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树银花照亮夜空,40米长的烟花火龙在烟雾中舞动,呈现了巨龙腾云驾雾的壮观场景。2月12日元宵节晚,揭阳市揭西县五经富镇举办了盛大的烟花火龙民俗活动,这也是该活动时隔30年后首次重新举办,吸引了大量市民与游客前去观赏。
五经富镇的“龙”文化有着悠久历史,当地的山水处处与“龙”结缘:山有龙山,水有龙江、龙颈水库,还有龙江公园、龙水谣等景点。五经富烟花火龙也称为“烧烟架、舞火龙”或“烧龙”,至今已有300年历史。揭西五经富烟花火龙揭西县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曾创辉表示,据《曾氏族谱》及相关资料记载,清代五经富锅厂村曾氏先祖曾天安娶了苏州籍女子,夫人常怀思乡之情,遂自故乡苏州引进“烟花火龙”技艺。每逢春节等传统节日,当地人用竹篾、木材扎成“金龙”“鲤鱼”等形状,并安装焰火爆竹,配以锣鼓,舞动“金龙”“鲤鱼”,璀璨绚丽,以此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受当地人员外出等因素限制,五经富烟花火龙表演中断已久,留守当地的传承人凭着记忆、口述和文字资料传承着这一历史文化。2007年4月,揭西五经富烟花火龙入选揭阳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4年8月,揭西县五经富传统文化促进会成立后,积极倡议组织,并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非遗传承人的积极响应,时隔30年重启了这项民俗文化活动。
与其他地方的“烧龙”活动相比,五经富的“烧龙”活动不仅包括气势磅礴的烟花火龙表演,还有极具特色的“九龙吐珠”“鲤鱼跃龙门”和“烧烟架”活动。元宵当晚的表演汇聚了40米大龙3条、4.5米中龙9条、1.8米小龙10条、鲤鱼18条、龙门架与烟架各1组。表演时,龙珠绣球引路,火龙昂首挺胸,眼射金光,龙须、龙口、龙头、龙身、龙尾都喷射烟花,赤膊壮汉高擎火龙起舞,声势浩大;鲤鱼由火药燃放产生动力前后游跳,寓意“跃龙门”。
值得一提的是,当晚,国家级非遗项目梅州丰顺埔寨烟花火龙也在丰顺县埔寨镇同时举行。埔寨镇位于五经富镇东北方向约14公里处,同属客家文化。五经富当地传说,埔寨烟花火龙正是起源自五经富烟花火龙,系历史上通过两地婚娶而传入埔寨。
曾创辉表示,如今年轻一代对于烟花火龙的传承热情很高,有10多名青年利用业余时间来到敦睦公祠跟着他学习、协助制作烟花火龙,五经富优秀传统文化将通过年青人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南方+记者 林捷勇
通讯员:刘超洋 江浩
摄影:李务欣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