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量出现,别采!别买!别吃!常见毒蘑菇图鉴,建议收藏

海珠健康 2025-04-22 18:00

野生蘑菇不要随便吃

当前,随着降雨增多

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

然而

美丽的外表下却暗藏杀机

以下是

几种常见的致命毒蘑菇

大青褶伞

为毒蘑菇中毒事件中最常见的菌种。菌盖表面具有蛇皮状鳞片,菌褶初为白色后转青灰,常见于城市公园、草坪和花盆。

含有的毒素主要引起胃肠型症状,包括频繁地上吐下泻,往往在误食几小时内就开始出现明显症状,严重时也会导致脱水休克甚至死亡。

灰花纹鹅膏菌与裂皮鹅膏菌

剧毒!对肝、肾等脏器毒性极大,很容易导致死亡,是毒蘑菇中毒死亡人数较多的野生毒蘑菇之一。

灰花纹鹅膏菌菌盖灰褐色,白色菌褶,有菌环,外形易与无毒的草鸡枞菌相混淆。误食后,潜伏期为6~12小时,首发症状多为急性胃肠炎表现,严重者出现暴发性肝功能衰竭,可进展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症状、潜伏期与灰花纹鹅膏菌相似的有裂皮鹅膏菌,其菌盖中央凸起呈斗笠状,菌柄基部有“菌托”。

肉褐鳞环柄菇‌

菌盖上有褐色至暗褐色的鳞片呈近同心环状排列,菌柄与菌盖同色,菌柄中空且下部也有同色鳞片。长得跟一些可食用蘑菇比较相似,‌肉褐鳞环柄菇‌含有鹅膏肽类毒素,可以造成急性肝损害型中毒,严重者可以导致急性肝损害、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在华南地区

最常见的毒蘑菇还有这些

我国蘑菇种类繁多

超过3.6万种

已知可食用的蘑菇有1000多种

但毒蘑菇也达480多种

其中含剧毒可致死的蘑菇有40多种

极难分辨

而普通人也很难

从外观上判别一种蘑菇是否有毒

人们常常认为

颜色越鲜艳的蘑菇越有毒

此种鉴别方法不可靠

要警惕以下认知陷阱

“颜色朴素=安全”‌❌

剧毒灰花纹鹅膏、裂皮鹅膏均为灰白色,与可食用口蘑极相似。

“虫食无毒”‌❌

致命鹅膏成熟期常被蛞蝓啃食,但毒素对昆虫无害。

“银器试毒”‌❌

毒蘑菇毒素多不与金属银反应。

“高温烹煮解毒”‌❌

鹅膏毒肽耐高温,炖煮2小时仍具毒性。

“蘑菇晒干后无毒”❌

晒干后,毒蛋白活性反而增强3-5倍。

“固定采摘点安全”‌❌

毒蘑菇孢子可通过风雨、动物传播至新区域,往年安全地带可能出现剧毒品种。

如何预防毒蘑菇中毒

最好谨记“三不要”原则。

1

不要采摘

不要采摘野生蘑菇,即使是看起来与食用菇相似的蘑菇也不能掉以轻心。

2

不要购买

请勿随意在路边摊购买蘑菇。即使是在正规市场购买时,也尽量选择常见品种。

3

不要食用

不要食用野生蘑菇,尤其集体聚餐时不要食用野生蘑菇,避免发生集体中毒事件。

不小心吃了毒蘑菇怎么办

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一旦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疑似中毒症状,如出现恶心、头晕、呕吐、看东西不明或幻视、幻听等,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

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2

及时前往正规医院治疗,万一来不及就医,应立即采用简易的方法进行催吐、洗胃、导泻处理,可大量饮用温开水或稀盐水,然后用汤勺等硬质东西刺激喉部,尽快排除体内尚未被吸收的残蘑菇或减缓有毒物质的吸收,减轻中毒程度,防止病情加重;

3

让患者饮用少量盐糖水,补充体液,防止中毒者脱水导致休克;

4

对已昏迷的患者不要强行向其口内灌水,防止窒息;

5

保留毒蘑菇样品供专业人员救治参考。

最后

还想特别提醒大家一下

有毒的野生蘑菇和没毒的真的太难分辨了

大家不要以为自己是采野生蘑菇的老手

就不会中招

我们也准备了两道题

让大家挑战挑战

以下哪个是毒蘑菇

第一题(点击图片可出现答案):

第二题:

答题错了可以重来

但吃了毒蘑菇

人生可能就没法重来了

千万千万千万

不要存在侥幸心理!

END

来源|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深圳疾控、广州日报、东莞疾控等

编辑|海珠区疾控中心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科

声明|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