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潭水库扩建、融湾先行区建设……从省政府工作报告读懂“蕉岭机遇”

长寿蕉岭 2025-01-22 10:33

1月15日上午,省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在干货满满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蕉岭融媒记者留意到,“梅州元素”频频亮相:梅龙高铁开通运营、加快广梅等省产业转移园建设……“蕉岭特色”尤为抢眼:梅武高铁开工建设、加快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长潭水库扩建……既“点赞”梅州相关工作取得的成绩,又“点题”梅州下一步发展,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梅州的高度重视和关心厚爱。

报告多处提及与梅州、与蕉岭有关工作,释放出蕉岭要加快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的强烈信号,这是蕉岭抢抓机遇、乘势而为的奋进方向,更是蕉岭新一年主动作为、责无旁贷的使命任务。

省政府工作报告回顾总结2024年工作,以“加力提速实施‘百千万工程’,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大力推进‘两重’建设和‘两新’工作,内需潜力进一步释放”等为主题的内容精彩纷呈。

报告中提到“全力应对梅州市‘6·16’特大暴雨,高质高效推进灾后复产重建。”“广州、深圳援助梅州建设4个小镇,受灾群众春节前将入住新居。”

2025年1月11日,蕉岭广州小镇·广福广州小镇安居工程一期项目移交仪式在蕉岭“广州小镇”项目现场举行。“广州小镇”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在“广州效率”和“蕉岭速度”的加持下,仅历时138天建成780户安居住房并顺利移交。“广州小镇”于2024年12月29日实现钥匙交付,首批安居群众“拎包入住”,搬进新家过新年,这是蕉岭新型城镇化试点取得良好开局的一个缩影。

报告提到“开展首批15个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开展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新增21个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扩面提质”……让蕉岭干部群众印象深刻。

过去一年,蕉岭抢抓融湾机遇,扭紧“百千万工程”总抓手,深挖国家《梅州方案》、省《若干措施》“含金量”,牢牢把握新型城镇化、农文旅融合发展带来的政策流、资金流、项目流,突出做强县域经济,加快镇村建设,加快打造“蕉岭版丽江”。同时,扎实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完成全市首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此外,“梅武高铁开工建设”也在报告中提及。

2024年8月31日,龙龙高铁武平至梅州段(广东段)在蕉岭召开全线建设现场推进会。梅武铁路蕉岭段9个先行开工点全部进场施工,货运铁路专用线、高铁站综合交通枢纽及配套设施工程等项目稳步推进。作为龙龙高铁的重要组成部分,梅武高铁对构建粤闽两省内陆高铁通道,推进蕉岭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海峡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促进大湾区和海西区协同联动,实现蕉岭“融湾入海”,人畅其行,物畅其流,具有重大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提到“高质量建设15个承接产业转移主平台和7个大型产业集聚区”。对蕉岭而言,是重大利好。近年来,蕉岭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融湾平台建设,加强与广州番禺区对接合作,主动争取省对口支援单位支持,积极承接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积势蓄能推动蕉岭发展。

2024年,蕉岭在省界打造广福园区融湾桥头堡,首批落户6个总投资23亿元项目,初步扭转了“蛙跳式产业转移”局面。导入食品工业建设蕉华园区,与省市场监管局、广州番禺三方共建食品产业园,首批入园20家企业,在全省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考核中获评优秀。

蕉华产业转移工业园通用标准厂房二期建设及配套基础设施项目(三期实施项目)现场。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报告指出“我省拥有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叠加的重大利好,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陆海统筹山海互济将拓展巨大空间,这些是再造一个新广东的后劲所在。”

在2025年工作安排中,报告明确“加快梅州苏区融湾先行区建设”,让梅州、让蕉岭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通读报告,蕉岭融媒记者还留意到,事关梅州、事关蕉岭未来发展大局的多个重点项目、重大举措,也被列入省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工作安排。

省委、省政府赋予蕉岭五个新的使命任务:“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县、苏区融湾综合示范窗口、首批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试点、首批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

蕉岭将锚定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按照县委确定的任务目标,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围绕“突破”“联通”“产业”“蕉岭版丽江”“和美镇村”“集成式改革”六个关键词,精心谋划2025年工作,让蕉岭的高质量发展新图景更加可期可盼。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手机扫码打开本网页
扫码下载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