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广东省全国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事迹公示(一)

作者 许宁宁 2025-03-10 07:00

根据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评选工作要求,为充分发扬民主,接受社会监督,现将广东省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予以公示。

以下为部分广东省全国先进工作者推荐人选事迹:

何建行简要事迹

何建行,男,汉族,1963年2月生,群众,博士学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主任、广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长。从医45年,首创无管外科技术体系实现自主通气肺癌、气管重建与肺移植等胸部手术,构建肺癌智能筛诊治康全周期管理体系,完成全球首例异位心肺联合移植。创新避免了机械通气肺与气管损伤,麻醉药量减少50%、并发症下降30%,45%早期肺癌患者术后当日康复,五年生存率提升16.9%。研发的甲基化AI早诊工具将早期肺癌确诊率推高至91%,智能设备包括实时裸眼3D手术系统、精准穿刺机器人等,使手术精度提升5倍、医师培训周期缩短80%。针对肺移植核心难题,提出供体肺损伤分类理论及防护策略,显著提升手术成功率并降低病死率。研究成果被哈佛大学编入教材,技术辐射16个发达国家及国内千余家基层医疗机构,实现高端医疗资源普惠与下沉。累计获23项发明专利及7项医疗器械认证,主编专著32部,主持制定多项行业标准。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等4项国家级奖项,何梁何利、树兰医学、中华医学、华夏医学、中国抗癌协会等20余项省部级一等奖、创新奖,获国家杰出医师、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赖宣治简要事迹

赖宣治,男,汉族,1986年8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广州市花都区花东学校副校长,小学一级教师。作为体育老师,14年坚守乡村教育战线,并在跳绳项目中取得骄人成绩,培养出42名世界跳绳冠军,打破18项世界跳绳纪录,获奖牌数超过1000枚。受邀参加G20峰会、“一带一路”连中巴、博鳌亚洲经济论坛等活动演出,先进事迹先后受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十三个频道200多次追踪报道,并拍摄成励志电影《点点星光》,推介到荷兰、波兰、比利时、加拿大、印度等7个国家进行展映。获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赵建简要事迹

赵建,男,汉族,1988年7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学历,广州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刑事技术所法医检验科科长、警务技术一级主管,副高级警务技术任职资格。长期从事法医学鉴定与研究工作,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建立了全国首家硅藻检验新技术实验室,研发的硅藻诊断溺死技术体系,解决了水中腐败尸体死因鉴定国际难题;建立了华南地区首家虚拟解剖实验室,实现了非正常死亡尸体死因的精准排查;形成了基于现场重建的证据分析体系,强化了现场痕迹物证与犯罪行为的关联性,显著提升了疑难复杂案件、命案积案诉讼中的证据效能。新冠疫情暴发初期,逆行赴武汉工作21天,出色完成任务。作为中国首批援外法医专家,赴南太平洋岛国萨摩亚执行任务,为中国和南太平洋岛国的警务合作开创了成功样板。

林文周简要事迹

林文周,男,汉族,1971年8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广州市房地产交易登记中心(广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广州耕地储备指标交易中心)主任、党委副书记、一级调研员。扎根基层一线,聚焦企业群众办事诉求,推动广州市不动产登记改革创新、惠企利民与解忧纾困工作。牵头负责的“1窗1人1套资料1个环节”“不动产登记全市通办”“广州深圳珠海三地通办”“跨境抵押”等多项举措被列为全国改革亮点,广州“登记财产”指标荣获2020年国家发改委中国营商环境评价“全国最佳表现”、2020-2024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五连冠”,广州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荣获“全国不动产登记便民利民窗口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单位”。曾获广州市劳动模范、广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朱文玲简要事迹

朱文玲,女,汉族,1983年1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学历,广州市水务局河湖长制工作处处长。组织制定40余项方案制度,出台全国首个河长制履职规范;推动河湖长制工作获得国家激励、连续6年获评省考优秀,4个河湖长制典型案例被水利部推广;14条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经验和5条海绵城市建设经验入选住房城乡建设部可复制政策机制清单。积极推行低碳生态治理措施,市民对水环境满意度,从2015年不到两成,大幅提升至八成以上。推动完成24个海绵示范片区建设,国家海绵示范城市绩效评价获A等。参与建设碧道1400公里,推动建设绿色水经济试点。推动建成13座志愿治水驿站/基地,助力培育出银发治水队、红棉老兵队等一百多支民间护水志愿队伍,参与人员达70余万人。曾获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荣获三等功1次。

