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之年,汕头潮南以园区“一子落”带动经济“全盘活”

南方日报 南方+  2025-02-27 10:50

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区比重达28%,工业投资连续15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年新增90家企业数字化转型、21个技改项目备案,44个市重点产业项目提前2个月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一组亮眼的数字,见证了2024年潮南工业经济全力向“新”而行的良好态势。这一年,潮南工业劈波斩浪,奋楫前行,一幕幕产业发展的场景令人难忘,“技术向新、企业向上、产业向高”发展的脉搏依然强劲有力。

作为产业培育发展的空间载体,技术、资金、人才等各类要素的集聚地,园区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阵地”。

潮南区工信局副局长姚志强表示,过去一年,潮南规划形成“1+8”产业园区格局,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占全区比重达28%,“这表明潮南工业发展的希望在园区,潜力点在园区,发力点也在园区”。

园区兴则产业兴,园区强则经济强。汕头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提出“做强园区经济”,于潮南而言,今年将紧抓大好机遇,强化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阵地主战场作用,推动园区发展加力提速,以园区“一子落”,带动经济“全盘活”。

向“智”向“新”

精筑纺织科技产业园

产业经济是一座城市向上的原动力。作为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区,潮南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纺织服装、精细化工、口腔用品和精品文具4个主导产业各具特色、集优成势。其中,纺织服装业是潮南区传统支柱产业,日益勃发着高质量发展的强劲脉动

2024年以来,潮南聚力打造纺织科技产业园,两英龙岭、风华、高美三大工业园,胪岗新港科创园、现代珠宝创意产业园,以及司马浦仙港工业园、峡山科技工业园、陈店北新工业园共九大园区,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从发展视角看,升级中的纺织科技产业园(以下简称“园区”)是“重头戏”。这里不仅形成了纺纱、织布、印染到成衣的产业链条,还有以印染助剂为主的精细化工配套产业和仓储物流等相关服务产业,为全区打造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提供了坚实支撑。

中国家居服专业采购基地项目。 南方+ 张伟炜 拍摄

中国家居服专业采购基地项目。  南方+ 张伟炜 拍摄

以园聚链,链企成片。为进一步优化整合园区资源,该园区还引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构建一体化智慧园区,持续助力园区高效生产运营,推动纺织服装产业向更高端、更智能、更绿色发展,赋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光是整合资源还不够,“扩围”一直是园区的重点工作。某种程度上来讲,扩围不仅仅是空间的简单扩展,更重要的是产业承载能力的提质升级,也意味着产业发展站上更大更高能级平台。

“今年我们将把扩围工作当成产业升级的重点,加紧完成园区扩围前期工作,加快园区扩围规划环评等编制工作,全力争取省、市支持园区环评报告书的审批,更好满足园区企业日益增长的排污需求。”园区办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加强与园区扩围实施运营主体南晟公司及施工单位沟通对接,压实工作责任,推动园区扩围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项目建设有序开展。

此外,潮南将紧抓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契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重点夯实印染加工环节,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同时,注重补齐上下游产业链短板,上游重点关注纺织新材料以及印染用精细化工产品,下游重点拓展纺织服装产业链终端产品,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条,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能力,形成优异产业生态,提升产业链竞争力、控制力和整体效率,助力推动潮南产业提质增效、夯实产业发展优势。

创新“打法”

引领产业发展突围

将目光移动到全区维度,涉及园区发展的内容同样春潮涌动。

潮南区委五届八次全会暨区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区委决定把今年定为“园区发展加速年”,就是要乘势而上、大干快干,推动园区发展加力提速。关键是要以园区建设为带动,导入新产业、拓宽新投入、引导新入园、支持新研发、开辟新市场,推动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改造提升,即“五新一提升”。

不难看出,面对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个时代命题,“五新一提升”是潮南引领发展突围的创新“打法”

潮南区委把今年定为“园区发展加速年”,就是要乘势而上、大干快干,推动园区发展加力提速。 南方+ 张伟炜 拍摄

潮南区委把今年定为“园区发展加速年”,就是要乘势而上、大干快干,推动园区发展加力提速。  南方+ 张伟炜 拍摄

在潮南,新兴产业——新能源、新材料、大健康、低空经济等未来产业呼之欲出。导入新产业就是要培育壮大这类产业,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科技创新、应用场景的趋势和动态,探索建立投入增长机制,实施包容审慎监管,有效开辟新领域新赛道。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支持新研发就是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中小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四上”企业,用好各级研发中心、技术中心,全力实现研发创新新突破。

拓展新投入主要是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和后劲——以抓好工业投资、园区基础设施投资、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招商引资、新增工业用地五件大事为重点;引导新入园则是以“九大园区”建设提升“万亩千亿”级产业平台承载力为带动,提高全区企业入园发展比例和集聚度,降低入园企业经营成本,规范入园企业管理,孕育新质生产力;开辟新市场是要创品牌、拓市场,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深入实施“潮南优选”品牌建设行动,支持更多特色鲜明、品质过硬、有口皆碑的潮南优质产品、优质企业走出去。

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方向改造提升是要抓好四大传统支柱产业提质升级,探索建立传统产业“链式改造”机制,抢抓超长期特别国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等国家重大政策,加大技术改造支持力度,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实现改造提升,拓展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场景,推动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提质增效

夯实实业发展优势

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是今年广东“新春第一会”热议的话题之一。于潮南而言,就是要大抓产业发展,推动平台提质增效,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突出特色化差异化,做大做强现代农业,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具体来看,潮南要加快构建“1+8”产业园区格局,高标准高水平打造汕头潮南产业园省级园区,提速主平台潮南片区扩围、黄金珠宝产业集聚区、两英龙岭“工改工”片区等重点片区土地收储和“工改工”实质性改造,完善园区基础设施配套,积极向上申请排污、能耗等指标支持,借助对口帮扶机制打造“类宝安”园区,提升“万亩千亿”级产业平台承载力。

