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至26日期间,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二楼连廊将化身“空中艺术长廊”,30余位来自粤港澳大湾区青年艺术家们带来近80件作品,以多元艺术语言,全方位诠释艺术无界、融合共生的理念。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下称“文博会”)期间。以“青年汇聚 创造无界”为主题的“无界·粤港澳青年艺术作品展”将同期亮相。
本次展览是“无界·粤港澳青年艺术作品展”的首站,展览设置“潮生”“共生”“新生”“云生”四大单元,涵盖数字艺术、雕塑、装置、影像等跨媒介作品,展现大湾区文化共融与创新活力。
科技赋能,解锁艺术创新密码
2023—2024年文博会和文化强国高峰论坛期间,宝安区就连续两年举办“无界——深港澳青年艺术大展”。这一展览凭借独特的定位和丰富的艺术内容,成为文博会期间唯一的专业级户外艺术大展,为粤港澳三地青年艺术人才搭建起了交流的桥梁。
今年,宝安持续发力,继续以“无界”为纽带推动文化交流。宝安区联合紫荆文化集团旗下的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将“无界”品牌全面升级,打造了以“大赛”引领的常态化艺术交流机制——“无界——粤港澳青年艺术大赛”。大赛影响力广泛,吸引了全国80余所高校积极参与,上千名青年艺术家踊跃提交作品,共收到672件涵盖架上艺术、装置艺术、文创衍生、数字艺术与AIGC等多元形式的作品。
在本次展览中,科技赋能艺术创新成为最大亮点之一。数字艺术与AIGC作品以先锋之姿诠释“无界”主题,涵盖AI生成、交互装置等前沿艺术形式:
例如,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的深圳本土艺术家何思琦创作的AIGC作品《水韵伞影》,巧妙融合舞蹈表演和互动设计,将深圳客家文化与现代科技完美结合。观众不仅能欣赏到美轮美奂的数字艺术画面,还能通过互动装置亲身参与,沉浸式感受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
中国传媒大学光环境艺术装置组创作的《港珠澳大桥光环境艺术装置》同样令人眼前一亮。该作品以港珠澳大桥为灵感源泉,借助光环境艺术和先进科技手段,生动展现了大湾区的科技成就与艺术之美,为观众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震撼。
青年共创,构筑艺术生态新貌
展览的“潮生”“共生”“新生”“云生”四大单元,从不同角度深刻解读了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之间的紧密联系。“潮生”单元聚焦大湾区文化生态的灵感碰撞,青年艺术家们通过作品表达对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入思考;“共生”单元深入探索传统与现代、科技与人文的深层联结,彰显大湾区文化的多元融合特色;“新生”单元以个体叙事的方式,展现大湾区青年的身份认同与精神世界,反映当代青年独特的视角和情感;“云生”单元借助数字艺术与AIGC技术,拓展未来艺术的边界,为观众呈现充满无限想象力的艺术世界。
“共创”理念贯穿展览全程,现场设置了丰富多样的互动体验环节,让观众从被动的旁观者转变为艺术创作的积极参与者。观众涂鸦共创区域全天开放,无论年龄大小、职业差异,大家都能在这里尽情释放创意,与艺术家们共同创作。舞蹈与版画跨界表演更是为展览增添别样风采,舞蹈演员用灵动的舞姿诠释铜版画作的内涵,将静态的艺术转化为动态的表演,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
本次展览作为巡回展首站,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后,计划于6-8月赴香港、澳门等大湾区城市的地标建筑进行巡展,以艺术为纽带,加强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展览由中共深圳市委宣传部指导,深圳市前海管理局、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宣传部主办,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承办。
撰文:王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