吴新宇简要事迹

吴新宇,男,汉族,1977年10月生,民盟盟员,博士学历,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院务委员,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专家组专家。围绕机器人共性关键技术,发表IEEE汇刊论文36篇,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三次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18项。研制7类外骨骼机器人,服务于医疗康复、抢险救灾、边境巡逻、工业生产等。康复外骨骼转化获批医疗器械注册证6项,在数百家医院应用;消防系列外骨骼在多个省市消防武警支队应用。曾获广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等10项奖励。

孙立春简要事迹

孙立春,女,汉族,1979年4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学历,深圳市南山区赤湾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正高级教师。24年来深耕基础教育第一线,致力于教育优质均衡,在全国巡讲、支教150余场。主持的市级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已孵化10余个省市级工作室,入选《中国名师工作室名录》。执着于教育改革创新研究,出版了50余万字的教育专著,主持并参与数十项国家级、省市级课题。潜心于学校高质量发展,曾带领新建校获评深圳教育创新示范校、深圳市十大新锐学校,带领老校获得广东省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示范校、深圳课程教学改革示范学校等荣誉。获评深圳市年度教师、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巾帼标兵,是广东省名校长、鹏城教育名家培养对象,中国工会十八大代表、广东省工会十四大代表。

张立蕤简要事迹

张立蕤,男,汉族,1975年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六约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牵建“后备百名干部库”,实施多样化轮训,以“书记沙龙”等形式,分享基层治理经验,为社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创建“社会资源库”,推动“党支部+”红心家园“1+3+N”治理模式,强化社区与物业党建联建,组建“商户联盟”,激发社区自治活力。建设商圈共享的党群阵地,促进党群互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和谐社区。孵化一批社会组织,推动孵育2000名社区志愿服务队伍,提升社区服务效能。开展特色化志愿活动,结对共建开展便民服务,解决群众问题,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朱建波简要事迹

朱建波,男,汉族,1983年9月生,民革党员,博士学历,深圳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岩石力学研究工作,在裂隙岩体三维动态破断行为、非连续岩体应力波传播理论、深部岩体动力灾害机理与防控等方面取得系列创新成果,形成三维裂隙岩体动力学理论,推动了相关学科发展,并成功应用于多个重大深部工程,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研究发表JCR一区SCI论文100篇,授权发明专利29件。兼任国际岩石力学学会岩石动力学专委会委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动力学专委会、矿山冲击地压专委会副主任,国际权威SCI期刊客座主编、副主编、编委。参与创建民革首个能源委员会。培养博士后9人、博士/硕士研究生58人。曾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广东省青年科技创新奖等;2024年被授予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第十八届中国青年科技奖,被民革广东省委会授予荣耀人物称号。

王婧简要事迹

王婧,女,汉族,1979年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深圳市红桂中学美术教师,正高级教师。19年来深耕美育课堂,培养出的10余名学生考入清华、央美等名校,并带领团队荣获多项教学成果奖。将课堂延伸至艺术殿堂,引领300余名学生游历美术馆与公园,出版《走!去看美术馆》一书,推广“生活美育”理念。创新美育模式,实施项目式艺术实践与素养测评,赢得赞誉。积极投身社区美育建设,参与美术馆导览,惠及20余万市民,并带领师生美化通信箱体,为罗湖街道增添文化色彩。送教足迹遍布怀集等30多个偏远地区,以师者之爱与才华书写美育传奇。教育部名师培养对象,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广东省“百千万”名师、南粤优秀教师、深圳市五一巾帼标兵、陇南援建先进个人等称号,并连续担任两届省市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林天歆简要事迹

林天歆,男,汉族,1973年5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学历,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院长,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在国内率先建立膀胱癌微创精准诊疗体系,开创膀胱癌微创保功能系列术式,纳入中国泌尿外科诊治指南,在全国600多家医院应用,推动我国膀胱癌五年生存率提升10%,达国际领先水平。研发国内首个尿液DNA甲基化诊断膀胱癌产品、国产腹腔镜手术机器人。在Cell等世界顶尖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获国家科技进步奖。援疆期间,帮扶喀什地区转诊人数从2400人降到270多人,严重多发伤患者抢救成功率由50%提升到98%,两度带领医疗团队投身抗疫一线,推动受援医院成为南疆唯一定点救治医院,并创建成南疆首家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针对新冠疫情开发新冠肺炎AI辅助诊断系统,识别新冠病毒准确率达95%以上,作为联合国适宜推广技术在全球10多个国家应用。

