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成效如何?这组数据揭示了变化

作者 黄应来;唐亚冰 2025-09-09 19:55

县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作为广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旨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国家税务总局广东省税务局提供的税务数据显示,“百千万工程”实施两年多来,广东县域经济呈现出四方面亮点。

一是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24年广东57个县(市)地区生产总值共1.8万亿元,自2022年以来年均增长4.9%。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增值税发票开票规模年均增长3.6%,其中与农产品强关联的制造业细分行业表现尤为抢眼,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制造等行业的销售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9.8和7.1个百分点;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开票销售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41.8%提升至2024年的46.2%。现代农业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涉农销售收入年均增长83.8%,显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二是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2—2024年间,全省县域实现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6%,高于全省年均增长水平(0.1%)约3.5个百分点。其中,粤东粤西粤北的县域开票销售收入年均增长3.8%,高于珠三角地区0.4个百分点。深圳对河源、东莞对韶关等地区的采购金额增长显著,省内对口帮扶政策效应逐步显现。个人所得税工资薪金申报数据显示,县域经营主体从业人数稳步增长,粤东粤西粤北年均增长率达到3.3%,高于珠三角地区的3.2%。

三是开拓外省市场能力快速提升。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2—2024年,县域经营主体对省外的开票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6.3%,高于广东省整体增速10.1个百分点,跨省贸易在县域总销售金额的比重由14.2%提高至17.9%。分地区看,县域经营主体对京津冀、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销售金额分别年均增长15.8%、10.6%,对东北、西部、中部地区分别年均增长156.1%、17.7%、8.0%,与京津冀、东北地区市场之间的贸易往来更趋紧密,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5.8%和156.1%。

四是公共服务共享水平稳步提高。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2022—2024年,县域养老、医疗、教育等行业的开票销售收入年均增长9.3%,逐步缩小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社保登记数据显示,县域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稳步提升,从2022年的10.9%提升至2024年的11.2%。纳税申报数据显示,2022—2024年,广东加速推进县域数字基建全覆盖,县域电信网络业务版图不断拓展,广电网络等企业在县域的营业收入年均增长 18.6%,远超全省平均水平。

广东省税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税务部门将充分发挥税务职能作用,精准落实支持先进制造、现代农业、绿色低碳等税费优惠政策,支持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为更好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南方+记者 黄应来 唐亚冰

通讯员 岳瑞轩

编辑 余佩 张茵
校对 叶枫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