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息不是勤奋的敌人
而是努力的一体两面
想要好好休息,最首要的一点是——要认可休息。
你有没有一种感觉,一停下来,就觉得心里很不安?在长假或休息日的时候,习惯找些“有意义”的事情做,仿佛这样生活才充实。
有些人觉得,忙碌意味着“有价值”,是一个人努力生活的证明。相比之下,休息则显得没那么“有意义”。可他们却忘了真正的努力需要张弛有度。休息是一种“能力”,它应该是主动的,正向的。休息从不是勤奋的敌人,它是努力的一体两面。
你以为的休息
可能会让你更累
好好休息的第二要素,是认清休息的“真面目”——不是所有“不工作”的状态,都能让人恢复精力。
也许有人觉得休息就是躺在床上补觉,或是抱着手机刷短视频、玩游戏。周五晚上熬夜追剧,周末睡到中午才起,以为这样就能缓解疲惫,可醒来后往往更觉得昏昏沉沉,心里空落落的,甚至比工作日更累。
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是一个缜密的“系统”,其中有一组隐藏的“能量条”。当工作、学习时,“能量条”中正向的部分就会慢慢降低,一旦超过临界点,我们就会感到精力不济,需要通过休息来补充能量。而刷短视频、打游戏时,看似在娱乐,大脑却在高频处理碎片化信息,根本没有真正放松。那些无目的的发呆,以为自己“什么也没做”,大脑其实依然在后台“耗电”。
真正的休息,从来不是“无所事事”,而是让身心从紧绷的状态中抽离,进入滋养性的放松。那些让你越歇越累的方式,本质上只是逃避式的消耗。找不对休息的方式,只会让疲惫不断累积。
“走不动的时候
就跑起来吧”
好好休息的第三点,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正确的休息方法。
虽然发呆和睡觉可以缓解身体上的疲惫,但大脑想要得到更大的快乐,还需要你去“主动做些什么”。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当你走不动的时候,不妨跑起来。”当你觉得日常被慢性疲劳填满时,不如试试这些事——
读一本书、看一部电影,把自己从当下的生活中短暂抽离,也把注意力从日常压力中解放出来。
找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出去走一走。看看天,看看树,暂且把脑海中的想法放下,去专心感受拂过手背的风,聆听流水和鸟鸣,体会阳光照在头顶和肩膀的温度。
去运动,跑步、健身、跳舞都可以。看似很累,但如果你试着去做就会发现,随着肌肉的拉伸,你的疲惫会一扫而空。不仅如此,运动还可以提升你的精力上限,让你变得更加不容易疲惫。
跟爱你和你爱的人在一起,不用刻意找话题,哪怕只是坐着发呆、聊聊天,来自亲人朋友的陪伴和关心,是最温暖的能量补充。
允许自己慢下来,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休息方式,让身心在松弛中恢复能量。要知道,休息不是停下脚步,而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