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从一个起点到一个新的起点,是一个不断进化与超越的过程。全县GDP突破200亿大关的五华县,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起点。
发展向前,五华县如何奋进?2月11日上午,五华县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一场聚共识强信心、兴产业促提质、明方向比决心的会议,明确五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做到“六个始终”。
五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进一步明确五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周扬 摄
五华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进一步明确五华高质量发展的方向与目标。周扬 摄
“六个始终”,即始终聚焦壮大实体经济这个硬支撑、始终扭住“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这个总抓手、始终扣紧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这个突破口、始终激活改革开放创新这个动力源、始终织牢安全稳定这个防护网、始终建强干部队伍这个主力军。
弘扬“刚直为人硬打硬,匠心做事实打实”新时代五华精神,时下五华干群同心,正持续深挖自身潜力,不断优化发展策略,不仅要在经济指标上实现新的跨越,更要在社会民生、生态环境、文化建设等多领域齐头并进,向着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宜居的目标大步迈进。
聚共识强信心
全面夯实“稳”的发展基础
百岁山(梅州)饮料有限公司由景田(深圳)食品饮料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其发展备受关注。2025年1月,公司销售收入7000余万元,同比增长42%,实现了“开门红”。
“2024年,公司年产值同比增长58%,纳税同比增长88%,累计纳税超过1.5亿元,提前两年半完成承诺投产5年内纳税1.5亿元的目标。”百岁山(梅州)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金龙说,在省市县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下,公司有信心、有决心、有底气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继续跑出百岁山速度。
新一年,赵金龙为公司定下了新的目标:“2025年,我们公司将抓住全省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和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利用好相关优惠政策,继续增加销售区域,扩大产能,争取完成全年销售和纳税增长10%的目标。同时,加快数字化工厂建设,完成厂区绿化、配套设施建设,致力打造百岁山最美工厂。”
过去一年,五华高质量发展的“稳”脉络清晰:全县GDP突破200亿大关。完成工业投资26.65亿元、技改投资8.85亿元,增速排名全市第三、第一。
五华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融湾发展。张荣华 摄
五华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融湾发展。张荣华 摄
面对这一良好势头,五华县更需要乘势而上,聚共识、强信心,全面夯实“稳”的发展基础。做到“六个始终”,已成为新一年五华县高质量发展的广泛共识。
内容上,“六个始终”涵盖了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旨在通过聚焦实体经济、扭住“百千万工程”、扣紧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激活改革开放创新、织牢安全稳定防护网和建强干部队伍等措施,推动五华县经济社会的全面高质量发展。
凝聚共识是关键,提振发展信心是核心。新一年,凝聚高质量发展共识,五华的发展信心从何而来,源于外部,更根植于内部。
从外部看,随着《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总体方案》《关于支持梅州对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振兴发展的若干措施》政策的出台落地,17个省直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措施,为五华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融湾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从内部看,高质量发展征程中,五华深知唯有争分夺秒,方能逐浪前行。新年伊始,“等不得”“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推动五华上下以实干精神推动县域经济不断向前发展,向更高目标迈进。
不可否认,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五华的历史欠账、基础现状、发展条件,决定了必须拿出比别人更大的干劲拼劲闯劲、付出更多的细心耐心恒心。
“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坚持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战略之举、关键之为。”全面夯实“稳”的发展基础,五华县委书记钟秀堂提出要抢抓“百千万工程”、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等重大机遇,抓住一切有利条件,把积极因素转化为发展实绩。
兴产业促提质
稳步形成“好”的发展势头
做到“六个始终”,始终聚焦壮大实体经济这个硬支撑被放在五华高质量发展路径的首位,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产业体系向新图强,发展才能以质取胜。新的一年,五华提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筑牢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
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五华家底如何?
