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夜市”第二站走进鳌头,这三个特征让茂南热闹

2024-10-28 20:07

袂花江旁,江风清凉,稻浪飘香。近日,茂名市茂南区“文体夜市”赋能“百千万工程”走进鳌头,文艺武术汇演、全民健身赛事、趁墟夜市烟火……让市民大饱眼福,亦大饱口福。

古镇鳌头,历数百年而不衰,可见底蕴之厚。“文体夜市”活力为引,四面八方的游客接踵而来,洞见鳌头群众的生活气,也让古镇招牌越擦越新。盘点此次活动,笔者发现,茂南鳌头的热闹有这三个特征。

“文武”依然爆款

夜色渐起,飞马桥头广场行人络绎不绝。灯光聚焦,舞台中央,舞者身着红色超长裙,如同一朵鲜花尽情绽放,瞬间吸引观众目光,为这场文化惠民演出拉开序幕。

紧接着,鳌头各路武术纷纷亮相。群鼓齐鸣,锣声嘹亮,来自飞马聚英堂的表演者,鼓槌有力地落下,鼓声如雷,动作整齐划一,一呼一吸间,与心脏的律动同频。

两只色彩鲜艳的狮子,活灵活现,它们时而跳跃,时而翻滚,时而互相嬉戏,狮子口咬青枝,卷轴向下打开,“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映入眼帘,观众喝彩不断。

洪拳表演刚柔并济,马步扎实如同生根,手臂挥动如影带风,拳法、枪法、刀法等十八般武艺一一亮相,如行云流水,打出鳌头的功夫气象。

“早就听说鳌头的功夫厉害,今日一见果然如此。以前就对功夫感兴趣,打算学习强身健体。”从外地赶来逛夜市的王先生说。

据说,元朝末期,福建五壮士抗敌,迁入鳌头,白天务农经商,晚上练武,组建队伍。清朝中后期,武馆几乎遍布各村。鳌头人还成立抗日队伍,保家卫国,至今日,崇德尚武之风仍然盛行,得到传承和发扬,在多个省级及以上赛事获奖,涌现一批高校武术教授。

“学武第一课,先学武德,才能学好武术,武术有武术的规矩。”鳌头一武术家说,鳌头很多3岁以上的孩子都会自发参加村里组织的武术课,每晚七点半如约而来。

当晚,舞蹈、汉服走秀、歌唱等节目绚丽多彩,旁边田间稻穗随风起舞,共享喜悦。

带动更多人健身

10月中旬开启2024茂南区全民健身运动会,气排球赛事参赛队伍汗水挥洒,留下对拔河、村BA等比赛的期待,参赛队员将备赛列入日常事项,“不管多忙,不运动一下浑身不自在。”

在鳌头镇党群服务中心球场,一根绳的拉锯赛开始。随着裁判的一声哨响,双方队员手上沾着滑石粉,紧握麻绳,双脚用力蹬地,身体向后倾。时而有口号喊出,拼命地往后拉。绳子中间的红绸带左右摇摆,双方势均力敌……呐喊声、欢呼声此起彼伏,响彻赛场。

26日晚,广场舞展演再带动全民运动热潮,来自茂南区各镇(街道)的20支队伍拿出绝活,在热情洋溢的氛围中,舞者们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节拍,跳起了精心编排的舞蹈。广场上人头攒动,观众或站或坐,拿起手机记录下亲朋好友展演画面。

广场舞作为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健身活动,在乡村也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村有村队,镇有镇队,每天跳支舞,生活有滋味。”一舞蹈队负责人说,大家聚在一起跳舞,还增进了乡亲们的友谊,平时也会互帮互助,“可热情了。”

近年来,茂南区乡村建设文化体育活动相关广场,增设篮球场、乒乓球桌等文体设施,建设乡村“20分钟健身圈”、城区“15分钟健身圈”,让体育活动更加普及和便捷,带动更多人健身。

网红夜市滋味足

文体活动火热进行时,旁边的飞马夜市人气旺。“吃货聚集”“爆款出圈”“最紧要好玩”……霓虹灯牌上,潮流元素发光。袂花江旁,一排夜市摊位各具特色,柠檬茶、烧烤、蚝炸、香豆腐等小吃摊位间,人群熙熙攘攘,笑声与叫卖声交织成一首热闹的交响曲。

鳌头飞马依袂花江经商,人们在此曾交易河鱼水货、谷米。民国时期,从水东、湛江等地有大量洋货进入鳌头。每逢墟日,商客云集,民众最多达万人。当地在原市集基础上,建起飞马夜市,成为茂名较早出圈的夜市之一。

飞马夜市改善交通卫生问题,引导摊主规范有序经营,引入强村公司管理,搭戏台,规划演出,划分停车区域,打造夜间消费目的地,满足游客多方面的需求。

这些摊位里,有返乡摆摊的青年,有脱贫户做小本生意,有相邻镇村而来的摊主……夜市形成近100个固定摊位,解决300多个就业岗位,整体营业额可达近5万元一晚,壮大集体收入,助力村民增收。

“文体夜市”两晚,飞马桥头广场上,各镇(街道)特色农产品展示,非遗、特色美食等吸引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体验,热闹非凡。家电展销区还进行“以旧换新”政策宣传等。

一位鳌头村民感慨,“以前夜市火起来的时候,逛的人很多,不过大多是鳌头及附近镇村的人光临,这两晚从市里来了很多游客,希望能进一步打开飞马夜市的知名度,借此机会展示鳌头魅力。”

撰文:颜志雄 朱慧溪 通讯员 陈璇

编辑 苏斯铭
校对 郭晓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