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长齐带货!恩平启动“十墟百村振兴计划”

作者 周柳妤 2025-05-03 20:19

5月3日,恩平市“十墟百村振兴计划”正式启动。通过统一标识、统一布展、统一管理和统一宣传,恩平将打造整洁有序、特色鲜明、便民利民的新型墟市,塑造“一墟一品”特色IP。启动仪式上,恩平11位镇长化身“代言人”,轮番推介本土墟市亮点,以“墟日经济”串联农文旅商,让墟市成为乡村消费旅游的新名片。

恩平11位镇长化身“代言人”,轮番推介本土墟市亮点。 南方+ 周柳妤 拍摄

恩平11位镇长化身“代言人”,轮番推介本土墟市亮点。  南方+ 周柳妤 拍摄

“乡土味”墟市“潮”起来

墟市,是岭南乡村的“活日历”。恩平有着悠久独特的“趁墟”文化,每月逢固定日期,各镇(街)墟市如约开张。而今,这一传统被赋予新内涵:“十墟百村振兴计划”让墟市从“市井日常的交易场所”变身“文旅产业的新亮点”。

“十墟”即对应恩平11个镇(街)的传统墟市,通过落实“三个一”标识要求(一个墟市招牌、一批区域标识、一个趁墟指引),实现精细规范管理;“百村”则覆盖全市151个行政村,以墟市为纽带联农带农,带动恩平一二三产融合高质量发展。

丰富的土特产、美味小吃、恩平优品等各色小摊吸引市民驻足。 南方+ 周柳妤 拍摄

丰富的土特产、美味小吃、恩平优品等各色小摊吸引市民驻足。  南方+ 周柳妤 拍摄

“我们将名特优新农产品与传统墟日活动结合,让恩平优品在11个镇(街)墟市‘扎堆’出镜,打造‘江门三点三精彩之旅’——‘时食新鲜·玩在恩平’品牌,赋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恩平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启动仪式还发布了恩平墟市logo——墟游记。它的外形整体以恩平烧饼为原型,以“墟”字为主体元素设计,融入“恩平墟游记”字眼,加入恩平濑粉和温泉等图案、线条,生动反映出恩平传统流动墟市特征,体现恩平重要产业特色和文化底蕴。

走进东成镇诚信文化广场墟市,丰富的土特产、美味小吃、恩平优品等各色小摊一字排开。摊主手持锅铲翻动铁板上的鳕鱼,金黄的鱼肉滋滋冒油;沾着泥土的四薯、新鲜的鸡蛋码成小山,讲价声、吆喝声此起彼伏;直播间里主播高喊“上链接”,线上订单提示音叮咚不断……

走进东成镇诚信文化广场墟市,讲价声、吆喝声此起彼伏。 南方+ 周柳妤 拍摄

走进东成镇诚信文化广场墟市,讲价声、吆喝声此起彼伏。  南方+ 周柳妤 拍摄

传统烟火气与现代潮流在这里碰撞,绘就一幅“墟日焕新”的活力图景。“过去赶墟为生计,现在趁墟是享受。”一位头发花白的阿婆提着刚买的土特产,笑得眯起了眼。

“一墟一品”亮绝活

“每月逢2逢7,我们相约牛江圩买买买!”“侨乡沙湖,墟市悠久,茶枝柑皮、丝苗米、上凯濑粉等沙湖优品琳琅满目!”启动仪式上,恩平11位镇长用乡音乡情为自家墟市“吆喝”,掀起阵阵热潮。

一墟开,百商来,墟日的人气反映着当地经济发展和消费市场的活力。“牛江濑粉节”“大田菜心节”“那吉腊鸭节”……这些年来,恩平各镇(街)涌现出了一批人气旺盛的精品墟市,广大群众一边赏美景,一边品美食、选购土特产,成为广袤乡村里的一道靓丽风景。

今年以来,恩平市委、市政府高位谋划实施“十墟百村振兴计划”,以“墟”为媒,推动农文旅商“趁墟”而入,打造“特色消费场景”,激发农村经济消费潜力。墟市成为农民家门口的商品集散地,把周边城乡居民“引进来”,助力本地土特产“走出去”,为农民增收、农村兴盛提供强大动力。

以“墟”为媒,打造“特色消费场景”,激发农村经济消费潜力。 南方+ 周柳妤 拍摄

以“墟”为媒,打造“特色消费场景”,激发农村经济消费潜力。  南方+ 周柳妤 拍摄

墟市之所以“兴”,不仅在于其人气旺、活力足,也在于其浓浓的文化特色。城市消费者在购买土特产时,能沉浸式体验恩平传统文化;乡村生产者在售卖农产品的过程中,重拾文化自信。这种双向赋能,使墟市成为连接乡村与城市的文化纽带,促进城乡文明实践与产业振兴融合发展,让恩平人乡愁更浓、乡情更深、乡韵更实、乡业更兴。

启动仪式上,恩平市委副书记、市长赖惠镇表示,各级各部门要高站位推动,让传统墟日成为文化传承的新舞台;要高标准打造,让墟日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新亮点;要高水平管理,让墟日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名片,以“逛墟日、品文化、促消费”为目标,大力发展墟日经济,让乡村的“资源”变“资产”、“产品”变“商品”,真正实现“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

撰文/摄影:周柳妤 钟淑贞

编辑 钟惠琳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