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绿”为墨!惠州石化书写炼油行业绿色发展故事

作者 马发洲 2024-10-13 14:28

走进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下称“惠州石化”)展厅,一个高约2米的玻璃大水缸矗立中央,4条小金鱼在其中悠然自得地游动。这些鱼儿的家园并非普通的清水,而是经过严格净化处理的工业用水。

这是惠州石化在水资源处理方面的一个侧影。作为中国海油最大的自营炼厂,惠州石化通过持续的科技创新、环保实践和管理优化,不断书写着“水”的故事,为炼油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树立绿色标杆。

管理赋能“稳”绿色根基

近年来,惠州石化注重构建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依托精细化管理策略和智能化技术革新,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惠州石化通过出台一系列节能管理办法,明确界定了生产用水的具体要求,从制度根源上为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筑牢了坚实基础。公司专门成立了由公司主管领导挂帅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并配备了专业的节能节水管理岗位,专职负责节水管理的各项事务,确保节水措施得以精准执行、高效落地。

为进一步挖掘水资源利用潜力,惠州石化定期开展全厂水平衡测试及用水优化研究,通过对用水数据的深度剖析,灵活调整用水策略,显著提升了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成功构建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的良性循环。同时,惠州石化还注重节水文化的培育与传播,通过举办节水宣传活动、开展节水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切实提升了全体员工的节水意识。

科技驱动“解”绿色难题

在科技驱动方面,惠州石化持续在水资源处理领域深耕技术创新和智能化应用,不断攻克水资源管理与利用中的难关,推动水资源管理向更高效率、更高质量发展。

据介绍,惠州石化1200万吨/年常减压(I)装置主要加工高酸重质原油,在电脱盐工段时易乳化,排出大量高含油电脱盐黑水。该重稠油污水在事故污水罐静置沉降分离速度慢、分离效果差,导致事故污水罐长期处于高液位,给公司生产安全和环保带来了巨大压力。面对棘手难题,惠州石化选择迎难而上,携手专业水处理团队,深入钻研文献资料,紧跟技术前沿,致力于通过科技创新探索破解路径。

历经三年的潜心研发,惠州石化成功推出了基于低压高频脉冲电场的重稠油污水电化学除油技术。这项技术通过改变油水界面张力,利用纳米气泡加速污油上浮,结合新型极板布置与药剂辅助,成功实现了50秒内破乳、30秒内油水高效分离的革命性突破。随着该技术在惠州石化厂区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标志着我国在炼油行业解决重稠油污水处理难题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此外,惠州石化积极拥抱智能化转型,以提升水资源管理效率与精度。公司建立了完善的计量管理体系,实行三级用水计量管理,实现了数据的实时查询与统计报表的自动生成,为水资源管理的追溯分析提供了详实的数据支撑。同时,惠州石化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能源在线管控系统,对全厂水冷器冷后温度实施全面监控,通过严格的考核评比机制,有效激发了各部门的节水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重提升。

环保守航“见”绿色实效

在环保方面,惠州石化始终将绿色发展作为企业的核心价值观之一,致力于通过一系列环保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推动无废工厂的建设。

面对废水处理的挑战,惠州石化建立了全面的废水管理体系,实现了废水的精细化分类收集、分级管控与资源化利用。通过优化废水处理工艺,惠州石化不仅大幅提高了废水回用率,降低了废水排放量,还有效保护了水资源和生态环境。在此基础上,惠州石化还积极投身海洋环境保护,通过珊瑚礁移植、增殖放流、净滩行动等举措,不断提升海水环境质量,全力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平衡。

此外,惠州石化致力于提升废水回用率,通过构建废水回用系统,实现废水的多级循环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工艺废水经过汽提处理工艺后,全部回注炼油、加氢装置;污水处理场采用先进的生化处理工艺和膜技术,处理后出水实现高比例回用,处于行业先进水平。

在能源利用方面,惠州石化通过低温余热利用项目,实现蒸汽和冷水的跨区域、深层次、梯级联合利用。该项目充分利用精馏塔塔顶气相的低温余热资源,每小时可高效产出大量蒸汽和冷水。蒸汽被用于满足溶剂再生装置、芳烃抽提装置等生产环节的蒸汽需求,而冷水则用于冷却燃机进气,提高燃机输出功率或替代工艺系统中的电力制冷设备,从而降低电力消耗。

采写:南方+记者 马发洲

通讯员:湛小翠 齐欣 任发林 王泽爱 董雄文

图片:惠州石化

编辑 南小惠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