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海丰县人大常委会坚定围绕中心工作,紧密贴合地区发展关键脉络,引领全县各级人大组织及代表投身经济建设前沿,充分挖掘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推动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进程中的关键价值,将人民当家作主理念真切、具体地贯穿于人大工作各环节,积极服务地区发展大局,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海丰实践贡献人大力量。
聚焦民生实事,代表履职质效“实”起来
这一年,海丰县人大代表“亮身份、听民声、汇民智、办实事”,积极深入基层,广泛收集群众意见建议,成功推动解决了58个现实问题,切实为群众办好16件实事。
干字当头、实字为要、细处着力。海丰县人大常委会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依法督办议案建议,通过走访、调研、考察等方式,及时了解和反映人民群众、企业单位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们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积极推动民生实事落地落实。
莲花东路建设工程稳步推进、可塘镇完成饮水工程建设、海丰县海城镇莲花山云莲郊野公园建设项目投入使用……海丰县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人大监督职能,充分发挥代表主体作用,对民生实事项目的实施进度、工程质量、社会效果开展全程监督,真正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将民生工程建在群众的心坎上,受到广大市民的一致好评。
搭建平台载体,代表履职活动“多”起来
围绕广东省打造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省域样板目标要求,海丰县人大常委会全力建设代表联络站,2024年对部分代表联络站进行整合优化。目前,海丰县共有53个代表联络站,包括12个镇中心联络站、38个村(社区、片区)代表联络站及3个产业联络站,基本实现了代表联络站建设全覆盖,人大代表进“站”履职全覆盖。
结合“数字人大”工作部署,海丰县人大常委会配齐配强工作人员,严格履职记录和档案管理,推动“线上互动+线下服务”相结合。截至目前,各级人大在“数字人大”平台上登记活动信息即站点动态595条,代表履职打卡151条,实现了代表联络站质量提升,打通了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全县五星级人大代表联络站已达15个,使活动开展有平台、有抓手、有载体,让代表履职有活力、有成效。
聚焦重点工作,人大代表担当“亮”起来
去年,海丰县人大常委会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积极组织人大代表投身“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平安海丰”等重点工作领域,充分发挥代表作用,展现担当作为。
在“百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针对农村土地改革、农村集体经济改革等落实情况以及乡村振兴“连带成片”示范片区规划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专项攻坚工作,代表们深入基层开展专题调研,详细了解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地情况和实际效果,广泛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为工作的持续推进提供了精准的方向指引。
春节前夕,海丰县人大常委会、县政协聚焦民生实事、交通出行、环境卫生等群众关注问题开展视察督办,在县城北部新区纵二路道路施工现场、云岭实验学校路段和南三环海丽大道互通工程施工现场等地听取了解民生实事项目建设进度,有力保障春节期间道路通行有序,群众出行平安顺畅。
聚焦绿色生态,人大代表示范“带”起来
一直以来,海丰县人大常委会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示范带动作用,深入推进绿美海丰生态建设。一方面,积极开展调研督导,对乡村振兴示范带连带成片提升片区的绿化美化提升工作落实、推进农村污染治理等情况以及环境状况、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进行持续跟踪监督,听取和审议县政府关于开展绿美海丰生态建设的报告,助推绿美海丰生态建设走深走实;另一方面,对黄江河湿地公园“人大代表林”固化绿化,组织五级人大代表开展“和美乡村・我助绿”活动,认捐款50余万元,种植苗木2000余株,果木3000余株,提升绿化面积12亩。
不仅如此,海丰县人大代表还助力海丰打造“绿美廊道”“美丽庭院”“乡村公园”“人大代表林”等,积极推动“田间插绿”“山地增绿”,带动全社会行动起来,让绿色生态优势源源不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优势。
南方+记者 陈欣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