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只松鼠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的三天后,鸣鸣很忙也紧跟其后。
不知从何时起,喊着“我们很便宜!”的量贩零食门店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那一抹亮丽的黄色成为大街小巷里一道独特风景。
艾媒咨询数据,2021年底,国内量贩零食门店仅2500家左右,到2025年将达到4.5万家。
“零食”为何突然走红?未来除了开店还会续写什么新故事?
休闲零食销量突飞猛进
从公开数据来看,近年来各家休闲零食企业业绩都实现了大幅度增长。
据招股书,2022年到2024年,鸣鸣很忙营收从42.86亿大涨至393.44亿元,净利润也一路走高,从0.81亿元增加到9.13亿元。
此前被调侃“三只跌剩一只”的三只松鼠突然走出业绩低谷。“松鼠老爹”三只松鼠创始人兼CEO章燎原公开露面的次数也变多了。
三只松鼠发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公司全年实现营收106.22亿元,同比增长49.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8亿元,同比增长85.51%。虽然三只松鼠主要收入来源仍是坚果,但综合零食收入有了明显上涨,从2022年的8.73亿元上涨至2024年的20.17亿元,占比从12.0%上涨至19.0%。
盐津铺子去年公司营业收入53.04亿元,同比增长28.89%;净利润6.4亿元,同比增长26.53%。
雀巢大中华区糖果业务实现了个位数的增长,拉动了整体业绩。糖果业务涵盖糖、巧克力、饼干、零食等品类。
今年年初,雀巢宣布收购徐福记剩余40%的股份,实现100%全资控股,以进一步发展国内的零食和糖果业务。
从行业整体情况来看,休闲零食赛道可谓热闹非凡。仅仅是在去年,全球就发生了至少两起大型并购,包括玛氏收购品客薯片母公司Kellanova、百事收购传统食品公司Siete Foods。
这些巨头的动作中,也可看出它们对休闲零食赛道发展潜力的信心。
零食量贩:从蓝海到红海
谈及休闲零食,不得不谈到2019年开始兴起的零食量贩店。
所谓“零食量贩”,多售卖散装食品,定价比传统超市便宜20%—30%;比电商旗舰店同类产品的克重则降低10%—15%;主要靠加盟模式轻资产快速开店,形成一定规模后再与上游议价,然后以更低成本向加盟店供货,实际相当于传统零售的“一级批发商”角色。
去年,万辰集团营业收入达到323.29亿元,较上年的92.94亿元增长了247.86%。
营收突飞猛进主要得益于量贩零食业务的迅猛扩张。该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17.90亿元,同比增长262.94%,占总营业收入的98.33%。报告期内,公司量贩零食门店数量快速增加,新开门店9776家,期末门店总数达14196家。
对于量贩零食店的走红,有人感到不解,在商超、便利店、网购等渠道都很发达的当下,线下量贩店到底有什么吸引力?
“休闲零食消费有着高频、及时等特征,属于非目的性消费,‘逛’的体验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购物行为的发生与否。”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表示,主打即时满足、体验多元的量贩零食店恰好符合消费者的需求。
零食为什么比以前更好卖了?
休闲零食热卖背后,或许还可以用“口红效应”来解释——在经济低迷时期,大部分消费者会转向购买廉价商品,就像口红虽非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兼具廉价和粉饰的作用,能给消费者提供心理上的慰藉功能。
类似的,零食坚果也具备“放松消费”的特性而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当然,这背后也离不开资本的助力。通过快速并购做大规模,在私募市场提升估值、在二级市场拉高市值,如此“短平快、逻辑简单”的生意近年吸引了诸多资本跟进。零食很忙和赵一鸣零食此前均有多轮的融资动作。
从消费升级、品牌上行,到消费降级、折扣横行,零食业成为中国消费行业的新风向标。不过,市场竞争也变得日益激烈,亏损倒闭的故事频繁发生。
日益拥挤的赛道和食品安全的利刃,也在成本和价格的激烈之争中,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剑,悬于企业头上。
南方+记者 黄晓韵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