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江潮|侨乡铸魂,催人奋进!开平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亮点纷呈

作者 申红洲 2025-05-12 23:10

5月12日,开平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总结回顾2024年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研究部署2025年工作。

在“2024”的时间坐标里,开平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紧扣时代脉搏,镌刻下一串串闪亮的奋斗足迹。

这一年,开平高举伟大旗帜,持续深化“碉楼下的党课”品牌项目建设,普及推广“碉楼下的艺术党课”,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一年,开平聚焦中心大局,用心用情用智讲好高质量发展故事,主题宣传浓墨重彩,重大报道出新出圈;

这一年,开平以人民为中心,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化活动直达基层,文明新风向上向善;

回首2024年,在开平市委的坚强领导和江门市委宣传部的大力指导下,开平市委宣传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守正创新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取得新突破新进步。

高擎思想旗帜 理论武装凝心铸魂

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跟进一步。过去一年,开平持续创新方式方法,突出本地特色,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在党的创新理论学用贯通上争先示范。

理论学习强化深化。在市委示范带动下,以研讨为主要形式组织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20次,示范带动全市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超700场次。全市党委(党组)必学主题完成率达100%。

同时,开平全市党员干部、师生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不断增强。

2024年开平市“碉楼下的党课”微宣讲比赛。受访者供图

2024年开平市“碉楼下的党课”微宣讲比赛。受访者供图

理论宣讲入脑入心。开平深挖侨乡红色资源,依托世界文化遗产碉楼这一独特文化地标,持续深化拓展“碉楼下的党课”国字号理论品牌。举办“碉楼下的党课”微宣讲大赛,吸引越来越多乡亲志士加入宣讲队伍中。全年开展主题宣讲1000多场次,《碉楼下的党课》宣讲案例成功入选《广东省宣讲工作优秀案例汇编》。

壮大主流舆论 时代强音激昂强劲

“我感觉这里随便拍都好看!”“这个地方好像可以拍电影!”“很出片!”去年端午节期间,美食达人老王(中文名王立轩,原名艾哈迈德·贾巴尔)一条关于开平赤坎华侨古镇的视频引起大量关注,视频中他对开平的好风景、好人文赞叹不已。

不仅有老王,去年端午节期间,来自美国、法国、英国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28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和6家涉侨中央媒体、省级媒体代表参加活动。他们的这趟开平之旅,既看到了开平的“高颜值”“高素质”,也看到了“文化开平”,领略到了“开平魅力”。

这是开平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聚力展示开平形象、传播开平声音的生动缩影。一年来,开平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推出一系列有亮点、有特色、有分量的新闻报道,让开平“好声音”的音调更高,让开平“好故事”的感染力更强。

在聚焦重大主题宣传报道方面,完善和提升重大新闻选题策划报道联动机制,过去一年,“开平元素”30多次登上央视平台,7次登上央视《新闻联播》,省级及以上全媒体平台转发刊载开平稿件2700多条;在市、县主流媒体上策划推出《奋战“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聚焦双通道》等专题专栏,突出重大主题、重大活动的系统、持续宣传报道,形成纵向有深度、横向有广度的良好宣传格局。

在加强对外讲好开平故事方面,过去一年,开平首次邀请美法意加德等5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报道开平市龙舟邀请赛,线上观看人数超2300万人次。非遗龙狮等“开平元素”舞进《走进东方文明的深处》纪录片,节目在美国公共电视台及其属下的210家电台播出,受到北美观众的热捧,辐射全球引发对中国文化和中国非遗的热议。2部开平城市宣传片点击量突破10万+。“以侨为桥”战略让世界看见真实立体的中国侨乡。

