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重磅消息传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官方网站发布公示,根据2024年度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紧密型帮扶工作评价结果,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获得2025年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紧密型帮扶资金100万元。这也意味着,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医联体架构下,“组团式”紧密型帮扶成果得到了广东省卫生健康委认可。
让资源与技术“多跑”,让病人少跑,引导有序医疗,这是我国力推医疗联合体的初衷。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医联体成立七年多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对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开展“组团式”紧密型帮扶,推行现代医院管理模式,两院同质化管理,派驻核心医疗团队。
如今,省级高水平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沉入县域,人才双向流动通道真正打通。在技术和人才的深度融合中,博罗分院更多医疗技术空白被填补,管理水平和诊疗水平双双得到提升,群众就医体验改善。2024年,博罗县域内住院率提升至78.6%,“满意”的答卷正由群众亲手书写。
破局体制桎梏
现代管理激活县域医疗新引擎
在历史长河中,七年只是一瞬。但在惠州,七年的时间,却足以带来一场基层医疗的深刻变革。
时间倒回七年前。2018年1月2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医联体正式启动全面运作。
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也是一次全新的挑战。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荣誉墙。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荣誉墙。
在此之后,由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负责管理、指导和扶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的业务建设与发展,在博罗县委、县政府及卫生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按照国家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进医联体建设的要求,扎实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
一场以“理事会决策、同质化管理”为核心的现代医院制度改革自此拉开序幕。从成立的第一天起,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就逐渐建立了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的法人治理结构,形成了理事会决策、监事会监督、院务会执行的现代医院管理体系。
作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高水平医院,在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过程中,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不仅彰显出其携手基层医疗机构共同发展的决心,更体现出其着力推进惠州医联体建设、破解医改难题、构建全新医疗服务体系的“先行者”和“排头兵”的责任担当。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二楼候检区。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健康管理(体检)中心二楼候检区。
家住博罗县城的黄某(化名)是位慢性病患者,常年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门诊就诊开药,他坦言,“医联体后不久博罗分院就开设了专科门诊,我们看病更能对症择医了,而且市里不少专家都在博罗分院坐诊,极大地方便了当地百姓。”
更值得一提的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取消了行政级别,医院班子成员和中层干部一律由委任制改为聘任制,实行全员聘任,按需设岗,择优竞聘,岗变薪变,合同管理,探索建立编制备案和动态调整管理机制。七年间,博罗分院打破传统“身份管理”,转向岗位动态考核,中层干部队伍年轻化、专业化比例大幅提升。
现代医院财务管理制度是医院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惠州市人民医院博罗分院落实了总会计师制度,提高了医院财务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强化了内部控制,提高了医院运营效益,更好地保障了患者权益。
改革不是照搬模板,而是因地制宜的“精准手术”,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价值取向。现代医院管理体系的落地,让县域医院真正跑出了“加速度”。
脊柱外科姚仕奋主任医师带领谢翰博士行椎体肿瘤射频消融术。
脊柱外科姚仕奋主任医师带领谢翰博士行椎体肿瘤射频消融术。
正是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7年多的帮扶下,博罗分院综合服务能力跃升,学科建设也驶入“快车道”。为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供精准医疗,该院进一步细化临床分科,如2023年10月,骨科分为骨创伤与关节外科、脊柱外科;11月,普通外科分为普外一区(胃肠腹壁疝外科)和普外二区(肝胆胸乳甲状腺外科),肿瘤科分为肿瘤科一区和肿瘤科二区;12月,消化内分泌科分为内分泌科、消化内科。2024年6月开设了全科医学科,8月开设了疼痛科,11月开设了营养科。
