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荔枫景】樟木头镇“三级赋能”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

常平政法 2025-04-14 10:25

2023年以来,樟木头镇努力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探索多样化、精细化的治理方式,通过“三转、四化、五联”实现“三级赋能”,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优化“三转”,一级“源头赋能”。由“堵”到“疏”转。把社会治理的关口前移,扎实解决各类突出矛盾和民生问题,注重创新源头预防治理和创新化解的措施,实行标本兼治,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由“散”向“合”转。 克服当前某些社会治理领域仅是某个或者某几个部门“单打独斗”的格局,努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合作、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格局。由“冷”向“暖”转。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理念,充分尊重治理对象,努力满足群众诉求,做到文明管理、热情服务,实现“情、理、法”的有效统一。

完善“四化”,二级“制度赋能”。完善治理议事规则的程序化。邀请社区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法治力量参与议事,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形成社会治理议事制度、联席会议制度、治理工作流程,提升法治化建设水平。完善基层社会管控的网格化。统筹推动职能部门以业务网格为单位将治理力量下沉到综合网格,发挥“一员多岗、一员多能”作用,按照“网格统一划分、人员统一配置、信息统一采集、资源统一整合、服务统一标准、事项统一处理”的“六统一”原则强化社会治理管控工作。完善基层权力运行的公开化。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公开于民众,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完善基层治理力量的职业化。不断提高基层治理力量的职业资质、职业意识、职业素质、职业原则、职业道德,社会治理主体单位从责任制度、评议考核制度、监督检查惩罚制度等方面保障实现治理力量的职业化。

落实“五联”,三级“措施赋能”。矛盾纠纷“联调”。推进“1+6+N”基层“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体系建设,对排查掌握的矛盾纠纷、不稳定问题和群众来信来访统一受理、集中梳理、归口管理、依法处理、限期办理,规范登记、交办、承办、督办、销案、结案等工作程序。重点工作“联动”。“百千万工程”、平安法治建设、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形成联动机制。统筹好公安、司法、法庭等基层政法力量和信访、人社、卫健、公共服务、应急等综治力量,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和平安建设促进会、法学会、镇各商会等社会组织参与平安建设。突出问题“联治”。定期开展辖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治安问题排查,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集中整治和专项行动,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协调有关部门,推动解决公共服务缺失、管理工作薄弱等问题。基层平安“联创”。制定平安创建目标,整合各方面力量,广泛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基层“平安细胞”创建活动,组织发动群众参与,组织开展平安法制文化宣传活动,丰富平安创建内涵,提高平安创建实效。社会治安“联防”。定期开展社会治安形势分析,及时发布治安预警预报,制定针对性防范措施,整合“东莞义警”等群防群治力量,健全完善专群结合的治安防范网络,落实防控措施,指导督促辖区学校、商场、企业等企事业单位落实内部安全保卫制度,实现共建共治共享。

来源:东莞政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