一组数据颇有代表性:过去一年,景田百岁山等制造业骨干企业效益明显,带动制酒制药及包装饮用水行业全年产值同比增长27%。新能源产业培育成效初显,全行业全年产值同比增长6.0%。积极利用技术改造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4家企业数字化转型、10家企业技术改造。全年新增经营主体8093户,总量达8.61万户,总量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朝着经营主体占全省1%的目标不断前行……
毋庸置疑,在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大背景下,五华经济能够保持争先进位、逆势上扬,很大程度上正是得益于新兴产业“双招双引”和产业培育带来的新动能。
“2024年出口额折合人民币约1.13亿元,配套企业实现产值约4000万元,初步形成了产业链的集聚效应。产品主要包括车载MP3、MP5、安卓三大系列,全部出口至南美洲、拉丁美洲、阿联酋、亚洲等地区和国家。”谈起公司在五华的发展,梅州市达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志宁信心满满。
曾志宁介绍,未来公司将继续专注于汽车音响和导航设备的生产与研发,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我们将加大研发投入,引进更多高端技术人才,推动产品向智能化、高端化方向发展,力争在未来5年内将VOTOPS品牌打造成为全球知名的汽车音响品牌。”
企业发展有干劲,产业发展有新貌。新的一年,五华重在兴产业促提质,稳步形成“好”的发展势头。
简而言之,便是新旧产业齐步走:一手抓传统产业的巩固和优化,推促五金机电、制酒制药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一手抓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培育和壮大,培育壮大智能制造、新型储能主导产业,加快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在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这一思路有了更为具体的举措:
——兴产业增效益。坚持三次产业一起抓,推动三次产业相互嵌入、相互赋能、相互成就、量质齐升。
——不遗余力提升园区运营管理水平,坚持亩均论英雄,支持现有企业提质增效,大力招引企业落户,突破解决企业困难问题,把园区打造成承载人口集聚的就业基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坚持全县动员、全员招商,从党政领导带头、从各镇各单位抓起,强化“一把手”招商,用好五华丰富的乡亲资源优势,开展产业招商、以商引商、应用场景招商、第三方招商,确保完成计划投资86亿元以上、实际投入18亿元以上的目标。
无论是抓园区提质效,抑或是强招商增后劲,五华目标明确——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传统产业迭代升级,培育壮大新型储能、智能制造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构建具有五华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明方向比决心
加快释放“干”的发展成效
作为梅州历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基建工程,梅蓄电站计划总投资120亿元,是广东省首个核准批复的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该项目分两期建设,二期预计到2025年全部建成投产。
届时,梅蓄项目两期8台机组共240万千瓦投产发电运营,将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梅州“电力粮仓”,持续巩固大湾区电网成为抽水蓄能装机容量最大、电网调节能力最强、清洁能源消纳比重最高的世界级湾区电网。
2025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梅州二期抽水蓄能项目被提及,再次鼓舞着五华上下朝着苏区振兴,朝着融湾先行的方向不断发力。
五华坚持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战略之举、关键之为。图为梅蓄电站项目现场。 受访者供图
五华坚持把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战略之举、关键之为。图为梅蓄电站项目现场。 受访者供图
高质量发展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实干出来的。
五华高质量发展大会会期虽短,内容不缺。大会上,五华县明确了新一年的奋斗方向,并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冲锋号。水寨镇、华城镇、安流镇、科工商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以及6名企业经营者代表相继发言,谈思路、亮措施、表决心,传递出充足的干劲和坚定的信心。
明方向比决心,加快释放“干”的发展成效,五华把高质量发展转化为众众之责、人人之慧,切实调动全县150万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迈进。
诚如钟秀堂所言:“我们要坚持定了就干、马上就办,强化结果导向、闭环管理,广大党员干部要百倍用心、千倍努力,把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融入骨子里、体现在工作中。”
春节假期刚过,五华全县上下已是一片大干快上、奋力拼搏的繁忙景象。
“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公司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比如业务期过于集中,但全年业务总量不够高。”针对这些问题,广东木黄文旅体育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蔚晓娟表示,将保持初心、积极应对,通过积极申办各级足球赛事、做好梅州客家主场赛事票务工作及工人疗休养服务等形式,提高公司业务量,推动五华足球产业发展,扩大梅州足球品牌影响力。
围绕“GDP增长5.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2.0%”的目标,五华县干群迅速行动,以“干”字当头,加快释放发展成效。
