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妇幼提醒:进入手足口病流行期,家长需警惕

作者 黄剑琴;陈之瑜 2025-04-25 19:40

近期,广东气温回升、湿度增加病毒也在悄悄滋长,疾病更容易找上门,而手足口病就是其中之一。2025年4月以来,广东手足口病的发病水平明显上升,已进入流行期。4月25日,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发布相关科普并提醒,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重症患儿可能会引发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手足口病绝大多数患儿预后良好,但是重症患儿则可能会引发脑炎、心肌炎、肺水肿等并发症,甚至个别危重症可能危及生命。其中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急性传播,包括空气飞沫、唾液、疱疹液、粪便污染的物品等日常接触传播。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2—10天,平均3—5天,病程一般为7—10天。

手足口病的症状有哪些?

手足口病发病初期,症状和普通感冒有些相似,很容易被家长忽视。孩子一般会先出现发热症状,体温大多在38℃—39℃之间,有的孩子还会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喉咙痛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这个阶段,家长可能误以为孩子只是普通感冒。在发热1—2天后,孩子的口腔黏膜、手、足、臀部等部位会逐渐出现皮疹。口腔内的疱疹通常出现在舌头、牙龈和两颊黏膜上,破溃后形成溃疡,孩子会感到疼痛,因此可能会出现拒食、流口水的情况。手部、足部以及臀部的皮疹,一开始表现为斑丘疹,随后逐渐发展为疱疹,疱疹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由于这些皮疹初期症状不典型,家长需要格外留意,一旦发现孩子有异常,应及时就医。除了早期症状,手足口病的典型症状是手、足、口腔、臀部等部位出现斑丘疹、疱疹,有些孩子还会发热、咳嗽、流涕、食欲不振。典型的皮疹像斑丘疹、丘疹、疱疹,周围有红晕,疱疹里液体少,不痛不痒,恢复后不结痂、不留疤。不过,感染不同病毒,皮疹表现也有差异。如果孩子出现高热不退、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肢体抖动、无力和惊跳等症状,可能是重症手足口病的表现。家长们发现孩子有类似症状,要及时带孩子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手足口病是怎么传播的?

手足口病传染性很强,患者和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隐性感染的人没啥症状,但也能传播病毒,这就很容易让人忽视。患者发病前就有传染性,发病后1周内传染性最强。

传播途径有好几种:

密切接触传播:直接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或者接触被污染的手、毛巾、玩具、餐具等物品或环境,都可能被感染。比如孩子在幼儿园一起玩玩具,一个孩子得了手足口病,没及时洗手就摸玩具,其他孩子再摸,就容易被传染。

呼吸道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时,病毒会随着飞沫跑到空气中,周围的人吸入就可能感染。

饮食传播:饮用或吃了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也会中招。学校、托幼机构、儿童游乐场所等出现聚集性手足口病的风险较高,如发现小朋友手、足、口等部位出现泡疹,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根据医生的建议住院或居家隔离治疗。

手足口病的治疗

大多数手足口病患者症状较轻,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1—2周就能自愈 。家长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帮助孩子缓解症状:

缓解发热。如果孩子体温不超过38.5℃,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当体温超过38.5℃,可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服用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减轻口腔疼痛。孩子口腔疱疹破溃疼痛时,可给孩子吃一些温凉、软糯的食物,避免辛辣、酸、烫等刺激性食物。饭后用淡盐水或温水给孩子漱口,保持口腔清洁。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促进口腔黏膜修复的药物。皮肤护理。保持孩子皮疹部位清洁干燥,避免孩子搔抓皮疹,防止继发感染。如果疱疹破溃,可以涂抹碘伏消毒。

少数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能出现脑膜炎、脑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一旦孩子出现持续高热不退、精神萎靡、呕吐、头痛、肢体抖动、呼吸增快、出冷汗等症状,说明病情危重,必须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目前针对手足口病没有特效抗病毒药物,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病情进行对症治疗,如控制颅内高压、维持呼吸和循环稳定等。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做好预防措施,能大大降低孩子感染手足口病的风险。注意个人卫生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育孩子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触摸公共物品后。大人也一样,回家先洗手,再抱孩子。洗手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按照 “七步洗手法”,每个步骤都不能少,至少洗20秒。

做好家庭清洁。家里要经常通风换气,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20—30分钟。孩子的玩具、餐具、奶瓶等要定期清洗消毒,可以用开水煮15—20分钟,或者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地面、家具表面也要定期清洁消毒。

避免去人员密集场所。高发期尽量少带孩子去商场、游乐场、电影院等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地方。如果必须去,要给孩子戴好口罩,回家后及时洗手、换衣服。

接种疫苗。目前有针对肠道病毒71型(EV-A71)的疫苗,它是导致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建议6月龄—5岁的孩子尽早接种,一共接种2剂,间隔1个月。虽然疫苗不能预防所有的手足口病,但能大大降低重症和死亡的风险。

关注孩子身体状况。平时要多留意孩子的身体情况,一旦发现孩子发热、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如果孩子所在的幼儿园或学校有手足口病病例,要配合做好隔离、消毒等防控措施。

手足口病虽然高发,但只要我们了解它,做好预防,就能让孩子们远离它的威胁。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撰文:黄剑琴 陈之瑜 通讯员 廖思兰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叶镇祖
校对 张芳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