合新阶段。

这份由广州市交通规划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省可持续交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联合百度地图慧眼、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共同编制的《报告》,基于2024年度百度位置、手机信令等时空大数据,从大湾区通勤、广州跨城通勤、市域内部通勤三个维度展开分析,对比2019年与2024年数据变化,深入分析了大湾区职住关系、通勤规律以及演变趋势。

湾区九市跨城通勤联系。

湾区九市跨城通勤联系。

湾区通勤流量担当:

广佛肇居首,广佛联系最紧

《报告》数据勾勒出湾区通勤版图:2024年,湾区九市间(不含港澳)日均出行721万人次,跨城通勤人口约129万人。其中,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片区构成跨城通勤密集区,占比约为4:4:2,跨城通勤人口分别为41.8万人、40.7万人和17.9万人。

大湾区三大都市圈跨城通勤人口分布。

大湾区三大都市圈跨城通勤人口分布。

聚焦广州,其与周边城市(珠三角8市+清远、韶关)的日均出行量为350万人次,跨城通勤人口约61万人,相比2019年增长5.7%。

广佛联系在此网络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广佛日均出行189.6万人次,占广州与周边城市总量的53.4%;广佛跨城通勤人口约37.5万人,占广州与周边城市跨城通勤总量的比例超过60%;广佛跨城通勤不仅基数庞大,增长也最为迅猛,相比2019年增幅达12.9%;广州与佛山跨城通勤人口的流入流出比在2.5以上。

广州与周边城市跨城通勤联系。

广州与周边城市跨城通勤联系。

通勤结构差异进一步凸显广佛融合深度:广佛间以高频次的“日通勤”为主流,而珠海、江门、肇庆等非紧邻广州的城市则以“周通勤”为主(占比超80%)。这深刻反映出广佛两地交通网络对高频通勤需求的强大支撑能力。佛山凭借显著的居住成本优势和强大的产业承载力,已成为吸纳广州就业人口的重要腹地,广佛同城一体化进程正加速推进。

广佛加速全域融合:

交通先行,产业协

作为全国同城化发展的先行者,广佛融合拥有深厚的历史积淀。2000年以来,广佛两市先后在城市战略规划中提出“广佛同城”的目标,经过十余年实践,双方在产业联动、就业生活、城市空间布局等方面已呈现出高度一体化发展态势。

2025年初发布的《国务院关于<佛山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的批复》再次强调,要积极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纵深推进广佛同城化。

交通基础设施的持续升级是广佛融合的基石。路桥方面,已开通34条路(桥);地铁方面,广佛线等3条地铁线路开通。其中,地铁广佛线一期首通段在2010年开通,成为全国首条跨市地铁;城际方面,有广佛环线、广珠城际联通两市;跨市公交方面,已开通96条广佛跨市公交线路,广佛“半小时生活圈”已基本实现。重大交通枢纽方面,广州新机场选址佛山高明,与白云国际机场形成有效联动;港口联运方面,目前佛山市北滘港、勒流港等6个港口码头与广州港南沙港区开通“湾区一港通”模式。

1月25日上午,广佛大桥系统工程(一期)主线正式开通。廖明璨 摄

1月25日上午,广佛大桥系统工程(一期)主线正式开通。廖明璨 摄

值得一提的是,广湛高铁起于广州经佛山向西联通湛江,佛山西站被纳入广州“五主四辅”客运枢纽格局。届时,从佛山禅城到广州越秀,高铁通勤时间缩短至15分钟左右。广佛两座城市中心从“一小时经济圈”迈向“10分钟生活圈”,广佛同城化水平将迈入新的阶段,广佛同城也将激发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产业与科技协同则为融合提供内生动力。“广州服务+佛山制造”协同效应凸显——位于佛山的广东千灯湖金融高新区承接广州金融服务外溢;在制造业协同方面,广佛携手打造国家级智能装备集群、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产学研方面,广州大批高等院校与佛山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实体研究机构。

同城化前沿实践:

四大桥头堡镇街探路

在广佛跨城通勤人口版图中,广州与佛山大沥镇、里水镇、桂城街道、大良街道通勤人数占广佛通勤人数超50%。其中,广州市石围塘街道、金沙街道和佛山市大沥镇、广州市大岗镇和佛山市大良街道的跨城通勤均超3000人。

作为广佛同城先行区,大沥镇拥有25公里广佛交界线,并将“广佛湾”建设列为双核发展引擎之一。2025年初广佛大桥的通车,其空间融合优势进一步释放。

里水镇,新市民占比超60%,金峰洲社区“广佛候鸟”占比高达90%。里水多次在广佛交界举办跨地域民俗文化巡演,构建“人文共同体”,并加速广佛西环、有轨电车、碧江大桥、沉香大桥建设,不断缩短与广州的心理、空间距离。

广佛地铁首通段于2010年11月3日通车。 戴嘉信 摄

广佛地铁首通段于2010年11月3日通车。 戴嘉信 摄

桂城也是南海轨道交通密度较高的区域,广佛线的开通成功实现从广州西塱站到桂城的金融高新区站仅需15分钟,催生众多“广佛候鸟”在此安家置业。此外,南海有轨电车1号线换乘佛山2号线后,2站可达广州南站。

南海区也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强化大湾区新格局意识,深度参与新阶段湾区建设,主动拥抱环珠江口“黄金内湾”,加强与广州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巩固广佛同城南海先行优势。

视线南移,作为顺德区的大良街道,其发达的交通网络同样为广佛通勤提供了坚实支撑。自驾方面,由多条高速公路组成的路网十分便捷,能实现1小时直达珠江新城、琶洲等广州核心商务区。轨道交通方面,佛山地铁3号线在大良辖区设有7个站点,可与广州地铁7号线等实现接驳换乘,让居民能快速抵达广州多个区域。

广州市南沙区大岗镇和佛山市大良街道的跨城通勤人数超3000人,主要得益于两地地理位置相近、交通便利以及产业互补等因素。大良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的汽配产业基地之一,其五沙社区与大岗镇仅一桥之隔,两地直线距离约15公里,驾车车程在30分钟内可达,这样的地理条件催生出大量的跨城就业、生活需求。

然而,五沙大桥的拥堵问题是影响两地通勤效率的一大痛点。由于周边五沙工业园区企业众多,每天早晚高峰时段,大量往返于两地的车辆在此汇集,导致桥面交通压力剧增。

不过,这一问题将得到改善。根据计划,顺德将推进广佛都市圈顺番公路改造工程,该工程包含桂畔水闸桥扩建、五沙西互通(含五沙大桥扩建)等内容,项目建成后,两地跨城通勤将更加高效。

此外,今年年初,顺德提出加快佛山地铁11号线进程,争取广州地铁26号线顺德段纳入近期建设规划,以加强市域连接。根据规划,广州地铁26号线将实现南沙榄核直连顺德学院站,届时大良与南沙大岗的通勤将更加便捷高效。

目前,广佛两市也正积极编制《广佛全域同城化发展“十五五”规划》,广泛凝聚共识,未来双方在产业、交通、医疗、文旅、体育等领域的合作将持续深化,推动同城化迈向更高水平。

采写:南方+记者 陈雪婷 蒋晓敏


编辑 梁彩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