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平鸽都回家了吗?它们不仅自带多重导航,还有这项“技能”

广东科普 2025-09-05 19:43

9月3日的阅兵大家都看了吧,

在阅兵仪式的最后,

8万只气球与和平鸽同时被放飞,

场面相当壮观,

令人心潮澎湃。

这些看似普通的鸽子,

其实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信鸽,

它们不仅承载着和平的象征意义,

更有着惊人的导航能力,

仪式结束后,

绝大多数鸽子

都能准确找到回家的路,

它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放飞的和平鸽是信鸽

在国家重大节日和纪念活动中,放飞和平鸽已经成为惯例。放飞的“和平鸽”,其实是品种优良的信鸽。信鸽是经过人类长期驯化的鸽子品种,因其卓越的归巢能力而被广泛用于比赛和观赏等领域。

图源:央视新闻

图源:央视新闻

北京市信鸽协会秘书长孙鹏介绍,本次阅兵仪式上的8万只鸽子,是从超60万只彩鸽中选拔出来的,全部来自北京市10个区的3000多名鸽友。选拔出的鸽子要求身体健康、体质强健,没有疾病,能适应长途飞行和归巢任务。

事实上,能参与放飞活动的信鸽,往往资历丰富,它们不仅参与过多次国家重大活动,许多鸽子还曾在区级、市级等鸽赛上获过奖,有的甚至还是冠军。

孙鹏透露,征集信鸽时收的主要是成鸽,即两岁以上的信鸽,也都是参加过重大比赛活动的信鸽。它们中有的还可以参加比赛,但大部分都退役做了种鸽。

信鸽自带“多重导航系统”

鸽子是人类最早驯化的鸟类之一,它们有着强大的识途回家本领,我们在许多古装影视剧中,都见过“飞鸽传书”的桥段。那么,信鸽为何能找到自己的家呢?

首先是信鸽天生具备极强的归巢能力,将信鸽带到离巢1000公里左右的任何地方,它都能凭本事准确定位自己的老窝,然后飞奔回去。血统和自身体质都不错的,归巢范围甚至能达到3000公里。

除了刻在基因里的“恋家情结”,信鸽能跨越千里准确返回家中,也是多种生理机制与环境适应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它本身就自带“多重导航系统”:

@地磁感应

地球磁场并不是均匀分布的,其强度和倾角在不同地区存在着细微的差异。信鸽能够敏锐地感知这些差异,从而精准定位自己与巢穴的相对位置。

北京市体育总会副秘书长侯鹏程介绍,为了更好地调动鸽子积极性,阅兵活动当天凌晨就安排鸽子提前入场,方便鸽子通过磁场定位提前辨别出笼后归家方向。

@太阳定位

信鸽具备通过太阳的位置和移动轨迹来判断方向的能力,并据此调整飞行路径。并且,信鸽还能感知到人眼看不见的偏振光,即使太阳被云层遮挡,仍能判断太阳方位,从而保持正确的飞行方向。

@视觉线索

信鸽还会利用周围环境的特征,如山脉、河流和建筑物等,作为定位的参考点,这与人们通过道路的特殊标志记住路线的原理类似。

后天训练,强化“家”的记忆

放飞的信鸽95%以上都可以自行归家,不过,也不排除少数鸽子会因为迷路、天气等原因,飞丢了,找不到家。

除了信鸽先天的个体差异,要想飞行不迷路,后天的训练也同样重要,训练核心就是强化“家”的记忆。

当雏鸽完成了向幼鸽的过渡,开始独立生活的时候,进行幼鸽飞行训练的最佳时机来到了。训练通常从短距离开始,而后逐渐增加飞行距离,使鸽子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条件。合理的训练能够让鸽子在极长的距离内准确找到回家的路。

孙鹏介绍,鸽子平常的训练主要有两种,一种叫“家飞”,另一种叫“训放”。

所谓“家飞”,就是在家里把信鸽放出去,鸽子会在家的上空附近盘旋、飞翔,不久后便飞回家里。家飞训练也叫续棚,或叫环舍飞行,是一种巩固性的训练,同时也是增强体质保证健康的需要。

而“训放”,是将鸽子送往离家里有一定距离的地方,让它们飞回家,距离由近及远,从10公里开始尝试,逐步增加到50公里、100公里、200公里、300公里、400公里甚至更远。

遇到迷路的“咕咕队”怎么办

在“九三阅兵”之后,有些网友就在自己的家门口遇到了迷路的鸽子,还有些在草丛里发现了飞累了的鸽子,甚至还有好心的网友从河里救起来了信鸽。这些鸽子都带着脚环,很有可能就是参加“九三阅兵”放飞仪式的信鸽。

假如你在家里的阳台窗台上遇到了这样的鸽子,千万不要试着去抓它们,以免造成应激或伤害。可以先观察鸽子是否有明显外伤或异常,若鸽子健康且未受惊,可能是暂时休息,无需强行干预。

若鸽子不抗拒,可提供清水和少量谷物(如玉米、小米、绿豆),帮助它恢复体力,等它们吃饱喝足休息好了,自己再飞回家。

假如鸽子长时间未离开或状态不佳,可以联系当地信鸽协会、动物保护组织或拨打12345热线,他们会协助联系主人或安排救助。

还有就是,可别将它们私自据为己有,信鸽通常有主人,而且可能有重要的比赛或育种任务,在它休息充足后,应该让它继续旅程。

祝愿立大功的“咕咕队”,

都能顺利回家。

图片已获授权,转载请勿使用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