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农历正月初八,广东省委、省政府再度召开“新春第一会”——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
这一天,春意盎然的深圳,街头、地铁的人更多了,“开工大吉”的问候响起,一派人勤春早、生机勃勃的景象。
从深圳到外地“打工”的人形机器人也忙碌起来,在全国各地的工业企业,推动多个产业智能化升级。优必选的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开启了乙巳蛇年的实训工作,做足准备在富士康深圳工厂和比亚迪长沙工厂运行。
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在富士康深圳龙华的工厂实训。
优必选工业人形机器人Walker S1在富士康深圳龙华的工厂实训。
这一天,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的“成果超市”开始“试营业”,种类多样、设计新颖的各类成果卡片陈列其中,参观者通过卡片内的感应装置扫描条形码,或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关“科学发现”和“人才成果”信息就可以立刻展示在现场的交互大屏幕上,实现各类成果与社会各界的多元交互和深入对接。
该院院地合作与成果转化处处长吴小丽表示:“深圳先进院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融合点’行动,希望通过‘成果超市’助力实现科技成果‘可见度’和优秀人才‘可及度’,进一步加速科技成果从‘书架’走上‘货架’,帮助杰出科研人才走上‘秀台’。”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近年来,深圳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练好高质量发展的“看家本领”,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2024年,深圳GDP达3.68万亿元,同比增长5.8%,超过年初锚定的“5.5%”预期目标,增速不仅高于全国全省,且位居一线城市第一。
2024年,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超5.4万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7%,连续3年稳居中国“工业第一城”。
“金榜题名”的背后,“密码”是新质生产力成为深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深圳持续向“新”冲“G”,不断加强创新这一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动力。
2023年,深圳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投入2236.61亿元,增长18.9%,连续9年实现两位数增长,R&D经费投入强度6.46%,首次实现总量和强度居全国大中城市“双第二”。
2024年,“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创新指数连续5年居全球第二。
截至2024年底,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已突破2.5万家,平均每平方公里拥有12.5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这一密度在全国城市中位居第一。
深圳持续向“高”攀登,建好用好国家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位于深圳光明科学城的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正式运行,深圳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基本建成,超算二期等项目加快建设,物质科学研究“高速摄像机”——深圳自由电子激光装置建设有序推进……
深圳持续向“转”发力,助力完成技术、成果走向市场的“临门一脚”,在产业中顺利“变现”。
近年来,深圳聚天下英才创新创造,新型研究机构和高校吸引了越来越多致力于把科研成果从“书架”搬上“货架”的人才,更多科创者的梦想在深圳转化为现实。
在深圳首创的“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楼上是研究机构、楼下是科创企业,邻居们低头不见抬头见,成功实现了创新与创业的“双向奔赴”。
2024年11月在深圳举办的第二十六届高交会,实现了由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的历史性转变,共发布4300余项新技术、新产品、新成果,意向成交金额突破1200亿元。深圳还引入科技保险为“耐心资本、大胆资本”保驾护航,推动硬科技成果产业化。
2025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
乙巳蛇年开工的号角吹响,期待深圳人乘风破浪、勇往直前,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
采写:南方+记者 马芳
摄影:南方+记者 朱洪波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