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至26日,由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主办的“国际医院评审认证助力高质量发展—首届医院管理光明论坛”在该院举办。
本次论坛汇聚了全国医疗管理领域的顶尖专家、学者及医院管理者,围绕“国际标准引领 · 管理创新驱动 · 高质量发展实践”主题,展开深度交流与智慧碰撞,为新时代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新路径。论坛吸引了220余名管理者现场参会,线上直播观看、点赞数量均突破万人。
“医院通过国际评审认证,标志着管理质效的全面跃升。”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吴本清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表示,本次论坛特邀曾参与辅导的评审专家及全国医疗同行,旨在搭建高水平交流平台,通过持续学习将国际规范融入日常实践,助力医院管理能力再升级。同时,期待未来能够持续举办第二届、第三届乃至更多届的论坛,不断扩大论坛的规模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国内外优秀的医疗管理人才和机构参与其中。
深港经验启新篇,医保合规筑防线
4月25日上午场,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院长方智野担任主持嘉宾。
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SHARC)主任、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副院长李咏梅在论坛上分享了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十三年来的高质量发展历程。作为全国17家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之一,该院融合香港医疗质量与深圳效率,创新管理理念,如固定薪酬体系、国际医疗标准及公益性文化。
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SHARC)评审员、广东医科大学医保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广东医科大学附属东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董勇在论坛上强调,医保合规已成为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议题,他讲解了医保的相关政策,如退一赔一、医保费减公示等,并呼吁中层管理者更多地关注医保支付,以提高医保的重视程度。
创新驱动强内核,人文赋能破难题
4月25日下午场,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副院长汪涛担任主持嘉宾。
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SHARC)顾问专家委员会委员、评审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原副院长王吉善深入剖析了新质生产力在医疗领域的深刻内涵与重大意义。他指出,新质生产力是科技驱动的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于政策导向。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中山大学人文高等研究院特邀访问教授王一方围绕 “医院文化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 展开分享,从医院起源切入,强调医院核心价值是人性呵护与身心照护。相关分享为公立医院破解 “技术与人文剪刀差” 提供了破题思路。
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深圳市光明区妇幼保健院院长吴本清分享了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通过国际医疗评审认证的实践经验。医院通过优化质量管理体系,强化医疗安全与身份识别流程,构建智慧医院平台,并推动多学科协作与人文关怀改造,显著提升服务能级。
吴本清表示,医院深化与中山大学等高校合作,引进高端人才团队,强化学科建设,在广东省三级医院排名中稳居前列,为认证奠定坚实基础。未来,医院将依托“高质量医疗技术+国际化管理标准”,持续提升应急能力、科研创新及基层服务,打造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的医疗示范标杆,为全球人才提供高品质医疗保障。
动态评审促质变,数字孪生拓新局
4月26日上午场,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副院长范余娟担任主持嘉宾。
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SHARC)评审员、云南省康复医学会名誉会长、昆明医科大学原副校长、第二附属医院原院长杨达宽讲解了开展医院评审与认证的意义,并强调在评审过程重要强化医院信息化,动态管理医院等级评审。他认为,认证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医院要持续加强培训,不断完善培训体系,以病人为中心持续改善就医流程和就医体验,全面促进医院高质量发展。
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SHARC)评审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质量管理评价处处长张武军指出,质量是医院文化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是医院最富魅力、最具辨识度的文化辨识,抓质量就是抓过程,管质量就是管流程。
广东省人民医院总会计师郑阳晖从公立医院普遍存在的运营问题出发,从宏观、中观、微观和长期、中期、短期调度进行行业竞争态势分析,对全国医院病床使用效率、门诊诊疗人次、民营医院市场份额、次均费用、患者就医行为变化进行详细分析。
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研究中心(SHARC)评审员、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沙医院原副院长刘秋生介绍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一翼多院区的建设布局,深入讲解了智能化医院规划思路、标准、建设要点、基础建设体系。
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医疗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也为医疗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将不断提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南方+记者 曾子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