美国知名制片人、艾美奖得主为开平华侨文化“代言”。受访者供图

美国知名制片人、艾美奖得主为开平华侨文化“代言”。受访者供图

在加强智媒融合创新上,AI虚拟主播“小艺”带观众云游开平,推出短视频专栏《开平·城记》《开平百科》,生产更多“思想+创意+技术”精品。2024年以来共有15件融媒作品获得各级奖励,新闻作品《海鸿电气助力绿色低碳智能新趋势》获评中国广播电视大奖入围推荐作品。技术赋能让主旋律传播更“潮”更“年轻”。

弘扬新风正气 精神家园共筑共享

“这是我们社区的党群服务中心,同时也是开‘新’驿站,这里可以为大家提供渴可喝水、热可纳凉、冷可取暖、闲可充电、伤可用药等周到服务。欢迎大家今后到这歇歇脚!”日前,开平市三埠街道港口社区党委书记梁玉珊热情地招呼外卖小哥们进入开“新”驿站休息。

“干我们这一行,最怕碰上手机没电、内急等情况。驿站设施一应俱全,实在太方便了!”参加活动的一位外卖小哥说道。

这样的小切口、小故事,从细微之处体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暖心温度,让群众对幸福更有感。一年来,开平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扎实推进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持续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提档升级,带动了公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持续提升:

——持续强化文明培育,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设立开平市慈善会困难道德模范帮扶项目资金,开展“开平有礼”“礼遇先进”等系列新时代道德实践活动,营造见贤思齐社会氛围。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立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创建4个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3000余场。

文明进校园活动。受访者供图

文明进校园活动。受访者供图

——深化拓展文明实践,依托县校帮扶资源,深化“文明结对”“文艺结对”机制,构建侨乡特色文明实践“结对矩阵”。举办文明实践服务项目培育和交流展示活动,推进文明实践活动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参与和常态化发展。“文明开平”微信公众号入选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文明+”新媒体典型案例。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持续深化,统筹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六大提升行动”,组织开展“网格化”志愿服务活动2100场次,切实解决好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常态开展“开平有礼 文明有你”“悦读开平”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系列活动超1100场次。深入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创建五大行动,持续为“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助力赋能。

“悦读开平·书香侨韵”全民阅读活动。受访者供图

“悦读开平·书香侨韵”全民阅读活动。受访者供图

深挖资源禀赋 文化文艺繁荣发展

去年8月,由塘口镇精心组织策划的“七夕等墟”市集活动,将“七夕等墟”与节庆、非遗、文创、演艺等进行“混搭”,不仅汇聚了多个特色摊位,还有精彩纷呈的演出。现场气氛热烈欢腾,游客不仅可以沉浸式体验塘口旧墟熙攘赶集的热闹氛围,还能在活动中感受“七夕”佳节的“浪漫”与“美满”,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受到了一场文化盛宴。

2024年“我们的节日——相约七夕·‘邑’起等墟”主题文化活动。受访者供图

2024年“我们的节日——相约七夕·‘邑’起等墟”主题文化活动。受访者供图

让老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始终是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年来,开平市着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用起来、新起来、活起来”。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过去一年,开平碉楼数字化展示平台上线运行,侨乡智慧文物保护管理实现创新突破;泮村邝氏族务理事会、开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跻身江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群体名录,开平壁画等3项传统技艺焕发新生,入选江门市第十一批非遗项目名录……侨乡大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捷报频传。

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开平创新构建文化遗产智慧保护体系,“开平碉楼数字化展示平台”获省级肯定,形成“科技+文保”新模式。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新增2个市级非遗传承群体和3个市级非遗项目,推动侨乡宗族文化、民间艺术与当代生活深度融合。

打造侨特色文艺精品。聚焦反映国之重器江门中微子实验建设重大题材,稳步推进长篇报告文学《JUNO:地层深处的捕光者》(暂定名)项目创作。本土院线电影《神秘家书》入选“广东电影精品”,卖鸡调《红色传奇颂“两梁”》荣获广东省(中国)曲艺之乡精品展演扶持作品,原创曲目《幸福路》获广州市群众原创音乐作品金奖,短视频《百年金声》获得“2024非遗影像展”短视频推荐作品(国家级)。市文联牵头举办中国文联“百花迎春”分会场活动、澳门江门(开平)粤剧曲艺交流活动和第五届沙飞摄影周,助力擦亮江门“10张城市名片”。

