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先聘用学生家长掌勺帮厨”,何止一举两得

南方评论 2025-01-22 14:57

文 | 李咏瑾

近日,针对中小学“校园餐”常态长效治理,四川出台了十项举措。其中,“鼓励中小学优先聘用学生家长掌勺帮厨”让人眼前一亮,一经推出便迅速登上热搜,各地家长频频留言:希望能够迅速得到普及。

众所周知,中小学生“校园餐”紧紧牵动着社会的神经。“预制菜进校园”“配餐公司被爆食材变质”等话题,都曾引起公众热议,与之相对的“家长辞职给娃送饭”等新闻也引起了多方关注。孩子是祖国的明天,他们的“一饭一蔬”直接关乎身体发育和健康,让学生吃得明白、吃得放心,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完备的制度规范,保障家长和学生的知情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近年来,相关部门多次发布相关文件,在保障校园用餐安全方面取得了一定进步。比如,2019年4月,教育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的《学校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管理规定》就明确要求,学校在食品采购、食堂管理、供餐单位选择等涉及学校集中用餐的重大事项上,应当听取家长委员会或者学生代表大会的意见。湖北、湖南等多地严格落实校长、教师陪餐制;相关部门和家长代表进校督查、进校陪餐等举措也在多地成功推进,各方正进一步合力,为筑牢“校园餐”安全与卫生防线贡献着积极力量。

但同时也应看到,学校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仅靠督查、抽查,并不能实现安全受控全覆盖,依然会存在一些“阳光下的缝隙”。近年来爆出的某些学校食堂承包企业无资质、老师陪餐走过场等,依旧加重着家长关于校园餐的不安全感。

在这样的背景下,“鼓励中小学优先聘用学生家长掌勺帮厨”就很有针对性。学校将家长聘为餐厅员工迎入食堂,灵活引入了家长监督,让一饭一菜都经得起检验;有需要的家长亦可以得到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哪还有人比自己给孩子做饭更尽心尽力的呢;有帮厨的家长代为监督,其他家长自然也乐见其成。科学务实的校园管理和浓浓的人情味有效结合,让学校、家长、学生的多方权益找到了最大公约数。

一些学校的先行探索,也印证了其多重成效。以四川巴中为例,2024年秋季学期,全市学校食堂从业人员4171人,其中学生妈妈占比34.81%。据相关媒体报道,妈妈厨师们身兼家长代表和食堂从业人员双重身份,在食材处理、菜肴烹饪、学生分餐等关键环节中,责任心更强、积极性更高、服务态度更温暖,获得了普遍好评。

食品安全无小事。期待更多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创新监管治理模式,为校园食品安全“加码”,守护孩子健康成长。

编辑 刘婷婷
校对 钟惠玲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