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法院深化三方协同,打造劳动争议化解“高速通道”

作者 欧阳少伟 2025-04-21 17:43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即将来临之际,4月21日,佛山市顺德区人民法院、佛山市顺德区总工会、佛山市顺德区民政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联合召开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机制联席会议。会上,顺德区人民法院与顺德区总工会联合发布了《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机制白皮书》及相关典型案例,通过详实数据和实践案例展现了顺德通过法治化手段优化营商环境、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探索。

4月21日,顺德区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机制联席会议召开。

4月21日,顺德区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机制联席会议召开。

三方协同提升解纷效能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劳动争议案件呈现“量增质变”趋势,新业态用工纠纷、跨境劳务纠纷等新问题不断涌现,传统诉讼程序耗时长、成本高,让劳动者维权与企业发展面临双重压力。

2017年5月,顺德区创新成立“法院+工会+仲裁”劳动争议诉调对接工作室,整合司法审判的权威性、工会组织的群众基础以及仲裁机构的专业性,构建“专业调解先行、司法保障兜底”的立体化治理模式。

“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在法律框架下为劳资双方重构对话桥梁,寻求最优解。”顺德区法院劳动争议审判庭负责人表示,该机制通过标准化流程,形成了“线上预约+线下调解+司法确认”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纠纷化解从“单打独斗”转向“协同发力”。自2017年机制运行以来,累计收案13333件,结案13087件,调解成功6864件,调解成功率达52.45%。2023年至今,已为5500余名劳动者提供调处服务,促成3000余人通过非诉方式达成和解,调解成功的标的金额8500万余元,131起群体性纠纷得到妥善化解,案件平均处理周期较诉讼缩短60%,费用成本降低近八成。

柔性调解促推劳资共赢

此次发布的白皮书系统梳理了机制运行现状,并针对新业态用工模式、跨境劳动关系复杂化等问题,提出了优化路径。尤其在跨境争议处置中,通过柔性协商与规则衔接,有效平衡各方权益的保护。

《顺德区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机制白皮书》发布。

《顺德区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机制白皮书》发布。

“调解工作追求的是共赢,既要保障劳动者权益,也要为企业留足发展空间。”顺德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对劳动者而言,专业调解员介入能避免漫长的诉讼程序,快速、低成本地实现权益主张;对企业来说,柔性调解既能避免矛盾激化,又能促进规范用工,从源头上减少争议发生。

随后,会议为23名劳动争议调解员颁发了聘书。顺德法院劳动争议审判庭法官陆华玲针对新型劳动争议的法律适用难点,为调解员们开展了专题培训。

顺德法院劳动争议审判庭法官陆华玲开展专题培训。

顺德法院劳动争议审判庭法官陆华玲开展专题培训。

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机制工作室调解员聘任仪式。

劳动争议诉调对接机制工作室调解员聘任仪式。

接下来,顺德法院将继续弘扬“枫桥经验”,进一步深化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积极探索适应新型劳动争议的调解模式和法律适用规则,充分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诉调对接流程,不断提升劳动争议预防和化解效能。

采写:南方+记者 欧阳少伟

顺德法院供图

编辑 黄逸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