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大学生自带盆去上课啊?
真的很……
很有趣!
广东理工学院开设了一门
名为《有趣的创意印染》的课程
有上过此课程的同学表示
这真的是一门好看好玩
又意义满满的宝藏课程
还有许多同学
在评论区分享自己
大学期间上过的有趣选修课
体验过精彩课程的大学生
也想把这份精彩带给更多人
“老师,啥时候我们也能上这种课啊”
在华南师范大学就读期间
霍姿园通过观摩学习
广东某高中的机器人实验室
才第一次知道:
原来学习
可以是手指敲击代码让机械臂跳舞
可以是团队合作搭建桥梁模型
也可以是辩论赛上的交锋
她把这种趣味课堂
带到了支教活动中
霍姿园向孩子们展示
学生制作机器人的视频时
全班都沸腾了
他们激动地说:
“老师这东西能教我背单词不?”
“老师,啥时候我们也能上这种课啊”
“那一刻,我生出一种使命感
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
让孩子们看到海那边的模样
也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走出这片海”
当霍姿园偶然看到
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宣传时
她被团队积极助力乡村教育发展的行动所触动
便毫不犹豫地报名加入
并通过西部计划广东地方项目
去到美丽的海滨城市汕尾
在白沙中学担任道德与法治科目老师
霍姿园在上课
霍姿园在上课
作为师范专业学生
霍姿园在大学期间打下了扎实的教学基础
她曾开展关于“潜能生”的课题研究
通过深入调研和理论学习
不仅从教育学、心理学等角度
理解潜能生的特点
还通过落地转化能力实训系统
掌握了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引导方法
这些积累让她在支教过程中
遇到学习困难或缺乏自信的孩子时
能够更精准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
因材施教,帮助他们成长
改变也在悄然发生——
那个调皮的男孩开始问
“老师,职校也有奖学金吗”
那个内敛的女生在作文里写道
“老师,我想成为你这样的人”
霍姿园带领学生开展红色课本剧趣味思政课程
霍姿园带领学生开展红色课本剧趣味思政课程
而面对孩子们脱口而出的汕尾方言
这位来自东北的老师
瞬间变成了“语言小白”
师生之间也常常上演着“角色转换”——
上课时霍姿园站在讲台传授知识
下课后孩子们就变身方言小老师
一字一句地教她当地方言
霍姿园带学生参观华南师范大学
霍姿园带学生参观华南师范大学
从北到南,入县下乡
霍姿园深刻感受到
乡村振兴不仅是道路和网速的变化
还有人与人之间的连接——
是孩子们笑脸相迎,离老远叫着“霍老师!”
是无数青年返乡,结合当地特色创业
是老人们坐在新建的文化广场上话家常
也是每天放学后田间地头升腾的烟火气
“身在其中,我感觉特别幸福
我们支教老师要做的
就是为这些改变注入更多青春力量“
“我们的信任与默契逐渐形成”
“成为教师是我的职业理想
身边朋友分享的支教故事
让我深受触动
他们的热情与成长
激励我加入乡村振兴志愿者队伍”
英语专业毕业的江欣燕
怀着满心期待报了名
毕业后回到家乡云浮
在云安区白石镇中心小学任教
好消息:如愿成为支教老师了!
但……
坏消息:教的不是英语
第一年
江欣燕承担三年级语文教学工作
作为英语专业出身的老师
初期面临诸多挑战
教学进展并不顺利
学校开展了师徒结对活动
在老教师的帮助下
通过听课学习、共同备课等方式
江欣燕不仅在教学技能上有了显著提升
在工作和生活方面也得到了诸多指导
逐渐掌握语文教学方法
江欣燕教授语文课程
江欣燕教授语文课程
第二年
江欣燕转任六年级英语老师
在校期间积累的英语专业知识
成为开展教学工作的坚实后盾
整个教学过程更加游刃有余
江欣燕在课堂上
通过引入英语电影片段赏析
英文歌曲学唱等内容
将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鲜活
所带的班级英语成绩进步明显
指导学生参与演讲比赛
也取得了出色的成绩
除了教学工作
江欣燕还负责指导
绘画社团和小钟琴社团
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
收到许多学生的“夸夸”
收到许多学生的“夸夸”
江欣燕带领小钟琴社团学生参与元旦汇演
江欣燕带领小钟琴社团学生参与元旦汇演
在朝夕相处中
不仅学生变得活泼开朗
江欣燕也从腼腆变得自信
“这里的学生大多淳朴善良
与他们相处充满温暖与感动
记得在一次公开课上
我难免有些紧张
学生们察觉到我的情绪后
用暖心的话语安慰我
课堂上积极踊跃发言
全力配合我的教学
那一刻,我深切感受到
师生之间的距离在不断拉近
彼此信任与默契逐渐形成”
镜头前一张张真挚的笑脸
镜头前一张张真挚的笑脸
当看到学生变得主动学习、积极地参与课堂
看到学生听了讲解后露出恍然大悟的表情
江欣燕更加确信自己的努力有了回报
也对自己选择成为志愿者感到庆幸
“放下顾虑,勇敢出发吧
这里会给你意想不到的
成长与感动”
“一张海报突然指明了毕业后去向”
在大学毕业之际
王湘婷就萌生了回乡发展的想法
某天在学校宿舍楼下
看到西部计划招募海报上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
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这句宣传口号
王湘婷感觉心头一颤
“在某个很普通的下午
突然给我指明了毕业后的去向”
王湘婷工作中
王湘婷工作中
成为驻揭阳市揭东区桂岭镇帮扶工作队志愿者后
王湘婷既负责工作队队内的事务性工作
也同步跟进防返贫监测和部分青少年工作
入户走访是日常而琐碎的事情
但值得开心的是
防返贫监测户何大爷在帮扶下
三个孙子学习和成长越来越好
家庭条件也越来越好了
2024年4月
何大爷一家的月收入
超过了防返贫动态监测
正式退出了防返贫动态监测
“看着何大爷家越来越好
我去他家走访的脚步也越来越轻快
看着大家都有越来越好的生活
切实感受到工作是有意义的”
王湘婷(左一)入户走访困难群众
王湘婷(左一)入户走访困难群众
除此以外
在当地组织心理咨询师
走进乡镇(农村)中小学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跟班过程中
王湘婷发现学生
在课堂后有了想主动寻找帮助的行为
也看到了科普心理知识与关爱自我等课程
对于学生的重要性
让她感觉即使是作为一名志愿者
也能够真正为孩子们做点什么
这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
心理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利用气球来模拟压力测试
心理课堂上老师带领学生利用气球来模拟压力测试
打败拖延症课堂上,学生挑战闭眼数一分钟
打败拖延症课堂上,学生挑战闭眼数一分钟
而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变化
也让王湘婷感到惊喜
不仅从“社恐”变成“社牛”
做事情也变得有计划有目标
学会了主动表达想法
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不要害怕在乡村的两年生活
在这田间地头,总有一个位置在等你
或许你会问‘我能做什么?’
我想告诉你:
你的每一个想法
都可能改变一个村庄的未来
你的每一份付出
也会在这片土地上开花结果”
志愿者的到来
为乡村学校补充师资力量
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带到乡村学校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广袤的基层
也为志愿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收获许多宝贵经历和个人成长
志愿者在孩子们心中种下一颗颗
热爱生活、满怀希望的种子
也和孩子们在相互激励中共同成长
期待更多的青年志愿者
加入这场青春与志愿的双向奔赴
来源:广东共青团,部分资料整理自学校共青团等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茹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