2023年12月21日,博罗分院内分泌科正式开科。
2023年12月21日,博罗分院内分泌科正式开科。
改革成效是立竿见影的——2024年1月至10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出院、入院人数均较2023年同期增长16%以上,四级手术量同比增长46.35%,门、急诊人次同比增长近10%。2024年急诊抢救成功率攀升至98.19%,2023年全院职工人均收入较2017年增长56%。
紧密型医联体架构下,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在国家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方面同样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在2022年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结果中,该院以总分697.8分的成绩排名全国第585位,首次进入全国三级综合医院B+行列,在惠州市同级别的县区综合医院中,得分及排名均为最高。
人才“双向奔赴”
本土医疗队伍强势崛起
这些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谢桂庭已习惯了早起晚归,驱车近30公里到博罗分院上班。像他这样的“下沉专家”,七年来累计达107人。在这里,他们坐诊查房、带教手术、推广技术、培养人才,填补了一项又一项医疗技术空白。
学科发展,人才是关键因素和核心力量!培育人才,既要“输血”,也要“造血”。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打通紧密型医联体人才双向流动通道,将181名骨干送往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深造”,以半个月至半年的中、长期培训,实现了全方位的人才培养。
与此同时,为加强中层干部队伍建设,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不断深化医院人事制度改革,全力打造一支科学、精干、高效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干部队伍。不仅如此,博罗分院还着力培养提拔本土干部担任核心岗位。自2018年以来,已提拔本土干部90名,担任院长、副院长等岗位,为医院的长远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博罗分院心血管内科医护团队讨论病例。
博罗分院心血管内科医护团队讨论病例。
作为学科带头人,谢桂庭参与并见证了心血管内科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蝶变,也带领团队实现了一个个新突破。作为惠州地区县级医院首个开展心血管介入诊疗的科室,在紧密型医联体“组团式”帮扶下,心血管内科诊治水平得到质的飞跃。不久前,博罗分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开展首例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为揭开血管病变的真相提供了更精准、微创的手段,表明该院冠心病的诊治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开启了腔内影像学检查新阶段。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介入室。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介入室。
作为博罗县唯一一家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胸痛中心成立至今共接诊急性胸痛患者15639人,开展心血管介入手术5679例,PCI手术数量3225例。2024年12月28日,该院胸痛中心被广东省胸痛专业质量控制中心、广东省胸痛中心协会授予2024年度“胸痛中心(标准版)质控先进单位”称号。至此,该院连续两年获评省级先进单位。其中2023年度在全省共计127家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中排名第五,在惠州市排名第一,这标志着其在区域胸痛急救能力、质控能力、辐射能力等方面已达省内先进水平。
2023年5月19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胸痛中心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
2023年5月19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胸痛中心通过国家级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
医联体如一只“延长的手”,把医疗资源从市级三甲医院“递”到了县域医院。在内科领域,纤维支气管镜也被称为“医生延长的手”。2024年1月17日,在帮扶专家、博罗分院儿科副主任方兴的手下,一名5岁患儿接受了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术中操作过程顺利,术后无明显不良反应。这是博罗地区首例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标志着博罗分院支气管镜介入技术及儿童肺部疑难疾病的诊疗水平再上新台阶。
副主任医师方兴为患儿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
副主任医师方兴为患儿进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
帮扶成效同样“开花结果”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23年,博罗分院获评广东省第一批县级慢性呼吸疾病防治中心,这是对该院慢性呼吸疾病防治工作的高度认可,更体现了该院慢性呼吸疾病防治技术拔新高。去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派驻专家、博罗分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学科带头人卢健聪申报的“慢性气道疾病规范化诊疗策略在基层的推广”项目入选广东省2024年卫生健康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并获得立项,至今已服务基层近60例患者,极大地提高了基层对慢性呼吸道疾病的规范化诊治水平。同年,该科新开展了床旁检验(POCT)血气分析技术,目前已累计开展超过500例。