聚焦强县再提档、促镇再提质、带村再提效、动力再提势,2025年五华坚持“党建引领、典型打造、全域推动、全民参与”的原则,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确保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
■声音
五华县委常委、副县长,水寨镇党委书记黎辉文:
今年招商引资不低于3亿元
落实招商“一把手工程”,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化三性”基本特征,完成招商引资不低于3亿元年度目标。推动产业“一条链”配置,围绕延链补链、企业配套,协助开展物流、电商、学校、市场等上下游和配套企业产业的投资、引进和整合。
华城镇党委书记曾映贤:
落实做好“六个一” 绘就新图景
解决一批遗留问题破除发展梗阻,实施一批民生工程提升幸福质感,发展一批农业产业夯实振兴根基,谋划一批发展项目增强内生动力,培育一批“四上”企业壮大经济底盘,创建一批示范典型打造华城样板。
安流镇党委书记朱清辉:
全力激活镇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紧盯招商引资,扎实推动企业上规,培育新动能,推动村级产业转型升级。因地制宜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发挥安流半径工业园、龙中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园区集聚效应。积极发展制造业和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吸引相关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安流,全力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五华县科工商务局局长曾宏:
力争全年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
力促项目建设,持续推进“千名干部挂千企”服务机制,做好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重点项目跟踪服务,力推梅蓄二期、神牛二期等项目投资,强化“政银企”对接,促进项目尽快建设投产增效。力促工业经济稳增长,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分析,重点做好骨干企业、增长点企业跟踪监测,促进企业稳产增产,力争全年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0%。
广东五华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何昭辉:
建成竞争力强的智慧物流园
用好《梅州方案》等重大政策文件及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争取更多专项债券资金支持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完善,建成“效率高、成本低、竞争力强”的智慧物流园,同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打造高效协同产业平台。
五华县永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刘静:
为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提供支撑
预计今年出栏12万头全程商品猪,猪苗10万头,年产值3亿元,可为当地提供210个就业岗位。不断提升养殖技术和管理水平,进一步发展家庭农场,在五华这片热土精心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工程提供有力支撑。
百岁山(梅州)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金龙:
争取全年销售和纳税增长10%
抓住全省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和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利用好相关优惠政策,继续增加销售区域,扩大产能,争取完成全年销售和纳税增长10%的目标。同时,加快数字化工厂建设,完成厂区绿化、配套设施建设,致力打造百岁山最美工厂。
广东五华二建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乐云:
发展驻外业务 提高新经济增长点
通过发挥自身技术创新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在巩固现有优质市场的基础上,建立更完善的区域布局,充实驻外分公司骨干力量,融入珠三角、大湾区市场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
广东木黄文旅体育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蔚晓娟:
借力“足球+”多元力量 带动多行业发展
以“打响球王品牌,足球赋能乡村振兴”为己任,借力“足球+”多元力量,带动餐饮、住宿、文旅等行业的发展,为五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梅州市达泰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志宁:
助力五华打造高科技产业集聚区
希望通过公司自身的成功经验,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到五华投资,助力五华打造一个围绕电子产品的高科技产业集聚区,推动五华GDP增长、进出口贸易和就业“双提升”。
广东苌乐谷翔天航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国俊:
推动“低空经济+”多业态融合发展
围绕“三个聚焦”进行发力:一是聚焦政策引领。申请中国民航局CAAC无人机考点资质,联合人社部门设立职业技能培训学校,为五华培养千名“低空技术工匠”。二是聚焦科技赋能。深化无人机与AI、载人飞行器融合研发,探索智慧农业、应急物流等场景应用,争创省级“低空经济创新中心”。三是聚焦产业协同。联合大疆、小鹏等头部企业,打造无人机4S服务、文旅科普、空中交通示范项目,推动“低空经济+”多业态融合发展。
来源 南方日报 南方+
记者 黄培强
通讯员 周扬 曾文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