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立冬,老广迎来重要养生项目——吃膏方。在各大中医院膏方节现场,除了众多老街坊捧场,还吸引不少年轻人。
药膳混搭冰淇淋、社区推拿“去班味”、中医药夜市citywalk,爷奶辈独宠的中医药,如今成了年轻人的消费新贵。
社区医院里,年轻患者在进行督脉隔姜灸治疗。
社区医院里,年轻患者在进行督脉隔姜灸治疗。
除了充满古早味的中药和养生,广东仔女还发掘出更多“反向生活”:“老头乐”养鸟,让00后也入坑;中年大叔标配钓鱼,被年轻人一举攻下;农民伯伯的固定动作“捡秋”,也被赋予了美学意味……在大湾区的车水马龙中,也有无数角落能够容纳心灵的旷野。
搞钱与松弛,广东人统统都要。
提前养生,年轻人的“逆生长”
《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显示,18—35岁年轻人消费榜单第三位就是保健养生。
“深圳社康中医都是真材实料!”“在中山,30块钱的推拿是真的香!”“二刷江门中医夜市,正骨科好火啊!”在大湾区,年轻人正以传统的方式获取身心慰藉,也于无意间发现了藏在城市深处的烟火气。
在中山市东区工作的白领李伊婷(化名),因为长期伏案工作,颈椎和肩膀时常感觉不适。饱受困扰的她想起母亲因腰椎间盘突出每周定时“报到”的社区医院,决定去体验一番。
中山东区社区服务中心中医科门口。
中山东区社区服务中心中医科门口。
踏入家附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馆,走道上和诊疗室的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药材和生姜味。经过医生熟练地推拿,结合磁振热治疗仪的中频短波和后续的“隔姜灸”,李伊婷的肩颈不适得到了缓解。
最后,医生给她开了7次推拿和督脉灸项目,每次120元,算上挂号费并依据社区定点医疗机构统筹支付80%,个人自付单次只需要30元以下。
医保覆盖、品质保证、便捷可达,没有“一言不合就办卡”的推销套路,社区医院吸引年轻人纷纷“种草”。2023年,中山率先在全省实现镇街医院及社区中医馆全覆盖,李伊婷家附近这样的社区医院随处可见。
像李伊婷一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血脉觉醒,爱上了中式养生。10月份,江门市首届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力开摊,圈粉一波年轻人。
江门市中医药文化夜市人气火爆。
江门市中医药文化夜市人气火爆。
“刚刚感冒后就鼻炎复发,医生帮我开了方子,还做了刮痧,当场就通气了。”网友“靖霖公主”在参加了中医药夜市后在社交平台表示。
“very骨德”“中药手里握,啤酒嘴里喝”“中药哪有上班苦”…在中医药夜市里,现场布置随处可见的“玩梗”标签,也让年轻人惊觉原来传统文化可以很“潮”。
在广州白云、深圳宝安、中山南头,也都陆续出现了别开生面的中医夜市,吸引不少年轻人前去排队体验,并纷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打卡攻略。
广州白云区中医夜市吸引许多年轻人前来问诊。
广州白云区中医夜市吸引许多年轻人前来问诊。
中医夜市出圈,社区医院推拿成为心头好,这些烟火气的现象,折射出年轻人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好奇心与认同感,也体现了城市对年轻人的用心关爱与包容。
换个角度,在家门口发现“旷野”
如果说,“肉体养生”是广东年轻人的血脉觉醒,那么,“精神养生”就是他们在搞钱之余的新追求。
这个秋天,在深圳香蜜湖公园、广州华南植物园、东莞植物园,许多年轻人都不约而同地收纳起季节的馈赠——捡秋。
在东莞植物园里,文莉花了一下午在树林草丛间漫步,一边闲逛,一边拾掇花花草草,享受与自然接触时静静的心流。走累了,把一怀的收获放在地上摆成图案,秋天就有了具象。
深圳网友沫沫则为捡秋做了充足的准备。她带着画纸、书本去到了香蜜湖公园,用各色叶子、果子摆出了五花八门的造型,清新文艺,生趣盎然,分享的笔记在小红书上获得了上千点赞。