李智简要事迹

李智,男,汉族,1977年10月生,农工党党员,博士学历,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二区主任,主任医师,市政协常委。推动汕头市基层胸痛中心与救治单元规范化建设,建立优质高效的胸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提高急性胸痛相关疾病救治能力。完成粤东首例超高龄(91岁)患者心脏主动脉瓣置换术。新冠疫情防控期间,作为汕头市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长带队驰援武汉,被授予“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先进个人”。积极推动卫生支农、送医下乡,多次组织科室人员在全市多家中小学开展急救科普进校园教育活动,定期为基层医院授课、会诊,积极参加、指导疑难病例讨论和抢救。发表科研论文多篇,主持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曾获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仇志杰简要事迹

仇志杰,男,汉族,1980年12月生,无党派人士,大学本科学历,佛山市高明区农业技术服务推广中心副主任,食品检验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产品检测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22年来参与抽样及检测的样品超过20万份,对农药及兽药检测方法进行优化,使样品的检测周期及成本减少一半以上。将检测技术融入农业技术推广,参与合水粉葛等多个地方和团体标准的制订,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投身三洲黑鹅的生产推广,成功将“高明三洲黑鹅”申请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通过生产试验数据提炼出三洲黑鹅品质特性,相关数据已编写至全市首个农产品湾区标准冰鲜三洲鹅中,助力农业生产跨越升级。曾获广东省劳动模范、广东好人、广东省十佳最美农安卫士等荣誉。

冯俊伟简要事迹

冯俊伟,男,汉族,1990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韶关市消防救援支队通信员、一级消防士。投身消防救援事业10余年,始终战斗在灭火抢险和应急通信第一线,先后参加台风“海高斯”前置执勤、揭阳苯酚泄漏事故处置等应急通信任务。曾6天6夜,转运受污染水体约23万吨。作为首批力量参加2022年北江流域特大洪涝灾害处置,搭建起200多个救援点的通信网络,协助解救被困人员5118人。2024年作为突击队员搭乘直升机空投韶关江湾镇“孤岛”救援现场,第一时间打通救援信息通道。自主创新多项技术得到应用推广,助力攻克重大灾害事故“三断”极端环境下的通信难题。先后取得CAAC无人机操控员等12项国际证书,夺得首届消防技能大赛全国亚军,作为教练员带队参加广东省第二届消防行业职业技能竞赛获通信项目全省冠军。曾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广东省消防救援总队个人二等功等荣誉。

何鹏程简要事迹

何鹏程,男,汉族,1978年8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学历,河源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主任医师。曾参与一线抗击非典工作,先后赴新疆喀什、佛山南海等地开展医疗帮扶工作,获广东省抗击非典二等功、广东援疆工作队优秀援疆工作者、广东青年五四奖章、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到任河源市人民医院以来,医院综合实力稳步向前,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最新排名达436名、等级B++,连续三年每年提升超一百名、跃升一个等级,提前实现帮扶总目标,并连续三年获市目标责任制考核管理优秀单位。先后当选为河源市党代表、政协委员,广东省人大代表,连续3年被评为河源市政协优秀履职委员。

宋思泉简要事迹

宋思泉,男,汉族,1976年10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蕉岭县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教导员、警务技术二级主管。从警28年来扎根山区,始终坚守刑侦一线,一心扑在刑侦痕迹技术工作上,积极参加公安部组织的命案积案物证会战,高质量完成物证特征标注和集中检视任务。荣立个人一等功和个人三等功各一次,于2020、2022年荣获全国公安百佳刑警、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等荣誉称号,先后评为全国刑事技术特长专家、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优秀人民警察。

古幸福简要事迹

古幸福,男,汉族,1970年11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惠州市惠阳区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主任。31年来深耕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平均每年引进示范、推广应用良种良法60多个、田间地头现场指导不少于200天次,开展技术培训超40场次,覆盖人数超2000人次,助力农户节本增效超3000万元,为助力农业技术推广和乡村振兴作出了突出贡献。曾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等国家级奖项5项,“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省级奖项1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国内外农业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0多篇,主编农业地方生产技术规程10多项,出版著作1部。被评为全国农业农村先进个人,全省粮食生产、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先进个人,院地合作科技先锋、农村科技特派员、广东省十佳最美农技员,曾获惠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惠州市拔尖人才等荣誉。

林少利简要事迹

林少利,男,汉族,1973年8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汕尾市公安局治安巡逻警察支队巡警指导科科长、一级警长。从警期间,在执勤战备、比武集训、抢险救灾、疫情防控、涉毒涉爆抓捕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担突击前锋,屡立战功,多次在省市技能竞赛中名列前茅。他不计得失挽救生命,英勇事迹受到省级多家媒体高度关注和人民群众一致点赞,荣立个人一等功,被评为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全省特级优秀人民警察。

