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处,战鼓催征时,三江汇流处传来发展强音。
一季度,三水36支招商分队奔赴全国,预计签约项目62个;一批战新产业项目抢滩登陆,首季已完成近千亩产业用地出让;1-2月,工业投资、技改投资、社零总额三项关键指标分别实现10.9%、11.2%、9.0%的同比增长,以“开门红”之势奠定全年高质量发展基调。
在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三水经济数据不仅呈现量的增长,更折射出发展模式的系统性变革。透视数据背后的发展逻辑,可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传统产业智改数转、消费新场景培育三大引擎同频共振,正在重塑区域经济竞争新优势。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工业投资10.9%的增速背后,是三水在战新产业布局上的战略定力。
一季度捷报频传,36支招商分队全国抢滩、245亿元项目集中签约、千亩工业用地精准投放,展现的不仅是招商引资的速度,更是产业选择的精度。
而高端医疗器械、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的密集落地,标志着三水正在摆脱传统制造业路径依赖,向产业链价值高端跃升。
这种结构性转变源于三个维度的创新突破:在招商机制上,11个产业专班构建的“市区镇”三级联动体系,使产业链招商从单点突破转向系统作战。在载体建设上,7个3.0新型园区通过“强配套+低成本”组合拳,形成战新产业发展的热带雨林生态。在要素配置上,资本招商、科技招商等“六招联动”模式,破解了新兴产业项目“落地难”痛点。
三水通过打造3.0新型园区,凸显“强配套+低成本”优势,增强招商吸引力。戴嘉信 摄
三水通过打造3.0新型园区,凸显“强配套+低成本”优势,增强招商吸引力。戴嘉信 摄
三水正以“项目密度”置换“创新浓度”,其工业投资中战新产业占比已提升至75%,产业结构优化趋势显著。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发展逻辑的转换。当传统园区还在比拼土地价格时,三水已转向产业链生态构建——建成8个市级中试平台,占全市总量11.3%。当土地红利褪去,中试平台搭建的“创新中间体”正在孵化产业新物种——中试平台架起的技术天梯,让传统产业触达智能制造的星辰大海,让三水完成从制造车间到创新工场的蜕变。
作为佛山高质量发展新引擎,三水正从“政策洼地”向“创新高地”转变,而这正是三水工业投资保持双位数增长的核心密码。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在11.2%的工业技改增速背后,一场静悄悄的产业革命正在三水发生。
超4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13家企业启动设备更新,这些看似分散的技改动作,实则是三水推动存量经济转型升级的系统工程。数据显示,技改投资对工业增长贡献率已达35%,表明传统产业正通过智改数转向“新质生产力”要效益。
这种存量激活呈现出鲜明的“双轮驱动”特征:一方面,政策工具创新打开技改空间窗口。超长期特别国债与专项再贷款的定向支持,使企业设备更新成本大大降低,政策红利转化为技改加速度。
一季度超4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13家企业启动设备更新。
一季度超4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13家企业启动设备更新。
另一方面,中试平台建设破解转型技术瓶颈。从传化新材料中试平台的技术转化服务,到邦普循环的电池全链条研发,这些创新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区域经济逐步形成“研发-中试-产业化”的完整闭环,纺织、卫浴、陶瓷等传统产业得以快速嫁接智能技术。传化新材料平台的技术转化案例证明,中试环节投入可撬动企业数倍技改投入。
恒洁卫浴自动化生产车间。
恒洁卫浴自动化生产车间。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发展思维的升级。招商引资与本土培育不是零和博弈,一季度三水8个增资扩产项目成功拍得用地,总投资达74.5亿元,总用地面积为426.27亩。
三水用实践证明:老树新芽的倍增效应,才是区域经济韧性生长的密码。这种“既修外功更练内劲”的策略,使区域经济形成“引进增量-带动存量-激活变量”的良性循环。
当下,一批三水本土龙头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价值链攀升,正在改写传统制造业的成长叙事。
邦普循环自动化生产线。
邦普循环自动化生产线。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50亿元社零总额突破的背后,是以旧换新政策与商圈经济的化学反应。
从春节期间三水各大商圈客流量突破100万人次,到以旧换新赋能商家门店销量激增3倍,在升腾的消费热力中,三水用政策杠杆撬动的不止是短期消费,更是“政策驱动-供给升级-场景营造”的全新商业生态。
这种消费能级提升得益于三个创新突破:在政策维度,叠加补贴破解“需求抑制”难题;在场景维度,以常态化活动将短期刺激转化为长期消费习惯;在供给维度,商圈日均4万客流印证“流量经济”的转化效能。
更深层的变革在于发展动力的重构。当传统促消费聚焦短期刺激时,三水已完成从“政策驱动-市场响应”的价值链传导向“需求释放-消费升级”的可持续发展转变。
春节期间三水各大商圈客流量突破100万人次。
春节期间三水各大商圈客流量突破100万人次。
从工业投资到社会消费,从土地出让到中试平台建设,一个个经济数据的深层价值,在于揭示出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三水区域经济发展的三个确定性趋势:其一,战新产业布局需要“精准卡位”与“生态培育”双轮驱动,单纯的政策驱动已难以形成持久吸引力;其二,传统产业转型必须破解“技术断层”与“资金瓶颈”,中试平台、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正成为破局关键;其三,消费升级不能依赖自然增长,需通过政策创新打通“需求识别-供给响应-场景营造”的全链条。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当前,三水经济已显现出“战新产业集聚、传统产业升级、消费能级跃迁”的协同发展态势。这种系统性变革的背后,是政府角色从“社会管理者”向“生态构建者”的深刻转变。
而这种转变揭示:现代产业竞争已从单项比拼升级为系统作战。招商“快节奏”与产业“高精度”交响,存量“焕新”与增量“提质”共鸣,方能奏响高质量发展最强音。
开门红易得,全年红难守。向新突围,三水还需在“创新链-产业链-消费链”的三链融合中锻造不可替代的竞争力。
面向未来,三水仍需在三个维度持续突破:强化中试平台与产业发展的衔接,构建完整创新链条;探索消费场景的多元化路径,实现供需精准匹配;推动战新产业强联延链补链,提升产业链韧性。唯有如此,方能将“开门红”转化为“全年红”,在高质量发展征程中重塑竞争优势,为“再造一个新佛山”贡献三水新力量。
策划:陈捷生
统筹:赵越
采写:南方+记者 张秀蓝
三水区经科局供图(除特别署名外)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