广州网友董小姐表示,虽然广东的秋天很短暂,但生活当中的一些小细节还是可以珍藏住,捡秋的意义,相当于跟大自然交了个朋友,“以前都没发现身边不起眼的角落这么有趣。”
在公园里捡落叶,仿佛留住了一个秋天;而在家门口的河涌钓鱼,效果可能如同拥抱了一次大江大河。
钓鱼,这份曾经独属于中年大叔的松弛感,如今成了都市年轻人的“小确幸”。
根据网友分享钓鱼的经历,他们通常并不特别在意装备,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来一场垂钓,甚至随手捡起一根树枝就敢向大自然发起挑战。
深圳女孩艾西刚入坑了钓鱼。相较于传统钓鱼法,她和身边的朋友更喜欢小物钓,这是一种简化版的台钓,使用轻型装备和细小饵料来吸引小鱼,装备成本低廉,方便携带。
艾西说,小物钓特别适合深圳这种遍地公园池塘的城市,“碰到合适的池塘,上下班路上也能钓个五分钟。”
深圳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大大小小1290个公园,河流、池塘更是星罗密布。年轻人在工作之余,花几分钟就能到一个绿色开敞空间散散“班味”。如果竿上还有鱼获,那就是另一重惊喜。
广州网友七七,青睐到白云湖公园垂钓。在七七看来,白云湖公园绿树成荫,还有许多草坪和湖泊,能观赏到珍稀的鸟类和水生动物,“在湖光山色里钓鱼,远离喧嚣,感觉太美妙了。”
七七说,和传统的钓鱼者更在乎捕鱼成果相比,年轻人更重视体验和乐趣。在广州,不同的水域有不同的鱼种,带上便携的装备,路过池塘、溪流、小水沟,都能进去探一探。
资深钓友小蔡的钓鱼足迹遍布白云、黄埔和番禺,他尤其爱的野钓地点是流溪河,不仅自己每个月都前往下竿,还带了父亲“入坑”。小蔡说,这几年,能明显感觉到广州天更蓝了、水更清了。
无论是捡秋还是钓鱼,都是年轻人以新的方式与自然亲密接触,在普通生活里创造新的风景。当他们走出家门,也会欣喜地发现,生活的城市早已伸出托举的双手。
新一代遛鸟,不止在茶楼
“得闲饮茶”的老广,提着鸟笼上茶楼曾是城中一景。这个景象本来已经消逝,但如今,它在新型鸟咖“重生”了。
在广州市海珠区江南西路紫龙大街上,一家名叫“鸟鸟岁岁”的鸟咖凭借温馨精美的装潢,吸引了许多路人的目光。小慧就是这里的常客,并且在这里遇到许多志趣相投的朋友。
小慧独居在海珠区,此前家里已经饲养了一条小狗,为了给狗找个伴儿,前段时间她又给家里添了只虎皮鹦鹉。“养鸟后,下班回家的期待就更足了,就像多了一个人在等你。”
鸟是群居动物,“遛鸟”也成了一种新型社交方式。小慧养鸟获得的快乐,也从家里延伸到了新场所。
在东莞莞城的吉日鸟咖,网友直呼“好过瘾”;在佛山时光叽鸟咖,能体验到小鸟在你手上睡着的萌感;在中山万象汇退休鸟咖,可以边喝饮品边自在地与小鸟待上一整天……开设在市中心的鸟咖,成功俘获了年轻一代的心。从鸟苑到鸟咖,是一种别样的文化传承,也是城市搭建宠物友好空间的生动缩影。
随着越来越多的养鸟爱好者光顾,吉日鸟咖的关老板也开始有了些“烦恼”,由于目前宠物医院对鸟类的治疗还不够普及,因此有许多养鸟人来这里“取经”。久而久之,吉日鸟咖就成了一间小鸟“救助站”,关老板会收留被遗弃的小鸟,然后再为他们找到新家。
“东莞是一座对宠物很友好的城市。”关老板曾带着自己的小鸟出行,出行途中并没有感到不便,甚至有很多好奇的人想要与小鸟拍照、互动,这让关先生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包容和温度。
在猫和狗为主流宠物的当下,让“毛孩子”在城市里被温柔以待,广东早已是上大分。
在广州,近年来不少商场、酒店、餐厅允许宠物有条件进入;在深圳,不少大型商圈向着“宠物友好”型发展;在珠海,多个宠物公园免费对外开放;在佛山,有酒店打造“宠物友好房”……
越来越多的宠物友好的商场、酒店、民宿逐渐步入人们的视野,如今鸟咖也成为新风尚。
从养狗养猫到养鸟,养宠场景的“轮回”,背后是城市多元化的进阶。
爱上中式养生、迷恋上钓鱼、对养鸟上头……当年轻人拥抱更丰富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城市也在热切地回应;无论奋力前行还是反向生活,这里都有人与你同频共振。
撰文:刘自如
统筹:黎詠芝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