该院于2023年12月独立成科的内分泌科,是惠州市县域第一个独立成科的内分泌专业科室,由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兼营养科副主任夏晓英担任学科带头人。根据博罗居民的需求和疾病特点,该科专设了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垂体、高尿酸及痛风等亚专科,让博罗居民在“家门口”就可得到全面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诊疗,且成功诊治了多例如席汉综合征、垂体危象这类三甲医院才具备诊治能力的疑难复杂内分泌疾病。
如今,人才的“双向流动”正催生新的质变。2018年至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在职人员增长32.27%,博士从零增至3人,硕士已有71人,增长超5倍。此外,正高职称人数已有55人,增长189.47%;副高职称人数为192人,增长82.86%。以人才为支点撬动学科发展,以学科发展提升医疗质效,以优质医疗为百姓提供坚实“医”靠。
技术突围
打开县域医疗“天花板”
对于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县人民医院紧密型医联体而言,不论是资源的分配还是技术的输送,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给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技术下沉不是走过场,而是让百姓实实在在少奔波、看好病。“过去看大病要跑市里,现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去年12月,患者陈某(化名)因难治性癌痛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接受鞘内镇痛治疗,成为博罗首例受益者。
2024年12月,博罗分院完成博罗首例难治性癌痛鞘内吗啡泵植入手术。
2024年12月,博罗分院完成博罗首例难治性癌痛鞘内吗啡泵植入手术。
这是博罗分院麻醉科紧跟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麻醉科癌痛治疗新进展,借助紧密型医联体优质医疗资源协同联动的新成果。在市中心人民医院麻醉科主任罗德兴的支持和指导下,与肿瘤科组建难治性癌痛MDT,博罗分院麻醉科团队成功完成博罗县首例难治性癌痛鞘内吗啡泵植入手术。术后患者癌痛控制良好,日前已顺利出院,继续肿瘤综合治疗中。这也意味着,博罗癌痛病人可就近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在“家门口”就有癌痛诊疗的四阶梯疗法——神经阻滞和介入疗法。
脊柱外科领域的“天花板”同样被打开。2023年之前,博罗县范围内并无脊柱外科,由于脊柱相关手术多为四级手术,技术难度大,当地往往无法开展。当地居民一旦需要进行脊柱相关手术,不得不长途跋涉前往市区甚至广州等地的医院,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2023年10月18日,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派驻专家姚仕奋的带领下,博罗分院正式成立脊柱外科。2024年4月19日,脊柱外科成功完成博罗首例后路胸椎4椎体爆裂性骨折伴脱位切开复位融合内固定术+后路胸12椎体爆裂性骨折切开复位融合内固定术。同年12月23日,脊柱外科再次实现技术新突破,成功完成惠州首例射频消融联合椎体成形术治疗脊柱转移瘤。这一新技术的成功应用,不仅为患者提供了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还进一步提升了该科在惠州脊柱外科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2024年1月,博罗分院神经外科成功开展首例烟雾病脑血管搭桥手术。
2024年1月,博罗分院神经外科成功开展首例烟雾病脑血管搭桥手术。
2024年1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神经外科成功开展首例烟雾病脑血管搭桥手术,再次填补了博罗医疗技术空白,为“大病不出县”的具体探索增添新进展。据悉,作为手术难度和复杂程度最高级别的烟雾病脑血管搭桥手术,一般在县级医院难以开展,要到市级或省级三甲医院进行手术,博罗分院能开展此手术说明技术水平已达到市级领先,方便患者的同时也节省了其就医费用。
博罗分院风湿免疫科的设立,同样是医联体建设的重要成果之一,填补了惠州市县级医院风湿免疫科的空白。2023年1月1日,博罗分院获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授牌“银屑病规范化诊疗中心专病医联体”。
2023年1月1日,博罗分院获批成为国家级“银屑病规范化诊疗中心专病医联体”。
2023年1月1日,博罗分院获批成为国家级“银屑病规范化诊疗中心专病医联体”。
此外,2024年“组团式”帮扶亮点频现——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派驻专家吴勇带领肾内科团队成功开展了自动腹膜透析治疗、腹腔镜下腹膜透析置管术、彩超引导下内瘘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DSA下长期导管植入术及中心静脉球囊扩张成形术。
近日,67岁的陈某(化名)因小肠低位梗阻被送至博罗分院时,腹部已胀如皮球且呼吸吃力,更凶险的是,他患有严重的慢性阻塞性肺病和肺纤维化,麻醉耐受极差,传统手术风险极高。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派驻专家、博罗分院普外二区副主任张喆带领团队,凭借成熟的DSA引导下经鼻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成功实现“无刀解梗阻”。术后陈某迅速恢复肠道功能并康复出院。此次救治不仅延续了该团队在肠梗阻微创治疗领域的优势,更首次挑战“麻醉绝对禁忌”病例,以创新技术为高危患者开辟生路,标志着该院危重症肠梗阻的治疗迈入新阶段。