“珠水相连·粤韵同声”澳门江门(开平)粤剧曲艺交流活动暨新编粤剧《碉楼》演出。受访者供图

“珠水相连·粤韵同声”澳门江门(开平)粤剧曲艺交流活动暨新编粤剧《碉楼》演出。受访者供图

丰富高质量文化供给。推动粤剧《碉楼》在澳门、江门等地巡演,成功举办第五届“世界的开平”沙飞摄影周,组织开展金秋曲艺敬老活动周、“百姓健康舞”等群众喜闻乐见品牌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推动农家书屋与文明实践阵地、民宿等平台互联互通,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有效供给。

农文旅融合发展。高标准编制《开平市世遗风韵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园总体规划》,扎实推进开平—台山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建设,哪吒“闹”江城市文化营销活动撬动文旅、带动消费,赤坎华侨古镇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旅新地标。抢抓“大桥经济”历史机遇,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赤坎华侨古镇接待游客近600万人次,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旅新地标。开平市获评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省级试点、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赤坎镇被评为2024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镇(创先级),赤坎华侨古镇入选首批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赋能城市更新优秀案例。

赤坎华侨古镇。受访者供图

赤坎华侨古镇。受访者供图

勇担文化使命 奏响奋进开平最强音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谋篇布局之年。开平将牢牢把握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突出宣传思想文化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重点,着力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着力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构建更有效力的对外传播体系,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市,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平实践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开平碉楼瑞石楼。受访者供图

开平碉楼瑞石楼。受访者供图

思想之光照亮前行之路,信仰伟力引领奋进航向。开平将强化理论学习的制度安排,落实好第一议题、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等制度,不断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改革发展的思路举措。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开平将建立“三个一”工作体系,提升基层理论传播质效,探索理论宣讲传播新路径,持续擦亮“碉楼下的党课”国字号品牌,不断提高理论宣传说服力感染力。

纸上波澜,记录历史精彩;笔下春秋,助推时代发展。开平将全面加强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深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传播工程,把握宣传重点和宣传节奏,全方位、立体式地讲好开平高质量发展生动实践和典型故事,展现好大湾区建设发展的蓬勃气象。

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硬”的软实力,也是人民群众最“真”的幸福感。开平将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聚焦挖掘提炼塘口镇乡风文明建设工作经验,集中各类资源,通过文化、数字、宣传赋能,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的示范点,着力打造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乡村样板。开平还将深入推进文明实践“文明Yeah(夜)集”项目,打造“好人讲堂”“百姓大舞台”“文明集市”“广场电影”等一批有特色、接地气、入人心的文明实践项目,进一步深化构建更具“侨”味、“乡”味、“趣”味、“情”味的文明实践工作模式。

“文明Yeah(夜)集”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文明Yeah(夜)集”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所系与根基所在。开平将深入实施岭南文化“双创”工程,加快推进文艺精品创作,举办第二届“中国侨都·红线女粤剧艺术周”。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平还将聚焦开平—台山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省级试点建设,打造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并以数字化赋能宣传文化旅游,建设塘口“IE公社”“数字文化小镇”等富有文化底蕴、具有侨乡特色的文化镇墟。

同时,今年也是实现“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的重要节点。开平将锚定这一目标任务,以宣传思想文化之力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充分发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武装人、引领人、培育人、鼓舞人、塑造人、激励人的作用,以党的创新理论凝心聚魂、以乡风文明促进乡村善治、以文惠民润心化人、涵养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内涵,深层次焕发人民群众奋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内生动力。

南方+记者 申红洲

通讯员 开轩

编辑 李衡昌
校对 黄买冰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