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关税令引发剧烈震荡。2025年4月,美国对华关税政策在深圳跨境电商圈掀起风浪——4月10日125%新增关税叠加20%原税率,6天后个别商品累计征收各种名目的关税已达到245%,此外,美国同时还取消了对价值低于800美元的中国小额包裹的免税政策。业内预测,这一政策将直接带来直邮小包物流费用上涨30%-50%。
跨境电商行业正经历十年来最严峻的成本冲击,深圳跨境电商进出口连续三年全国第一,是名副其实的跨境电商第一城。身处风暴中的深圳跨境人,如何迎击风浪?南方+深入产业腹地,记录这场生存突围战。
总部位于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的华南英才科技,是一家深耕美国市场(占比约50%)的跨境电商企业。历经近十年发展,公司已完成从纯平台运营发展到集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售后服务为一体的高科技企业,拥有多个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系列,聚焦3C电子、智能穿戴、美容仪器及智能家居四大核心品类。
面对这轮关税政策冲击,公司负责人陈海文透露,这轮自今年2月开始,在4月走向高潮的关税政策,让整个跨境电商行业面临冲击。
“低货值产品首当其冲。”陈海文表示,目前公司已快速启动战略调整,重构产品线:淘汰低货值产品,集中资源开发高货值产品,并实施15-20%的价格上调策略。
虽然相比传统外贸,跨境电商有一定的定价权。但他直言,有的品类并不能完全覆盖上涨的关税。并且伴随价格上调而来的往往是平台推荐量的下降,目前公司在美国市场的整体销量已经下滑近15%。
即便如此,陈海文依旧不愿意放弃美国市场。目前公司已经在开拓新的供应链,在保留国内供应链的基础上,将部分供应链转移至越南、墨西哥或东南亚国家,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
这一选择背后,折射出中国跨境电商企业的艰难抉择——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基于2024年上半年统计调查结果,可以观察到一些更细致的趋势:从地理分布上看,美国占据了全部出口份额中的34.2%,依然是中国最大的跨境电商出口目的地国。
同时,开拓新市场成为行业共识。陈海文已经调整策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欧洲、“一带一路”等市场。“昨天中亚的客户已经到访,后续还会陆续邀请俄罗斯、韩国、日本等客户来到中国,做大这部分市场。”
这一战略调整与深圳当前主导的全球拓市计划形成共振。深圳近期联合全球各大头部电商平台,启动东南亚、南亚、中亚、南美、欧洲、非洲、中东、日韩等新兴市场拓展行动。4月18日,龙岗区举办首届对欧商贸交流大会暨采购对接交流会,现场发布5亿元欧洲订单,现场达成近3亿元合作意向,印证着市场多元化趋势。
此外,出口转内销,成为工厂型跨境电商企业的新选择。“能不能帮忙联系上京东”,4月15日,南方+首次就“对等关税”首次采访陈海文时,他们正在寻求渠道与京东快速取得联系。
4月11日,京东率先推出2000亿出口转内销扶持计划。提出未来一年内,京东将大规模采购不低于2000亿出口转内销商品,帮助外贸企业快速开拓国内市场。这一消息让跨境电商从业者们看到转内销的可落地性。
事实上,继京东之后,阿里、抖音等多家电商平台也表示,将发挥电子商务直联供需优势,将优质外贸产品以电商速度传递到千家万户。线下零售企业们也纷纷发声,为外贸企业开通“内销”渠道。如永辉超市近日表示,若中国供应链企业因出口受阻而库存积压,永辉将开通“绿色通道”完成15天极速上架。
时隔一周,4月19日,在平湖街道举办的企业家大会上,南方+收到了来自陈海文的好消息,他们已经在做产品报价,为入驻京东开店做准备。
同时,在平湖街道办的帮助下,陈海文在东南亚已经找到了三家合作伙伴,一个以平湖为中心的柔性供应链正在构建。
“十年前我们靠勇气闯出天地,现在要靠智慧活得更好。”面对未知的关税政策,这个跨境电商行业的10年老兵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统筹:张光岩
撰文:蔡攀攀
图片:朱洪波、部分受访者供图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