于春波简要事迹

于春波,男,汉族,1967年7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东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手足显微外科主任,主任医师。创建手足显微外科,带领科室每年完成手术约3000台,技术精湛,科室临床手足显微外科技术达省内先进水平。参加国家级超级显微外科血管吻合技能大赛并获得优秀奖。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带头冲锋在疫情防控最前线,感染新冠后仍坚持在临床工作。多次受邀组建医疗队前往新疆、西藏、云南、贵州、青海等贫困地区参加手足先天畸形义诊,将最先进的诊治技术带到当地,为当地患者服务。曾在国家级医学期刊发表论文,2024年参与北京积水潭医院合作项目国家级科研立项。

齐欣简要事迹

齐欣,女,汉族,1976年12月生,中共党员,博士学历,中国散裂中子源二期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大科学工程建设,作为我国首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加速器电源系统负责人,完成了十余种、数百台、总投资近亿元的电源研制任务;带领团队经历上万次的实验研究,首次自主研发成功兆瓦级谐振电源系统,填补了国内空白;并通过原创性电流谐波注入解决了动态磁场的控制问题,控制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散裂中子源的建成并提前一年半达到设计指标作出了突出贡献,显著提升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助力实现了强流质子加速器的重大跨越。2020年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称号。作为主要贡献人之一,获2021年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同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特聘骨干岗位。2022年获批中国科学院“关键技术人才”。

胡健仪简要事迹

胡健仪,女,汉族,1980年3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山市西区街道平安法治办公室(市司法局西区司法所)主任、三级主任科员。在法院工作期间,凭借严谨的审判态度,成功审结诸多复杂案件,多次获评“办案能手”“调解能手”“优秀公务员”。成立“胡健仪调解工作室”,带领团队积极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受聘成为中山市人民调解工作首批专家库成员,有效解决群众诉求和困难,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有力推动西区街道调解委员会被评为全国模范调解委员会。获中山市十佳人民调解员、中山市第一届十佳政法人物、广东省最美信访干部、全国人民调解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法官等荣誉。

梁嘉伟简要事迹

梁嘉伟,男,汉族,1993年12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中山市技师学院教师,高级实习指导教师。梁嘉伟作为世界技能大赛国家队专家,自主研发创新“十指熔纤法”,将准确率从99%提升到99.99%,凭光纤上“弹钢琴”绝活,指导选手获俄罗斯、日本、法国举办的世赛一金两银,获国家专利5件、教科研获奖20项。带领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获奖40余次,参赛获奖率100%;领衔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创新工作室,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和广东省“百千万工程”,协助解决“全光网”乡村新基建技术难题2项,事迹被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媒体专访播出。打破国外选手多年垄断世赛的局面,以个人总分世界第一获得了中国人在世赛信息通信领域历史上首枚金牌,200多家媒体同时报道《中国梦大国工匠梁嘉伟》。获南粤技术能手、中国青年五四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级技能大师等荣誉。

谢文青简要事迹

谢文青,男,汉族,1978年7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台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良种示范场场长,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2001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一直在农业基层生产第一线默默无私奉献,致力于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和水稻新品种的研究、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主持或参与了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引进推广“农药减量增效施药技术”“粤禾丝苗”等一大批实用技术和水稻新品种,选育出优质水稻新品种“象牙香占”“台香812”等通过省级审定并大面积推广种植,累计推广应用超千万亩。他和他的团队一直在进行水稻抗白叶枯病品种的研究,选育出“金农香占”等抗病品种,向农户推广“金农香占”“台农811”等多个抗病品种,从种性上解决水稻白叶枯病的危害。他坚持每个月最少4到5天下乡实地指导农户生产,为广大农民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向农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尽心尽力保障和提高农民的种粮收益。曾获江门市优秀共产党员、广东省十佳最美农技员、广东省劳动模范、全国农业农村先进工作者、“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黄梁海简要事迹

黄梁海,女,汉族,1978年10月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阳江市实验小学教师,小学数学一级教师。她关爱每一位学生,把“关注差异、尊重个性”放在首位,助力孩子们在成长路上稳步前行。2019年至今,每周日在各级小学数学教研群分享优秀论文。多次踏上送课下乡之路,积极承担培训青年教师的重任。在多年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主张,把理性思维与趣味元素相融合,制作的微课在第一届全国小学数学微课评比中获一等奖。参加国家级教研活动2次、省级教研活动20余次。先后主持或参与9项省、市、区级课题研究,多篇成果获奖或发表。近3年,参与撰写的两本书已出版应用。

南方+记者 许宁宁

通讯员 粤工宣

编辑 王露纯 陈梅玉
校对 罗健鹏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