重点项目是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是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今天的项目档次,决定着明天的产业高度、经济强度。

但不可否认的是,潮南在项目建设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用地难、融资难、审批难等问题。只有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破解项目推进中的要素制约,才能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巨大支撑。

姚志强介绍,今年,潮南将切实提高区专项指挥办的服务效能,逐月跟踪调度,全面掌握全区重点产业项目建设情况,及时协同各有关单位解决项目建设的难点堵点;抢抓政策机遇,鼓励企业根据自身实际开展项目投资,争取更多大规模设备更新项目建设,带动扩大全社会投资;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等激励政策,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多举措挖掘企业创新潜能,扩大科技创新企业培育库。

勇于探索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当下潮南引领产业发展突围的必答题。

汕头德美实业有限公司项目一期便是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实践与探索。该公司自主开发的匀染剂、固色剂、有机硅等系列纺织化学品将为园区印染企业提供便利、节约成本,为园区印染产业延链强链赋能,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预计一期产能2万吨/年,年产值1.6亿元。

潮南工信局党组书记黄厚文表示,今年继续深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科研资源与产业需求对接,重点引导产业龙头高新技术企业深化与大学、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

相关

潮南区峡山街道推进新型工业化

产业向“新” 竞跑突围

驱车驶入汕湛高速峡山收费站,前方不远处,一栋栋披着绿网的厂房映入眼帘。这个建设中的中国家居服专业采购基地项目,将为当地家居服产业带来活力与希望。

潮南区峡山街道的制造业和商贸业发展起步早,民营经济基础厚实。19世纪汕头开埠之初,峡山已是重要的商埠中心;到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商贸发展进入鼎盛期,“小香港”的别称也在那时流传开来。

2003年起,峡山成为潮南区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纺织服装、精细化工、精品文具三大支柱产业,实体经济“基本盘”不断巩固。多年来,凭借家居服产业集聚效应,峡山更是取得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时至今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峡山如何与时俱进,瞄准“新型工业化”全力进发?

●“大块头”挑大梁

长久以来,在峡山,与家居服产业相关的专业市场或商贸城一直呈现空白状态,这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亟须改变的现状。

2024年9月1日,中国家居服专业采购基地项目吹响了开工号角,建设智能化工业园区和采购基地,同步配套五星级酒店、办公总部大厦及人才公寓等,打造全国最大的中国家居服产销及展贸基地,真正实现“前店后厂”商业模式。

在商业发展到“去中间化”的当下,一个专业品类交易市场对产业集群的发展变得更加重要。正是如此,峡山家居服产业终于到了“挑大梁”的时候,中国家居服专业采购基地也将成为观察新时代峡山家居服产业焕新升级的一扇重要窗口。

摊开峡山的商贸版图可以看到,“峡山街道纺织品众创街区”随即映入眼帘。该街区规划面积约6.58平方公里,北至北环大道,南至324国道,东至峡华路,西至峡山科技工业园,涵盖义英等10个村(社区)和峡山科技工业园。

峡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马迪武介绍,峡山将以1个中国家居服专业采购基地、1个环塔山文化经济圈、2个商业综合体(天合云庭商业综合体、董塘居委商业综合楼)、3条网批街(义华路、义新路、义晖路)为核心的“1123”商贸格局以及范围内其他点位的全面打造提升。

完备商贸格局,让生产力优化布局有了更足底气,也让产业链韧性与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 技术上新蹄疾步稳

传统支柱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创新研发成为“关键棋”。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2024年,峡山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向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新培育高新技术企业9家,新增企业技改项目备案2个,投资额3870万元,实施技术改造项目6个,2024年完成投资额3589万元,2个项目全额完成投资计划。

透视这组数据,创新驱动主线主脉清晰可见。岁回律转,新的一年来了,与之同来的,还有新变化、新挑战和新机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新型工业化仍是解题答案。峡山,如何下好“先手棋”?

峡山已有战略规划。具体来看,深入实施工业技术改造、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三大行动,重点突出创新赋能和品牌培育,协调推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合作,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和精优品牌打造,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密切合作,加快5个入库技改项目建设,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时,支持科技、金融、信息、商务、会展、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 商圈更新激发活

在峡山街道塔山公园龟山之巅,耸立着潮南区的文化地标——祥符塔。此塔又称峡山塔,始建于宋代。从地理布局来看,这座古塔位于峡山街道的中心区域,广祥路、环山路、金光路等主要商业街分布于四周。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主要商业街上车来车往,商贸氛围十分活跃。

今年,峡山重点谋划打造山城一体的环塔山文旅商圈,推进董塘居委商业综合楼建设,打造区域消费中心;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夜间经济等新兴业态,鼓励企业入驻京东商城、天猫、唯品会、丽人购等第三方网络销售平台,发展直播、社群团购等商业模式,支持推进义英电商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同时用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推动商店举办系列促消费活动,提振消费热情,全力挖掘英歌舞、大锣鼓、龙舟赛等潮汕传统文化,发展特色文旅产业。

为打造高品质生活服务圈,峡山还将加强科学规划和设计,按照15分钟便民生活圈范围,引导优化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便民设施布局,发展现代商贸、教育培训、健康医疗、文化体育、旅游休闲等生活性服务业,让群众就近享受便捷、高效、优质的生活服务。

如今,在峡山,“新”的因素正在累积,见证峡山坚定自信的革新脚步。不久的未来,“生活圈”不仅将满足居民对便利生活的种种期待,更将“圈”出人人向往的美好生活。

文/图:南方+记者 张伟炜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吴夏晴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