这些案例只是缩影。据统计,2019年2月至今,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已成功开展了肾癌根治术、主动脉腔内隔绝术、心脏临时或永久起搏器置入术、心脏射频消融术等236项新技术新项目。此外,22项医疗技术获得国家级、省级“限制类技术”资质,带动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快速提升。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住院楼。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住院楼。
县域医疗技术突围为群众带来的益处,直接反映在就诊数据中。2023年,博罗县域内住院率从2022年64.2%提升至77.5%,全省排名前进16位;2024年,博罗县域内住院率为78.6%,全省排名第36;连续两年在惠州市三个县中排名第一。
服务温度
智慧升级刷新就医体验感
“手机一点,挂号、缴费、查报告全搞定!”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市民张女士通过医保移动支付完成结算与缴费,从门诊挂号到取药全程不到半小时。
七年多来,在紧密型医联体建设的推动下,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将“互联网+智慧医疗”“医学人文关怀”融入群众就医的每个环节,医保脱卡支付、“一站式”出院服务(“预出院”模式)、检查结果互认、日间病房、日间化疗等举措接连落地。
2022年,该院成为惠州市首家实现全面线上医保卡支付、定点门诊、特定门诊、生育医保等全流程医保线上结算服务的医院。2024年4月该院医保国标2.0移动支付正式上线,7月开通医保亲情账户全流程线上支付功能。至此,前来该院就医的患者,通过各项线上支付渠道便可获享更加便捷、高效的就医体验。去年2月推出的中医日间病房诊疗模式和5月开设的日间化疗服务,更是让患者实现“白天住院治疗,晚上回家休养,医保还能报销”。如今,博罗分院已并入广东省双检互认平台,率先实现了省域内各级公立医院检查检验结果“数据同池,共享互认”,让老百姓看病少做重复检查,改善跨院就医体验。
据统计,2024年,该院门诊线上支付率超70%,住院线上结算率超25%,均位列全市第一。门诊及住院次均费用均为全市三级综合医院最低,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减轻了百姓的就医经济负担。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急诊医学科大厅。
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急诊医学科大厅。
过去7年,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门诊预约率从2.7%提升至98.3%。完成新院整体搬迁后,急诊区域扩建至3200平方米,“以时间轴为核心的急危重症救治”的完整一站式急救医疗服务平台,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推动急诊抢救成功率提升到98.19%。博罗分院创伤中心也于2024年8月通过了广东省省级创伤中心(三级)评审。
患者就医体验改善更直观的变化发生在诊间。2022年2月15日,股骨颈骨折的王伯(化名)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接受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自主下地走出了手术室大门。“换了骨头”马上就可以行走,听起来匪夷所思的这一快速康复模式(ERAS)案例,正是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和麻醉科团队在博罗分院帮扶的成果之一。如今,博罗分院大力开展舒适化医疗,对输尿管镜、肛瘘等短平快手术开展喉罩全麻快通道手术,减少对病人的生理干扰,病人术毕即时可少量饮水,2小时后可进食,快速恢复自我照护能力,体现了“快速康复”(ERAS)的理念。
2024年1月,该院荣获广东省“2023年度县域医共体药事管理先进医院”。
2024年1月,该院荣获广东省“2023年度县域医共体药事管理先进医院”。
服务的温度同样体现在用药环节。在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药学部专家蓝丽萍的帮扶下,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与博罗分院逐步实现药事同质化管理、增强学科协调合作、规范药学服务等目标。目前,博罗分院已成功备案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成为惠州市县级医院首家、全市第4家获得此资格的医疗机构。2024年1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发布表彰,博罗县人民医院在众多县域医共体中脱颖而出,荣获广东省“2023年度县域医共体药事管理先进医院”。
医疗满意在人民!让技术有精度,服务有温度,百姓更健康,这是医改的终极目标。据悉,近9个月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共收到26封群众通过惠州“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发来的表扬工单。此外,还有许多科室收到锦旗、表扬信,以及公众在医院媒体平台的感谢留言……这不仅见证着该院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更折射出新医改背景下医患关系的温情重构,这是医务人员用仁心仁术书写的新时代惠民答卷。
从“跟着跑”到“领着跑”,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以七年多紧密型医联体实践,通过深度融合、规范管理、培育人才、优化流程、提升服务等各项措施,探索出一条“输血造血并行、技术服务共进”的县域医疗升级路径,“1+1+N+X”的蓝图逐渐照进现实。未来,该院将持续深化医改,不断提高综合服务能力,为群众提供更安全、更温暖的优质医疗服务。
撰文:廖钰娴 张璐
图片: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