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单位:南沙海关
针对口岸大宗散货进出口产业布局不足、查验手段智能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南沙海关结合大宗散货商品特点和监管模式,通过模式创新、流程优化、科技赋能等举措,建立口岸大宗商品全要素智慧监管体系,为保障国计民生、促进高质量发展贡献海关智慧。
一是创新业务模式。打造大豆加工“前港后厂”模式、打造国内首个“前港后贸”的临港汽车出口展贸新模式;利用保税政策促分拨中心建设,设立华南地区首个汽车整车出口监管仓库,创新“出口监管仓+海运直通”业务模式;支持国际航行船舶保税油加注基地建设。
二是优化业务流程。实施散装玉米“初审后置”创新举措;支持进口纸浆船舶“纸浆+集装箱”“一港卸”模式;拓展应用“一港通”模式,大力支持“海铁联运”;优化口岸检测效能,在口岸设置植物检疫实验室,建设LNG检测合作实验室。
三是强化科技赋能。加快推进“智慧海关”项目建设,打造粮食码头大宗散货智慧监管样板间,开发“一港卸调拨”模块;加大科技设备投入提效能,辅助关员检疫,创新“5G+无人机+岸基现场检疫+自动取制样”模式,有效缩短船舶等待时间超2小时。2023年南沙海关外贸粮食接卸量首破1000万吨,其中“粮食分拨中心新模式”获评海关总署2023年度“智关强国”行动十优项目。
整理:南方+记者 吴冠霖
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编辑 钟冠婷
校对 马海铭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