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对2025年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的评选结果进行公示。其中,广东3个案例入选,湛江占1席。
什么是红树林种植-水产养殖生态耦合保护修复?跟着小南一起来了解一下:
红树林拥有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是物种基因和资源的宝库,也是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生产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红树林中丰富的鱼类、蟹类和底栖动物,吸引了大量鸟类前来觅食,红树林上层枝繁叶茂,招引了大量的昆虫。
围塘养殖、围海造田等行为会限制红树林的生长,如果直接清退养殖塘,将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损失。“红树林种植-水产养殖生态耦合保护修复”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兼顾了生态保护与经济效益。
系统示意图
2021年,湛江市在广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资金的支持下,充分发挥中央、省、市三级在本地区的多领域多学科技术力量,选择东海岛西侧现有养殖塘开展红树林种植-水产养殖生态耦合共存模式营造试点示范(以下简称“示范区”),探索兼顾红树林保护与当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
示范区总面积约370亩(含原生红树林40亩),通过项目实施,共种植红树林面积170亩,在保留原有鱼虾混养养殖方式基础上,增加牡蛎、蟹、革囊星虫、泥丁等养殖品种,形成水域+林下多层次立体养殖系统。
经过3年的生长和管护后,红树覆盖面积比例由10%提高到60%,红树植物保存率达到90%,养殖产品生长情况良好,实现红树植物“种下去”,水产品“养得活”,综合效益显著提升,探索出了一条兼顾沿海渔民生计与红树林保护修复的创新途径。
整理:林露 邓安祺 陈文
来源: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陈明维
校对 裴玉梅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