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关键看开局,
新的赛跑已经开始。
唐家湾主园区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
规上工业总产值800亿、
以“百千万工程”为牵引,
以珠西科学城建设为战略目标,
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抓手,
奋力构建科创、产业、交通、民生“四大格局”,
以实力更强、成色更亮的高质量发展
在全市挑大梁、担重任,
这是珠海高新区2025年锚定的
新目标。
1月16日,2025年珠海高新区工作会议召开,为全区工作谋篇布局,全力冲刺“三年内规上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大关。
担当珠海经济发展“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使命责任,珠海高新区如何跑出“加速度”?
“让改革继续成为珠海高新区最鲜明的旗帜、最强大的优势,让科技创新、产业创新成为珠海高新区最雄厚的家底、最靓丽的名片。”这是“加快提升珠海能级量级”背景下珠海高新区的自觉行动,也是跑出经济加速度的必然要求,更是事关高新区未来的发展大计。
向“新”而行
珠海高新区
正点燃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作为珠海培育、壮大、应用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和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珠海高新区产业提档升级,实体经济高歌猛进。
去年,珠海高新区向“新”发展涌现一批创新成果:发布全国首个国家网信办备案营销垂域大模型,入选省全域数字化转型试点县区,上线全国首套低空空域协调及运营服务平台……
数据是最好的注脚:去年,珠海高新区预计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600亿元,达616.4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6%,软信业规模占全市47%,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新能源与智能电网产业规模分别达102.4亿元、88.1亿元、145.9亿元,主导产业实现20%以上增长。
当前,珠海高新区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潜力,有更足的底气、更强的实力、更劲的势头“再造一个新高新”。
聚焦实体为本与制造业当家,珠海高新区全力打造新质生产力主阵地,加快布局推动新兴产业聚链成群、未来产业聚新成链、创新企业聚木成林。
——实施百亿企业培育行动,铺开龙头企业聚链计划,力争年内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产业规模突破150亿元,新能源与智能电网、软信业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
——打造全域数字域先行区、低空经济示范区、城市级微电网破冰区,前瞻布局建设一批算力、低空、储能、安全等方面的新型基础设施。
——量质齐抓企业培育,力争年内高企达850家,新增“小巨人”企业10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省级单项冠军企业4家,引进培育数字贸易企业5家以上,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800亿目标。
以创新为翼,珠海高新区正紧抓产业发展“牛鼻子”,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是此次会议振聋发聩的号角与信号。站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珠海高新区扛起“主引擎”的发展担当,拿出“主阵地”的攻坚斗志,既有新思路,更有新方向、新行动。
——要汇聚改革攻坚的高新智慧,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企、问计于企,沉入基层一线、项目现场谋划改革举措、破解改革难题。
——要勇挑改革攻坚的高新重担,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要蹚出改革攻坚的高新路径,下好全域数字域、低空经济、城市级微电网破题破局“先手棋”,推出更多在全国范围叫得响、在行业领域有影响的改革成果和先行示范。
这三大改革思路,既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务实之举,也是聚焦发展优势的竞跑之策。
今年是珠海经济特区建立45周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和“十五五”规划谋篇的关键之年,也是高新区实现“三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超1000亿元”战略目标的攻坚之年。
牢抓产业科技变革之势、区域协调发展之势、城市机遇叠加之势的珠海,正在“跑步”入局。珠海高新区将如何放大区域优势为全市作出新的贡献?
此次会议旗帜鲜明地给出了方向:建设珠西科学城,构建融通辐射珠江口西岸的科创大格局。
——联动北上广深、港澳、珠西等科创资源共建区域创新共同体,形成以珠海高新区为核心的“一核一廊两圈”珠西都市圈科创发展格局。
——全面铺开、清单化落实数字赋能、场景牵引、产教融合等重点工作。
——规划建设深珠产业合作园区,加快构建产业、科技和应用场景创新“三新”深度融合体制机制。
——用足用好珠海高新区条例,构建与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高新科技园区紧密协同新机制。
改革创新,关键在于人。
这次会议传递的另一个鲜明信号,
就是激发干部队伍的战斗力。
“要持续推进落实‘四大’机制,进一步树立重实干、重业绩、重担当的鲜明导向,让高新党员干部真正做到‘心中有责、眼里有活、手中有招’”……一句句话语,都是对全区干部拼劲闯劲的期待与呼唤。
在破题开局中勇于创新,
纲举目张推动珠海高新区
加快迈入“千亿级”高科技园区,
新的蓝图已绘就,
新的高新在路上。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