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上午,全国人大代表、姚基金创始人姚明现身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北校区新园,参加在这里举行的“息屏24小时”校园行启动仪式。
此次活动源于姚明在今年两会期间提出的关于“动员未成年人开展息屏24小时行动”的建议,他希望更多人关注电子产品对青少年健康所带来的压力和挑战,让青少年走向运动场,贴近大自然,成为身心和意志品格都健康的下一代。该建议被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
姚明在现场分享时表示,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手机早已深度融入工作与生活,成为人们难以离开的工具。但仍需要厘清哪些是必要的,哪些是相对次要的。“息屏 24 小时” 并非要大家屏蔽手机必要的功能 —— 这既不现实也无意义,是希望大家在可自主选择的场景中,比如面对“是刷手机还是读书、做运动,或是和同学研究感兴趣的课题”时,能尽可能地做出不同选择。“我们并不反对手机的使用,是希望在手机之余有更多的选择。”姚明强调。
“有多少同学一个月至少吃两次快餐?请举手。” 姚明向现场学生提问,随即话锋一转,幽默地抛出思考:“你们愿意每天都吃快餐吗?从营养的角度好吗?”
他以饮食为喻进一步阐释,手机娱乐与阅读、运动的关系,就像有川菜、粤菜、上海菜等多元菜系可以选择,任何一种完全投入到当中、只选择一种的生活都不太健康。“我们提出来息屏 24 小时,希望给大家不同的选择,希望大家有一种不同的道路可以去寻找。”
作为父亲,姚明最后特别强调,‘息屏 24 小时’不仅需要孩子们主动尝试,更需要家长以身作则,同时还需要学校和老师们的支持,共同努力去做好这件事情。
深圳高级中学(集团)北校区积极响应 “息屏 24 小时” 倡议,日前面向全校学生发起行动号召:在指定 “息屏日”,呼吁学生与家人、朋友走向运动场挥洒汗水、走进图书馆畅游书海、参与志愿服务传递温暖,或拿起画笔创作美好。
“这不是简单‘断网’,而是寻找虚拟与现实的平衡点。” 倡议书中呼吁:家长以身作则放下手机,用亲子互动、家庭读书会创造温馨回忆;老师们引导学生建立健康用网习惯;社会各界共同打造更多有趣的线下空间。“让我们相约每学期这一天,息屏一整天,拥抱全世界。”
倡议书张贴后,同学们纷纷签字响应。姚明当天也在倡议书上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
有同学倡议书的留言区表示:“息屏 24 小时对我来说确实有点挑战,但我会尝试和朋友们一起去骑车,说不定会发现新的乐趣。” 还有学生认为:“这个提议很不错,推广后能让家庭关系更亲近,也能让大家更接近大自然。”
采写:南方+记者 孙颖
摄影:南方+记者 朱洪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